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沉淀知识;在这里积蓄力量;在这里思考创新!
  原创投稿栏目是广大财经工作者及爱好者发表个人原创专业文章、展示新颖学术观点的天地。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征集原创,期待您的原创!

原创投稿首页 原创天地 投稿说明 我要投稿

原创文章

从马克思《资本论》的视角重新审视公允价值计量

作者:尉 然  上传时间:2011-5-20 0:0

  摘要:马克思《资本论》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巨著,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本文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角,对公允价值内涵及特征、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公允价值计量价值还是价格、价格与价值会计计量比较、利润体现社会关系及公允价值计量利润的缺陷等五个方面进行重新审视,并认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本质其实代表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利益。

  关键词:劳动价值,    公允价值,   价值价格,  经济利益,   重新认识

  克思《资本论》诞生19世纪50年代,它以工业革命时代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从资本的生产到流通,深刻描绘资本运行的原理,揭示资本本质—剥削的奥秘,全面剖析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是一部崭新经济理论体系,对人类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其宏大而深邃的劳动价值论把交换关系背后的生产关系变的清晰可见。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温马克思劳动价值观,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公允价值计量及其背后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特征及假设条件

  公允价值,英文为Fair Valve亦称Market Valve或Market to Market,公允价值理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以市场价格或者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以公允价值代表的复合计量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当然是会计的进步。由于历史成本反映资产过去投入价值,在名义货币不断贬值、生产率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原始投入成本价值与市场价格已严重背离,历史成本计量的弊端日益显现。随着人们对财务报告目标的改变,报告使用者越来越关注会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有效,以有助于评价与决策,因此,越来越突显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必要性。

  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计量由于反映资产现时市场价格,因此决策确实比历史成本较相关。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新准则强调的是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金额能取得并可靠计量,由此可见,公允价值的最大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市场的确认。

  从广义上说,公允价值的本质是反映交易和事项内含的公平、公允的价格。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均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从狭义上讲, 公允价值作为独立的一个计量属性,它所反映的是一种模拟市场的价格,在尚未交易和非清算的情况下,采用各种估价技术进行近似市场定价方式的评估,从而试图得到相对公允、合理的价格,以反映其静态价值。

  1、公允价值的假设条件

  (1)为公平交易形成的价格;公平交易是公允价值形成的一个最重要的基本条件,交易双方应该彼此平等,自由的进行交易。

  (2)为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这一假定实际上是对公平交易进行补充定义及说明。如果交易一方或双方在财务困难或面临重大经营规模调整,缩减时候,交易形成的价格往往是不是公允的,不是正常交易形成的价格。

  (3)为交易双方应是熟悉情况的,这一假定仍然是对公平交易的补充。如果交易一方或双方不熟悉交易对象的情况,其形成的交易金额很难说是公允的。

  2、公允价值的特性

  在确定公允价值时,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三个前提假定。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由自愿交易的双方所达成的价格,而不是交易一方主观预期希望达成的价格。因此,公允价值是一个客观的现时价值,而不是主观的价值。

  对于资产来说,公允价值是其进行交换时形成的交换价值金额,具体来说,是其交换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现值体现了现时价值而不是未来价值。资产用公允价值计量在较大程度上比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符合会计上对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在资产定义中,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一项重要特征,资产运用公允价值特性进行计量,能充分地反映出资产这一特征。

  对于负债来说,公允价值是其进行清偿形成的金额。以公允价值计量负债,符合负债定义的条件。负债是指企业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以其公允价值属性计量,能够更好符合对债务计量的特征。

