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会计网校--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会计资讯

会计移动班
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吉林:白城洮北2009年产粮14.2亿斤

2010-02-05 13:26 来源:新文化报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白城市洮北区地处吉林省西北部,现有农业人口26万,占全区人口总数的52%,耕地面积181.6万亩(1公顷=15亩),是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区。

  洮北区又是一个生态环境较差、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春旱、伏旱、秋吊连年发生,从2000年至2008年,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18.7毫米,可以说是“十年十旱”。然而,洮北区近几年的年均粮食产量却一直稳定在11亿斤以上。2007年还获得了中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称号,同年又被评为中国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粮食原料生产基地。

  2009年,在全区伏旱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取得了大丰收。

  为什么一个旱区会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记者在实地采访中发现,上至政府官员,下到普通百姓,都把成绩的取得归结于洮北区大力发展的“避灾农业”。

  新闻背景

  2009年,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遇到了罕见的伏旱,截至8月底,全区累计降雨量仅为166.4毫米,旱田全部受灾。

  然而,洮北区德顺乡庆丰村村民杨树权秋收时,他种的两公顷玉米,每公顷产粮2.8万斤,比正常年份还增产了三成。

  问及原因,他说,地膜覆盖技术让玉米穿上了“保暖衣”、“保湿衣”,实现了“天旱地不旱,旱年也丰收”。

  这种地膜覆盖技术是洮北区近年大力推广的“避灾农业”的方法之一。由于避灾得力,2009年,洮北区粮食总产量达14.2亿斤,保持历史最好水平。

  所谓避灾农业,就是按照农业生产的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由被动抗灾向主动避灾转变。

  38655眼水源井保全区灌溉

  杨树权家几年前为了抗旱,在地里打了一眼井,每年春天,这口井都将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2009年,他家的玉米地浇了3遍水,保证了玉米正常生长需要。

  据杨树权介绍,全村有抗旱井几百眼,所有耕地都能浇上水。“全村庄稼没有因为天旱而减产,平均每公顷玉米能产粮食2万斤,我家今年还增产了。”杨树权笑着说。

  白城市洮北区水利局副局长张卫东说,洮北区“十年十旱”的气候特征,从根本上制约着洮北区农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全区上下一条心,就是打井抗旱。

  2009年,全区投入7300万元的抗旱水利资金,大部分用于水源工程建设,全年新增各类农田井1200余眼。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水源井38655眼,其中深水井3962眼。

  全区旱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3.2万亩,水浇地面积和全程灌溉面积均达到95%以上,是吉林省第一个水利化县区,也是中国国家级1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区。2010年,全区计划再打1000眼抗旱井。

  “小白龙”灌溉全区节支数千万

  “粮食丰收了,农民尝到了打井的甜头,不管政府给不给补贴,他们都打井,水田井、旱田井,只要需要,他们就打。”张卫东说,“近几年,我们又引进了一种叫‘小白龙’的水管,试用到大田,效果非常理想。”

  张卫东介绍,“小白龙”每米5元钱,一口井的灌溉面积在100亩左右,需要“小白龙”200米,它的使用寿命至少4年,可以深入田间地头,想浇哪里就能浇到哪里。同时,减少了利用水渠灌溉的渗漏和蒸发,节水50%左右,也节省了水渠占用的耕地面积。

  2009年,洮北区新增“小白龙”53吨,目前,共有“小白龙”500万延长米,121万亩农田灌溉实现了管线化浇灌。在去年特大伏旱中,全区农田普遍浇灌5至7遍,为农民节省了大量电、油等费用,仅此一项全区就节支数千万元。

  为了进一步节约成本,洮北区将全力加快抗旱进“柴改电”的进度。张卫东说:“按照当前的柴油价格和电价计算,机电井灌溉成本不足柴油井的20%,而灌溉效率却是柴油井的两倍,还可以提高及时灌溉水平。我们力争在3年内把全区现有的柴油井全部改造为机电井。”

  地膜覆盖玉米增产25%

  杨树权2008年开始采用玉米地膜覆盖技术,2009年,他家2公顷玉米全部用了地膜覆盖技术。“到打粮时就看出来了,别人1公顷最多能打2万斤,我的地能打2万8,1公顷地膜需要1000元,就算玉米6毛5一斤,我两公顷地也比他们多挣8000多元呢。”杨树权笑着说,“看到我家玉米扣膜能多打粮食,别人今年都准备扣啦!”

  洮北区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李晓丽介绍,玉米地膜覆盖技术是一项保墒、增温、增产、增效的技术,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意义。2008年,洮北区共落实地膜玉米1万亩,涉及6个乡镇823户,测产结果表明,平均增产幅度达25.1%.2009年,洮北区地膜玉米2万亩,2010年计划实现3万亩。

  “地膜玉米能抢回积温300摄氏度,使玉米多出两周的生长时间,这就能让农民选种一些晚熟高产品种。”李晓丽说,“通过两年的试验,地膜玉米能增产25%~35%,节水30%以上,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今年伏旱,大地玉米一般浇6遍水,我的地膜玉米只浇3次水,1公顷地就节省油钱几百元。”杨树权说,“地膜玉米长得又快又高,为了防止玉米秋季倒伏,我还喷了玉米壮丰灵,控制玉米高度,使养分更多地向籽粒过度,又避免了玉米秋季倒秧减产。”

  为了可持续发展,洮北区正在探索使用可降解地膜来保护环境,让农田长久为农民服务。

  推广抗旱作物种植也赚钱

  杨树权家共有耕地6公顷,除玉米外,还种植了杂豆、葵花和花生等抗旱作物,“看今年的行情,还是种玉米合适,产量稳定,价格也稳定。”杨树权说,“但种杂粮投入小,作物耐旱,还能少浇两遍地,虽然价格起伏大,但说不定哪样杂粮今年价格就起来了,还能大赚一笔。”

