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0 苹果版本:8.6.90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我国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研究

来源: 刘庆良 编辑: 2009/03/26 16:58:04  字体:

  摘要:本文从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和内容出发,对我国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历程作了简单阐述,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我国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效益 效益审计 信息化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系统的审查、分析,对照一定的标准评定出经济效益的现状和潜力,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促使其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审计活动。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投入的经济性(经济性-economy)、管理的效率(效率性-efficiency)、产出的效果(有效性-effiction)等三个方面。

  投入的经济性审查包括是否节约使用资金,是否合理利用资源,是否恰当配置人员,是否节约劳动消耗。管理效率的审查包括审查机构设置是否科学,人员配备是否合理,管理人员的思想作风是否正确,管理职能是否充分发挥和管理方法手段是否科学、先进等。产出效果的审查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一方面确定成果的数量是否最大;另一方面确定成果的质量是否达到一定的标准,最终确定成果是否具有良好的效益。

  一、我国经济效益的发展

  1983年,我国建立了各级政府审计机关,恢复了中断许久的审计工作。我国国家审计机关成立开始,就把进行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审计内容。我国政府对于审计机关的工作也提出了要抓住经济效益审计的要求,指出不仅要抓生产领域的效益,也要抓流通领域的效益;不仅要考核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微观效益,而且还要注意考核宏观效益;注意在搞好经济效益审计的同时搞好财务收支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把经济效益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加速了经济效益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如1983年对天津铁厂长期严重亏损进行的效益审计,促成该厂扭亏为盈。1986年许多地方审计机关开展承包经营责任审计,采取“先审计,后承包”,“先审计,后兑现”的措施,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企业改革。

  在探索效益审计起步时,审计署就大力倡导内部审计要把效益审计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措施早在20世纪80年代鞍钢、上海石化等大型企业,就取得了效果。

  由上可以看出,1985年以后,我国审计机关所实施的经济效益审计不断的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同时,其中效益审计也体现了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经济效益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结合在一起进行;其二,经济效益审计始终是围绕我国各阶段经济工作的重点。在短短几年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下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效益审计。

  虽然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在经济效益审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限于国家审计力量的相对不足,经济效益审计的覆盖面很小。因此,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审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为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一个重要力量。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众多的单位和部门相继建立了部门内部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一方面,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围绕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各时期的工作中心,把重点放在经济效益审计上,它们在国家审计机关开展了各项经济效益审计。另一方面,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利用熟悉本企业情况的特点,大力开展业务经营审计和效益审计,促使企业生产力各要素得到较好的发挥,提高了企业的管理素质。许多部门和单位积累了许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宝贵经验。

  二、我国经济效益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效益审计在我国的实施还刚刚起步,虽然实施了一些旨在完善组织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挖掘组织中的潜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内部审计项目,但总体而言仍处于自发的阶段,远没有达到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程度。

  (一)效益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道路还很漫长

  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与准则的建设都不尽完善,不像外部审计那样有较为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内部审计机构或部门自我评价机制较弱,开展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更谈不上针对管理全过程的效益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据长沙市内部审计协会调查,仅有 32%的单位设立了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一半以上的单位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很不健全。在已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中,只有 56%的内部审计机构是由最高主管或审计委员会领导,其他的或是由副总主管,或是由财务总监主管,内部审计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往往受环境影响和制约,审计独立性较弱;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是在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的,他的审计对象都是同级的各业务部门,来自外部和内部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干扰,都会影响到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作用的发挥取决于领导重视和程度,其地位随领导人的更换而变化。

  领导往往在听取汇报时,态度是明朗和中肯的,但在涉及问题的处理时,态度却又转向中立,造成处理问题难。由于缺乏约束机制,审计建议落实难。企业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加以约束,奖罚不明、审计提出的整改措施及审计意见和建议,并不能引起被审计单位足够的重视,不能完全地得到贯彻与落实。