  对于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还反映了金融工具的信用质量。也就是承担义务一方的企业或主体的信用品质(信用等级程度)。如债务人的信用品质较差,在违约概率较大时,作为债权人一方,可能以较大的折现率来对此债权进行折现清偿。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关于价值、价格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一)马克思关于价值、价格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论断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通过不同使用价值表现出来,商品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属性,它是一切商品具有的共同属性。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并且是有质的不可比性。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价值一起构成商品二重性,因此,可以说商品具有价值,是因为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产品进行交换时,能换取得其他产品的价值,也就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比例或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是不同的,矛盾的,首先,使用价值是商品自然属性,反映与自然关系,交换价值是商品社会属性,反映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其次,使用价值是永恒范畴,交换价值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再次,使用价值不以价值存在为前提;最后,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为了获取交换价值,不是为了使用价值,商品消费者为了使用价值,只有交换才能解决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矛盾。任何物品都具有价值,价值通过不同的使用形式表现出来,交换价值本质属于使用价值的范畴,它是商品特殊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抽象性形成商品价值,具体性连接价格,价格是具体交换价值的货币形式,两者的关系就是抽象交换价值与具体交换价值关系。

  (二)价格与价值的计量关系

  价格是一种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是价格形成的基础。但是,由于商品的价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也是货币本身决定的。因此商品价格变动不一定反映价值的变动。在用价值是资产的内在价值,是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体现。由于资产价值本质是未来经济利益,因此现值运用就是将资产在未来不同时期可能形成的未来利益折现,从而形成资产现值。一般情况下,资产价值通过市场价格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市场价格不能完全等同资产的价值,在一个理想的市场环境情况下,市场价格有可能接近或者等于资产(商品)真实价值,但现实市场并不是理性市场,因此价格与价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且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甚至有时会出现巨幅背离情况。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金融资产(商品)市场价格严重背离其真实价值。也就是说,价值与价格理论基础:价值决定于价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在正常情况下,价格与价值成正向关系,在非理性市场下,价格与价值发生背离。

  公允价值观认为,市场价格是对资产价值最真实的反映。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并不全面,当市场已充分认识到企业资产内在价值时,企业价值会在市场上得到认可,否则市场价格不是低估就是高估,因此,企业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并不一致。用机会成本观点来看,当市场价格高于企业资产内在价值时,出售资产是最佳方式,当市场价格低于企业资产内在价值时,投资者就会增加投资。公允价值观把市场价格等同于资产内在价值,主要是在理论上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这两种不同的价值属性混为一谈。一般情况下,交换价值可以通过市场得到体现,但使用价值则要具体分析,对别人没有用的资产,在特殊的企业主体非常必要,因此,两者在价值计量上差异较大,换而言之,同一种资产在不同企业发挥作用不同,创造价值就不同,使用价值也就不同,表现在会计计量上要考虑具体情况,对资产价值与价格都要给予充分的披露、反映。

  三、公允价值计量是价值还是价格

  显而易见,现行公允价值理论要解决根本性的问题:计量资产价格还是估算资产价值,并采用何种方法计量资产(商品)价值或者价格。根据公允价值理论,公允价值应该反映资产交换价值,并按照以下方法确认:首先强调的市场价格,因此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在没有市场价格情况下,采用现值计量资产(商品)价值也是公允价值,而现值反映是价值属性是在用价值,也就是说,在用价值也是公允价值;无法采用现值计量资产,可以用其他方法替代确定公允价值。这样公允价值类型包括各种价值属性,计量方法也是多种方法,体现价值属性是一种混合价值属性,并不是理论上的交换价值属性。公允价值悖论在于:公允价值反映是价值还是价格,二者必择其一。如果公允价值反映资产市场价格,显然就应该采用现行市价计量;如果公允价值反映资产内在价值,那么应该用现值计量,而现行公允价值却运用多种方法计量,既反映资产价值又反映不同价值属性的资产价格,因此其价值属性无法予以明确,只能称之混合价值属性。其实,公允价值本质应该反映是资产现行市价,但实践中因过多考虑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需要,却更为重视对资产内在价值(现值)估价,具体体现在金融产品计价等方面,从而产生了既对资产价格计量又对资产价值估价的矛盾。究其原因,公允价值理论上缺陷的根源:人们对会计本质认识产生偏差。会计是人类经济发展产物,因此会计必然服务于经济,并代表不同的政治、经济利益需要。从会计发展历史来看,会计始终反映资产价格而不是价值,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以美国为代表西方国家提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其当时经济背景正处于严重通货膨胀,资产升值与资产的历史成本之间存在严重背离,因此暴露出历史成本计量的弊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真实反映资产、负债现时市场价格,也就是说公允价值理论应该反映是资产的交换价值。但由于客观原因所限,企业资产不一定都有市场价格,因此要借助于技术手段估算。随着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大量金融产品涌现,必然要通过建立复杂数学模型估算其内在价值,于是现值计量得到广泛使用。公允价值理论由此把这种估算的价值也体现为公允价值,甚至将采用其他方法计量资产价值也称之公允价值。那么公允价值到底是啥呢,恐怕很难说清楚,公允价值反映是价值还是价格呢,是一个比较困惑的问题,现行公允价值理论应该予以明确,否则,公允价值恐怕面临发展的困境。