  据了解,近几年,洮北区委、区政府不断进行适应性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推广应用抗旱、耐旱作物及品种,扩大高效和低耗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2009年,全区推广花生、杂豆、葵花等抗旱、耐旱作物面积24.68万亩,占旱田播种面积的19%;推广玉米郑单958等抗旱、耐旱品种53.1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的70%。

  新技术抗旱保证避灾增产

  李晓丽告诉记者,洮北区在开展避灾农业中,还大力实施机械化抗旱技术,深翻土地、机械化节水保墒、抗旱机械播种、苗带重镇压和保护性耕作等机械抗旱节水技术,改善土壤的透水性,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和贮水量,减少水分的流失和蒸发;加强以根茬粉碎还田和增施农家肥为主的有机肥投入,注重传统施肥向节水高效施肥制度改革和施肥结构、施肥技术调整,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供肥性能;大力实施化学抗旱技术,推广应用抗旱种衣剂和土壤保水剂等化学抗旱新技术,增加作物的抗旱能力;实施抗旱坐水种技术,做到一次播种、一次拿全苗。实施节水灌溉技术,扩大喷灌面积,全区现有各种型号喷灌设备1000多台套,实现喷灌面积1.16万亩,重点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同时还开展测土施肥,生物防治病虫害,农田灭鼠,等离子种子处理等方法避灾增产。

  每组棚年收入可达3万元

  洮北区还大量发展暖棚经济,作为避灾的重要办法。东风乡长青村是个“城中村”,全村大部分耕地都在市区,多数已被国家征用,仅用少量耕地在城郊。2009年,长青村开始建设蔬菜种植园区,规划面积近160亩,现已建成暖棚18个、冷棚18个。

  长青村党支部书记刘传福指着大棚前方的一块农田告诉记者:“前面还要再建82个大棚,同时还要建一个蔬菜加工和储藏区,加上城里的销售区,达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据刘传福介绍,大棚与大棚之间的路要完全硬化,两旁栽上树和花草,后面再建一个养植基地,整个园区全部建成需资金4000万元,计划用时3年。园区建成后将成为蔬菜种植区、畜牧养殖区、生态旅游区三位一体的综合园区,游客可以自己进园采摘蔬菜、可以亲自下厨烹饪,尽情地享受农家之乐。

  在一座已建成的大棚内,棚内并没有有任何取暖设施,却绿叶成荫,温度计显示室温20℃,与室外-20℃形成了鲜明反差。“我这棚叫‘43+1暖棚’,就是在北纬43度,建一座暖棚加上一座冷棚,两个棚为一组,暖棚利用特殊角度,不采取任何取暖的条件下,即使夜晚室外降到-30℃,也能让棚内温度达到蔬菜所需的温度。冷棚在春节后、天气转暖时,开始种植各种蔬菜。”刘传福高兴地说,“全国就黑龙江省大庆市和甘肃省的部分地区和咱白城市能建这种暖棚,这省了很多采暖钱,降低了种植成本。”

  据了解,建一个暖棚需要10.5万元,一个冷棚1.5万元,水利局配套为每组大棚打一眼机电井。“一组棚需要两个人来种植,一茬菜就能收入5000元,暖棚墙上等开春后就抹上泥,还可以种蔬菜,棚内的空间还可以采用无土栽培,好好干,一年至少可以收入3万元。”刘传福说,“我们这里所有棚都出租给本村村民,特别是一些没有土地还想种地的农民,每组棚租金一年3000元,签约10年,一年就可以把租金挣回来。”

  目前,洮北区已发展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园区6个,占地3927亩。区里还为农户每新建一个温室大棚给予5000元的财政补贴。

  4年累计增产粮食5.93亿斤

  2006年,洮北区委、区政府在实施强农固本战略中,提出了大力发展避灾农业,此后每年,区领导在夏秋季节利用两天时间,对农业进行年检,加强对农业的管理。在灾害面前,区委书记季委所乘坐的车后备箱里从开春起就放着一双胶鞋和一把铁锹,随时掌握旱情,指导开展抗旱工作,给农民和其他干部起到了示范作用,这也激起农民的干劲和热情。

  2006年至2009年,全区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13亿元,仅打井投入就达1.3亿元,共打井4279眼,购“小白龙”251吨。

  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的同时,洮北区粮食总产量和农民收入也取得了明显的提高。2005年全区产粮10.54亿斤,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2006年开展避灾农业后,2009年产粮达到了14.2亿斤,人均收入4026元。4年累计增产粮食5.93亿斤,累计增收5.5455亿元,人均累计增收2218.2元。洮北区真正取得了“天旱地不旱,旱年也丰收”的成就。

责任编辑:桔梗
正保会计网校名师高清课程免费试听
相关资讯:
热点专题:
 初级会计职称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资产评估师指南动态大纲试题复习
 中级会计职称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高级会计师指南动态试题评审复习
 注册会计师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会计基础知识指南动态政策试题复习
 税务师指南动态查分大纲复习 ACCA考试指南动态政策 试题复习

听过来人谈会计面试的九大经验

  对刚踏入社会的应届生来说,面试是陌生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不知道将要面临什么问题的情况下……[全文]

中级会计职称妈妈级考生经验分享

中级通过考生经验分享

我们同事都是在网校听课学习,很自然的我就选择了网校……[全文]

大学生职业规划移动学习完整体系
网校活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