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83 苹果版本:8.6.83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来源: 何述荣 编辑: 2012/10/08 08:42:38  字体:

  摘要: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目标、意义、现状等方面进行简述,对现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局限性进行评析,分析造成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尴尬境地的渊源,探讨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关键词:内部控制;建设;完善

  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即为维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完整性,保证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正确性,确保各项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而建立起来的业务分管责任制。企业内部控制具有五大目标:第一,战略目标: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第二,营运目标:促进提高经营管理效果效率;第三,报告目标:促进提高信息报告质量;第四,资产目标:促进维护资产安全完整;第五,合规目标:促进国家法律法规有效遵循。

  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可以确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框架、基本规范,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有利于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现状

  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与整个经济管理水平是相辅相成的。与西方发达的内部控制制度相比,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尚处于发展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对外提供虚假或不真实的会计资料,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不仅造成单位会计工作混乱,给贪污、挪用单位资产等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而且波及整个社会,严重扰乱了经济建设的秩序和环境。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由于过去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条件下,许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还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营观念,把企业当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经营个体。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种情况。

  (三)法律意识浅薄。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经济改革的深入,相关法律制度逐步得到了健全和完善。同时,必须清楚地看到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有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松弛,造成一些经济犯罪。

  (四)员工素质不高。公司员工的能力、诚实品性以及对员工的管理是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总体来说,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人员素质都不高,企业管理者价值观扭曲、缺乏敬业精神、管理能力不高。人事政策缺乏透明度、缺乏激励机制,不能够选拔出合格的人才和调动人的积极性。

  三、现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问题分析

  (一)现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局限性评析。在加强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工作范围的理解往往局限于管理控制、会计控制以及内部审计上,对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信息与沟通如何实施,考虑不多。甚至在许多企业中,有些人至今都把内部控制局限于内部会计控制上。这种以内部会计控制替代全面内部控制、以控制活动替代控制五要素的状况是一种普遍现象。显然,这是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的一种表现。

  (二)造成现行内部控制尴尬境地的渊源分析

  1、法人治理结构失衡。对于目前仍占有相当比重的国有企业来说,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建立,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未真正形成,内部控制仍然是一纸空文,处于一种名存实无的地步。

  2、内部控制动力不足。在以代理人主导型的内部控制体系中缺乏委托人激励约束机制,委托人的约束主要靠代理人的自觉意识。加之代理人主导型的内部控制成本昂贵,花费在组织管理上的成本由企业自己承担,而内部控制的收益则隐性化、长期化和社会化,当边际管理成本高于边际收益时,企业本身的内部控制动力则明显不足。

  3、对代理人控制乏力。对于明确了委托代理关系的股份制企业来说,法人治理结构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而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是“剩余所有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分配,是委托代理权如何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分配的问题,但对于“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仍然未提到把“监督者”包括在监督范围以内的应有高度来认识,“谁来监督‘监督者’”呼声依旧很高。

  4、内部控制“外部化”时机仍不成熟,监督不力。上述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其实早已经为管理层和有识之士所料,因而提出了“内部控制外部化”,即借助于企业外部力量,如会计师事务所、证监会、外派财务总监、稽查特派员等,实施对企业未完全约束下的外部控制。这种“外部化”是十分重要的,但效果如何?从一再披露的国内外信息造假丑闻中可以看出,上述“外部力量”仍有可能被收买、被“同化”。所以,行政监督、社会审计等外部控制手段落后、成本较高,仍然是制约内部控制“外部化”的“瓶颈”。

  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一)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1、指导思想。各企业根据自身现状,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中,坚持以下指导思想:以《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制度为依据,以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为中心,针对会计工作和经济管理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研究制定便于操作和监督检查的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规范单位内部管理,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保护单位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

  2、具体目标和内容上的策略。在内部控制的具体目标和内容上,可采取以点带面全面展开的策略。以会计控制为核心,逐步健全多目标、多层次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3、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策略。在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采取分步走的策略。对于会计核算混乱、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的企业,应该从定岗定员、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着手,按照合规经营的基本要求建立内部控制框架;内部牵制、班组核算、责任中心管理、预算管理等基础工作做得较好的企业则可以直接按效益性要求构建内部控制框架。

  4、进行评估和调整。企业应适时地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重点在于解决单位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也要充分考虑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考虑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既有适应性,又有前瞻性,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能引导各单位向更好、更高的管理方向努力和发展。

  (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我国,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新《会计法》的配套规定。要使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效,就应当以新《会计法》的有关规定为基础,对内部控制制度各个控制点的责任人进行行政、法律约束,明确法律责任关系。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才能有效保证各种制度的贯彻执行。

  1、规范企业治理结构,完善董事会决策机制。应将董事会成员与总经理领导班子彻底分开,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起相互制衡的结构,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合理分配权限、公平分配利益,并明确各自职责。聘请专家进入董事会,积极推进独立董事制度。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在制定内部控制有关规定时要明确单位负责人应负的责任。关注董事会成员构成的合理性与董事会的决策与监督能力。

  2、建立科学的体系,建立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成立一个独立的审计小组。审计小组通过内部常规审计、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企业的会计报表等手段,构筑“防、堵、查”递进式监督控制。这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加强检查和评价的实施工作。企业可以设立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还可以通过社会中介机构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定期的评价,从而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素质。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的观念反映到企业内部控制中就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来展开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各项内容,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在企业中大胆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评价体系、连续培训计划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来吸引人才、发展人才。尤其要加强会计及其他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为内部控制培育良好的环境基础。

  (四)监督检查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企业应考虑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职能,使内部审计的独立评估成为企业内控监督机制中的重要力量。内部审计机构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直接受董事会领导,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不再局限于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而是通过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活动,针对内部控制的缺陷、管理的漏洞,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促进管理当局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五)其他具体措施

  1、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加强规范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首先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一是严把用人关,对重要岗位的人员配备和管理人员的选拔,应全面考察其德、能、才、绩等综合素质,确保各个岗位人员素质合乎要求;二是多层次、多方位地加强岗位和在职员工的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使其遵纪守法、精通业务;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员工敬业爱岗的精神,教育职工自觉地遵守和执行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以自我控制为主、自检自律为主要手段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四是对一些岗位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轮换制度,以便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国家控制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2、加强信息流动与沟通。信息系统不仅处理企业内部所产生的信息,也处理与外部的事项、活动及环境等有关的信息。企业的信息系统不仅是企业控制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要素,是企业内部控制过程的一部分。

  3、加强企业内部监督。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监督可通过日常的、持续的监督活动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进行个别的、单独的评估来实现,或两者结合。实践证明,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企业改善内部控制状况,有些企业把现代资本运营观念和技术及长远的内部控制观念运用到生产经营管理中去,进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以更加积极的状态参与到世界竞争的潮流中去。

  总之,在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内部控制结构中,控制环境、资讯与沟通、风险评估三足鼎立,是内部控制中同等重要的因素,占据着主导地位,是应在内部控制架构中并行的三大平台和三大主体。同时,在需要统一指挥和保持相对稳定的领域保留一定的硬控制活动,软硬结合,以软控制为主,纳入非正式组织和非正式制度,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对内部控制的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若山.企业内控管理.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2010.

  [2]聂新军.企业内部控制.科学出版社,2011.

  [3]何静.萨班斯法案与公司内部控制.中国农业会计,2008.3.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zoe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 京ICP证0304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