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0 苹果版本:8.6.90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2011年注册税务师考试知识点:应纳税额计算(1)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论坛 编辑: 2011/03/22 09:12:06 字体:

  第六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一)应纳税所得额

  工资、薪金所得实行按月计征的办法。自2008年3月1日起,减除费用由1600元调整为2000元。因此,工资、薪金所得以个人每月收入额固定减除2000元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资、薪金收入-2000元(2008年3月1日起)

  (二)减除费用的具体规定——月扣除4800元

  1.雇佣和派遣单位分别支付工资、薪金的费用扣除。

  (1)只有雇佣单位在支付工资、薪金时,才可按税法规定减除费用,计算扣缴税款;

  (2)派遣单位支付的工资、薪金不再减除费用,以支付全额直接确定适用税率,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

  2.境内、境外分别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

  分别来自境内和境外的,应分别减除费用后计算纳税。

  3.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1)先将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2)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上述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如下:

  ①雇员当月工薪所得够缴税标准,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的单位,个人取得年终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按上述规定执行。补充:单位低价向职工售房,职工少支付的差额也是按照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办法纳税。

  6.对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的计税方法

  (1)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2)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3倍数额部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平均计算。方法为:以超过3倍数额部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3)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4)对非居民个人不同纳税义务计算应纳税额的适用公式

  居住时间税额计算公式

  90日(或183日)以内应纳税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当月境内支付工资÷当月境内外支付工资总额×当月境内工作天数÷当月天数

  90日(或183日)~1年应纳税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当月境内工作天数÷当月天数

  1~5年应纳税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当月境外支付工资÷当月境内外支付工资总额×当月境外工作天数÷当月天数)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

  (一)应纳税所得额

  1.准予在所得税前列支的其他项目及列支标准

  (1)借款利息

  (2)财产保险、运输保险

  (3)修理费用

  (4)缴纳的工商管理费、个体劳动者协会会费、摊位费

  (5)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金

  (6)研究开发的费用,以及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而购置的单台价值在5万元以下的测试仪器和试验性装置的购置费。超出上述标准和范围的,按固定资产管理,不得在当期扣除。

  (7)净损失

  (9)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

  (10)从业人员工资、薪金(据实扣除)

  (11)三项经费(实发工资的2%、14%、2.5%)

  (12)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用

  (13)业务招待费支出

  (14)公益捐赠(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

  (15)家庭生活混用的费用(税务机构核定分摊比率,据此确定扣除,参见2010年教材168页的第15小点)

  (16)经申报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允许用下一年度的经营所得弥补,下一年度所得不足弥补的,允许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

  (17)低值易耗品

  2.不得在所得税前列支的项目

  (1)资本性支出;

  (2)被没收的财物、支付的罚款;

  (3)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收滞纳金、罚金和罚款;

  (4)各种赞助支出;

  (5)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

  (6)分配给投资者的股利;

  (7)用于个人和家庭的支出;

  (8)个体工商户业主的工资支出;

  (9)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其他支出;

  (10)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准扣除的其他支出。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 京ICP证0304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