  另外,我国目前缺乏公认的效益审计准则。确立效益审计准则问题在效益审计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缺乏公认的效益审计准则,效益审计人员就会各行其是,只能在不规范、低水平的状态下进行。正是因为缺乏效益审计准则,效益审计就没有审计依据,也就不可能建立效益审计标准。

  (二)效益审计实施的社会环境和内部环境尚不宽松

  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在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国家审计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看成是国家审计的补充。国家对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在行政上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在业务上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国家通过制定法规、下达文件等形式规定国有企业必须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因此,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带有明显的外部压力的倾向,并不是各单位自发的需求,而是一种政府行为。内部审计工作也主要为国家审计服务,作为国家审计的基础而存在,所以长期以来内部审计的有效需求不足,内部审计工作也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得针对管理全过程的效益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

  由于整个社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不够,导致内部审计迟迟未能提到效益审计的高度。加之法律没有强制性的要求,有关这方面的规范化制度尚未出台,效益审计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企业根本无法对其管理活动实施经常性的审计,这些影响了效益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且效益审计技术手段落后制约着效益审计的实施

  进行效益审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熟悉企业的实际情况到最终提出审计建议,都需要分析整理大量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资料和数据。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审计人员收集这些资料数据的效率就会较低,从而制约效益审计的实施。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正逐步对经济发展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对传统的理念形成强大冲击。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使网上审计可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事后紧密结合为一体的审计方式,大大增加了审计的及时性,事后审计将逐步被实时审计所代替,这与针对管理全过程的效益审计不谋而合。在我国,企业审计人员大多对计算机还不太熟悉,许多审计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在新技术面前还有些无所适从。审计手段落后,不但增加了审计难度,而且效率低、准确率差,严重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无法满足企业效益审计工作的需求。这也造成内部审计人员工作强度高压力大,无法适应这种针对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效益审计的要求。这也是造成效益审计未能得到广泛开展的重要原因。

  (四)实施效益审计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起步较晚,内部审计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相对滞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风险意识不强,多为财会人员,知识层次单一,缺乏其他学科如管理、计算机、法律、市场营销、工程、质量控制等专业人才,不能适应效益审计要求。

  三、发展和完善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对策研究

  (一)建立效益审计准则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正朝着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发展。当前要抓住《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大好时机,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有助于促使单位领导了解其精神,提高认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为效益审计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在学习的同时,参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办法。

  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财务审计一般都具有较明确的标准,而效益审计缺乏明确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益审计的开展。

  在建立效益审计准则时,应当广泛征求各方面管理专家的意见,特别是人本管理专家,因为未来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笔者认为效益审计具体准则可分为三部分:效益审计通用准则;效益审计具体准则(含效益审计作业准则)效益审计报告准则;内部管理评价准则,突出被审计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性、各项资源有效利用比率等。在制定效益审计准则体系时,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来负责效益审计的职业管理。其次,效益审计要科学、深入地开展,必须在法律法规范畴内进行,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降低工作中的随意性、主观性。从大的方面讲,效益审计法律法规的健全有赖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内部审计协会出台正式的效益审计的指导意见、办法和规范。

  (二)改善外部环境,优化内部环境

  加入 WTO 后,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推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重视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这就为内部审计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资源稀缺程度日益严重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外部环境的挑战下,我国的内部审计应逐步将工作内容从以前的财务审计转向富有建设性的参与式、导向型的效益审计上来。转变单一的监督职能,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并与国际接轨。政府和企业决策层必然也会对内部审计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因领导人改变而改变的现象必然会得到改善,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会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的任务会进一步增加,内部审计必将提高到效益审计的高度,成为企业领导层的参谋和顾问,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评审、降低成本增加效益、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这必将提高我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利于充分发挥效益审计的作用。

  企业管理高层要重视、关心、支持效益审计工作。效益审计工作所需的经费、设施应予保证,购买计算机及开发适用软件,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被审计单位应积极配合审计工作,如实提供审计资料,不得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要严格制止会计做假和管理做假的现象,一旦发现,必须严肃处理。要关心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工作、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使其积极向上,富有进取。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协会的作用,强化内部审计行业自律管理,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

