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印发加强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粤经信创新[2012]220号

颁布时间:2012-03-26 00:00:00.000 发文单位: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其他地方机构

各地级以上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质量技术监督局,深圳市市场监管局,顺德区经济促进局、市场安全监管局,各有关单位:

  为促进我省工业企业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现将《加强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参照执行,指导广大工业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持续改进产品质量,以产品质量提升实现转型升级。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加强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推动我省工业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十二五”期间我省制造业竞争力再上新台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为主线,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为切入点,以培育核心竞争优势、增强质量竞争力为目的,以开发品种、提升质量、培育品牌、改善服务、提高效益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政府指导、行业自律、企业主体、社会监督”的作用,构建质量工作长效机制,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强化质量工作体系,加强质量诚信建设,提高制造过程质量保证能力和实物质量水平,努力把我省工业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进入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前列。

  二、主要目标

  (一)总目标。

  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质量工作体系,工业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普遍推行产品质量认证,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主要工业产品85%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等品率大幅度提高,重点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国家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

  ——传统产业的产品质量、档次结构更趋合理,附加值和质量水平明显提高。依法淘汰质量、安全、卫生、环保与能耗不达标的产品。高端高档工业产品和关键核心零部件自给能力明显增强。

  ——建立和完善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适应的质量保证体系,产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基本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业产品全面达到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产品品种更加丰富,售后服务更有保障,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增长。

  (二)重点行业目标。

  ——电子信息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等主要产品可靠性、安全性、电磁兼容性及技术性能、环保与能耗指标全面达到国家、行业标准要求。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等基础产品的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家用视听设备等重点消费电子产品的技术性能、可靠性与可用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软件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兼容性和维护性水平显著提高,集成电路设计的质量与可靠性取得明显突破。

  ——原材料产业。行业质量检测和计量能力显著增强。质量管理基础数据收集、发布平台初步建立。主要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重点产品达到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要求。关键原材料产品质量、性能大幅提高,产业配套能力稳步增强。行业主要产品安全性、环保性明显提升。

  ——装备制造业。主要产品质量接近国内先进水平,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明显提高,质量稳定可靠。核电装备、风电装备等重大成套装备质量和可靠性大幅提升,重要基础件和数控机床等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品质量国内领先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轨道交通装备质量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消费品产业。消费品产品标准进一步完善,行业质量检测和计量能力显著增强。加强对消费品工业新标准的宣传贯彻,推动规模以上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主要产品安全性、环保性明显提升。食品诚信体系初步建立,食品质量和安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全面落实技术标准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先进技术标准体系。支持通信装备、家用电子电器产品制造、装备制造、汽车、钢铁、石化等先进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制订实施具有市场竞争力、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加快建立和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制定并实施新兴产业标准化路线图,以先进技术标准引领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广泛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推动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转化为技术标准。鼓励支持我省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主导或参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掌握标准话语权。建立健全对国外技术标准的风险预警通报机制,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

  (二)强化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实物质量水平。一方面,要充分落实关于促进进口的有关政策,用好用足进口财政专项及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口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实施技术改造,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着力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技术改造为主要抓手,从工艺装备、质量品种、信息化融合、智能制造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优势传统产业水平。充分发挥财政引导放大效应,引导企业大力开展以更新设备、新材料应用、信息化应用、节能降耗、配套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投资活动,全方位提升企业制造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实现重大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重点跨越。指导企业把引进先进技术和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努力掌握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促进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培育广东名牌产品。加大名牌培育力度,突出培育超大规模企业、出口创汇型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技术含量的优势企业和富有广东地方传统特色与优势的企业。加大对创建区域品牌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打造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在国内有强大竞争优势的区域品牌。

  (四)加强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积极申报建设更多的国家级质检中心,为企业、产业自主创新提供研发测试平台。推进省级授权质检机构等公共检测平台建设,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五)强化产业集聚地的质量工作。一是制定产业集群联盟标准。要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牵头联合集群内企业研制产业集群技术标准,统一技术门槛,推动联盟标准上升为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合、企业为主”的原则,积极推动联盟标准的实施,从而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杜绝无标生产现象。二是鼓励各地在“联盟标准”出台后,及时组织在集群内企业中进行宣贯,使产业集群内企业了解和掌握“联盟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三是在中小企业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引导中小企业认真贯彻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际标准,扎实开展质量、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指导中小企业加强标准化和计量检测工作,完善计量检测手段,全面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六)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加强产品质量监管。进一步完善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网络;加强对涉及人体健康、财产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以及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产品质量抽查,严格落实各项整改制度;开展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整治;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也督促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二是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打假责任制和部门打假责任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涉及人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社会关注度大的假冒伪劣产品,努力从生产加工源头上遏制假冒伪劣产品的产生。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监管机制,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三是建立和健全全省质量监控体系。努力构建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体系,加强对合格率较低产品的经常性监控,对那些产品合格率低的企业,要督促其加大投入,改进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对那些无条件实现产品达标或经改造在规定期限内仍不能实现达标的企业,应依法予以处理。四是强化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社会评价的原则,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查处违法广告,净化市场经营环境。五是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质量管理的先进经验,对消费者反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坚决予以曝光,形成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

  (七)加大宣贯培训力度。一是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意识。支持省质量协会、专业机构等举办各种质量知识、法律、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和专题讲座;进一步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推动企业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活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加强企业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先进的质量管理制度,将质量责任层层落实,把产品质量保证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思想,强化企业内部质量体制建设。二是引导企业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管理”理念,推广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导企业实施“5S”现场管理法、“零缺陷”、可靠性管理以及“六西格玛”等管理方法,持续不断地改进质量过程,不断提高实物产品的质量。运用质量成本的经营思想,让企业自觉地围绕提高质量和效益来组织生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三是大力倡导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和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开展“用户满意产品”、“用户满意服务”、“用户满意工程”以及“服务明星”等活动,树立标杆,激励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深化全面质量管理,提高消费者(用户)对产品及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四是深入开展“质量月”活动。对企业员工全方位宣传企业的质量管理理念,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开展质量攻关活动,解决产品质量的薄弱环节,以此推动提高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的整体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质量活动。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统筹协调、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大质量工作机制。在省政府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地政府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把质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推进质量强省工作。省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形成质量工作合力。

  (二)落实工业企业质量主体责任。贯彻落实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生产企业全面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促进工业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继续推进“工业企业质量承诺活动”,规范工业企业产品质量自我声明,促进我省工业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信誉。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对企业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将质量失信者列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布。

  (三)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政府质量奖励制度的导向作用,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建立相应的质量奖励制度。建立质量工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切实保障质量工作经费投入,重点加大对国家级质检中心等检测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标准、名牌培育等方面的投入。落实职工教育经费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对列入的普及性员工质量管理培训费用,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对符合政府采购政策的省级以上名牌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鼓励银行、保险和担保机构加大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四)加强行业自律。各行业协会会同有关专业机构结合行业特点制定行业质量技术规范并向社会发布;通过行规行约等手段引导和监督业内质量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业内工业企业产品质量自我声明活动和承诺。

  (五)加强人才培养。高等院校、专业培训机构、科研单位、企业等加强质量人才培养,将质量管理知识培训作为“银河工程”和“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重要内容,为中小企业培养质量技术和管理骨干人才。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建立质量人才培养基地,开展重点企业关键岗位质量管理技能培训。

  (六)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质量强省活动,普及质量知识。大力宣传质量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先进质量理念和先进典型,广泛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质量建设,共同监督质量安全,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推动我省质量水平全面提升。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雨非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