  (三)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

  1、把已开发软件的推广应用作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

  要通过现有软件的推广应用,改变观念、培养人才、积累经验,为审计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搞好软件的推)应用,第一,各地审计机关和各派出机构、各司局,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推广应用的具体措施。推广应用初期,还应采取一些行政强制措施。否则,习惯势力将会形成巨大阻力。第二,对一些技术上较为成熟的软件如辅助办公系统、财经法规检索系统等,要将各单位已开发软件的优点和功能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更完善的软件在全国推广应用。否则,各自为政势必形成审计系统内部通道的人为障碍。第三,建立奖惩制度。各单位推广应用情况,应当进行考核。对推广应用好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奖励,差的给予批评。

  2、把办公自动化作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力

  通过办公自动化,使每个人去接触、学习应用计算机,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例如业绩写实、文书生成、批阅修改文件、资料存储查阅等这些国家机关公务员都少不了的事,都要通过计算机来办,这就会给大家一种压力,以增强学习计算机应用的自觉性、紧迫感。

  3、把人员培训作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万事以人为本,没有人所有的事都是一句空话。没有一支新型的队伍,信息化是搞不成的。当前我们信息化建设最难的难题就是人。一是开发能力比较弱,二是软件应用能力比较差。第一个层次是普及性培训,就是初级培训。第二个层次是专业应用培训,把开发出来的软件教给审计人员用。第二个层次是专家培训,包括中级计算机审计人员和高级专家两个方面。中级计算机审计人员的培训目标,是要使审计人员掌握编程知识和数据库知识,能够在审计现场开发辅助审计的小软件、小模块。高级专家培训,也就是培养IT审计师, IT审计师既要精通审计业务,又要精通计算机。

  4、把网络建设作为信息化规划建设的基础

  我国的网络建设很快,如不加快审计网络建设,就缺少审计的基本条件。首先要加快局域网的建设,为广域网的建设打下基础。局域网建不起来,有许多言息在内部就不能传输。第二要充分利用已经建好的局域网和远程站,现在远程站利用得很不充分,个别单位很少利用远程站发送信息。第三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与被审计单位联网试点。实现联网和网上审计,是大趋势。

  5、以人为本,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搞好效益审计的关键是人才。要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强、业务技术精、工作作风好,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型的内部审计队伍。认真推行内部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后续教育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制度。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继续搞好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资格考试。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向社会和院校招聘有识之士,选送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到高等院校或国外去深造。加强内部审计理论研究,认真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方法,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大多数审计人员最初都是作为会计师得到培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会计业务上。但是,必须看到,效益审计人员所扮演的新角色是作为高层管理当局的助手。因此,不能将自己局限于财务管理中。效益审计不是财务审计的简单延伸。如果效益审计人员的组成和知识层次单一,则不能适应效益审计的要求。因此,效益审计需要复合型的审计队伍,不是仅具有某些职业条件的人员。这就说明,虽然会计师有足够的资格在效益审计队伍中担任重要角色,但仅有会计师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要精通其他学科知识的人员,如计算机系统、市场学、工程技术、运筹学企业管理、质量控制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家,这是成功地实施效益审计所必须的。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开始,《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内部审计准则》的颁布是内部审计职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但由于没有独立而权威的人才资格认定制度,《规定》和《准则》还未能得以有效的贯彻落实,目前总的看来内部审计职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为了把内部审计提升到效益审计的高度,必须加快我国内部审计的职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王咏梅,达世华.《经济效益审计》,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9

  [2] 郑力.积极主动地向管理审计进军.《中国内部审计》.2003 年第 12 期

  [3] 萧英达,张继勋,刘志远.《国际比较审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7

  [4] 李学柔,秦荣生.《国际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1

  [5] 长沙市内审协会课题组.管理审计的现状与研究对策.《中国内部审计》2004年第 1 期

责任编辑:小奇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 京ICP证0304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