  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公允价值会计似乎更强调会计信息相关性,而忽略可靠性,也就是说公允价值是在牺牲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基础上,发展、丰富会计信息相关性,以便为决策服务,这样会计由原来对资产价格计量逐渐倾向对资产价值估价,突出体现在金融资产或者金融负债计价方面,会计职能从最基本的反映职能正演变成预测功能,因此会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必然受制于人的主观因素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由此也值得怀疑。尽管如此,公允价值计量替代历史成本计量仍是会计发展的进步,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更强调资产、负债现实价格,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对债权人、投资者、社会公众来说,以此为计量基础反映的会计信息提供了其决策更相关和有用的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受到了社会公众的普遍欢迎。因此,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已经成为国际会计的一种潮流趋势,代表了国际会计发展和改革的一个最主要的方向。但公允价值缺陷也是致命的,表相为顺周期性,即资产、负债价值变动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实质要解决的问题:计量资产价格还是估算资产价值,并采用何种方法计量。从会计理论上讲,资产价格与价值体现资产不同的价值属性,不同的价值属性不具有可加性、可比性。因此在会计计量上,我们不能对某些资产采用现行市价计量,而对另一些资产采用现值计量,如果采用混合计量模式,其结果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而现行公允价值计量恰恰是采取现行市价计量、现值计量等混合的计量模式,其最终计量结果既不能准确反映资产价值又不能真实反映资产价格。纵观会计发展历史,会计计量始终是价格而不是价值,无论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成本。因此笔者认为,反映资产内在价值应采用现值计量,反映资产交换价值必然采用现行市价计量。确切地说,公允价值本质应该采用现行市价计量,并不是现值计量,更不是混合计量模式。

  四、价格计量与价值计量的比较

  所谓市场价格计量是指会计要素应按照会计当日的市场价格进行计量。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计量。1.逐日市价计量;2.报告日市价计量。即在会计日常核算上,如无特殊要求一般采取历史成本法计量,(特殊情况如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等资产采用逐日市价计量),报告日时调整到市值计量,从而产生价值变动科目。现行市场价格计量模式反映是企业某一时点上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现行市场价格,并且考虑到时间这一因素对会计计量的影响,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不同的价格,不同时点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具有可加性、可比性的特点;现值计量是指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量折现的金额。采用现值计量方法体现资产价值属性是在用价值,是资产价值最近似的反映。它与现行市场价格计量的主要区别:

  (一)、理论基础不同

  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其本质特征“未来经济利益”,因此,资产的价值不是以企业现有的资产为基础,也不认可投入成本,决定资产价值取决于未来持续盈利能力,因此根据资产属性性质其计量方法就是现值,因为只有现值是反映企业未来的产出,最恰当地反映未来经济利益的计量属性。其他的计量模式均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及属性,这就进一步说明了现值是资产真实价值的最近似的反映;采用现行市场价格计量理论基础:会计计量本质是反映而不是预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建立在可靠性基础上,没有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何来的相关性,可见,可靠性与相关性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前提。现在会计理论界有流行这么一种观点,认为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具有可靠性,而不具有相关性,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可靠性较差。由此将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对立,我们认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是一致,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表面看起来会计计量有根有据,而计量最终结果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显然,这种失真的会计信息是不可靠的,因而不相关。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有些资产价值计量需要人为估算,但这种估算是以评估理论为基础,相似的资产市场价格为参照物,看起来会计信息不可靠,其实,比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更具有真实性,因而相关强。因此,可以确切说,历史成本计量所提供会计信息因为可靠性差从而影响相关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因为能提供相对真实的会计信息因而相关性强。毫无疑问,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必然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以供决策服务。因此,会计最本质的职能是反映,而不是预测。即真实的、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在某一时点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其计量方式应该采用现行市场价格计量而不是现值计量。

  (二)、计量目的不同

  采用现行市场价格计量,真实、客观反映某一特定时点会计主体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格,由于资产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市场价格并不能真实反映资产内在价值,换言之,市场价格反映资产价值不是高就是低,因此,采用市场价格计量最大特点突出了会计计量的反映功能;现值计量目的真实揭示资产的内在价值,由于资产价值取决于未来经济利益,采用现值计量将估算的资产未来现金流折现,反映资产在用价值,由于这种估算结果,受未来的不确定性、人为主观性等因素影响较大,从而决定了其提供会计信息可靠性较差,因此对现值计量应持相对谨慎的态度。

  (三)、资产核算范围不同

  企业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现行市场价格计量反映了部分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市场价格,而对在企业经营起着重要作用的自创无形资产却未予反映,主要是现行会计理论认为1.自创无形资产难以用货币明确计量;2. 资产应该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取得的,即使企业拥有了某项未来经济利益,如果没有明确的交易或事项,也不能确认为资产。这使得自创商誉被排除在企业资产之外,使企业的无形资产价格未能得到真实、充分的反映,低估了企业整体资产价格。笔者认为,既然现行会计理论认可并购商誉=收购价格-净资产公允价值,那么企业在持续经营情况下,净资产市场价格与所有者权益市价的差异,就应该体现为商誉市场价格,如果对商誉不进行确认的话,那么必然得出净资产市场价格不等于所有者权益市价的结论。采用现值计量,是将企业资产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换言之,无形资产是作为企业资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须予以计量,因而并不区分是自购还是自创的无形资产,只要能创造出现金流均予以计量资产价值。

  (四)假设前提不同

  采用现值计量的假设前提:企业未来必须持续经营为原则,因此企业价值取决于未来的盈利水平,而与企业现实的资产、负债无关;市价计量前提1.名义货币发生变化;2.社会生产效率日趋提高;3.商品经济和资本市场化、信息化、透明化。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价格已经基本市场化、商品化,人们从投资的需求,迫切关注会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有效,其目的有助于评价与决策,因此从投资角度来讲,报告使用者通过了解的会计信息,判断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市场价格是否合理,从而发现投资机会。因此,在市价计量模式下,应当真实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格。

  (五)、价值观不同

  采用市场价格计量认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价格来源于市场交易的结果,换言之,所有者权益价格并不是资产与负债的减项,资金来源不等于资金运用;采用现值计量,资产价值取决于未来利益的流入,负债决定于未来利益的流出,所有者权益价值应来源于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换言之,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价值与投入成本、现时市场价格无关。

  (六)、计量方法不同

  传统的会计理论认为,企业整体资产是各个单项资产的累加。因此,会计核算中企业资产价值计量是先从单项资产入手,再合计反映类别资产,最后汇总形成企业的总资产。其计量方法遵循先个别到一般,先单项再形成整体资产的程序;现值计量认为,企业的整体资产不是各个单项资产的累加,而是其未来获利能力的结果,因此在计量企业的资产是先从整体资产入手,根据企业未来的盈利情况计算企业的整体资产价值,再根据类别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计量分部资产或者资产组的价值,最后根据各个单项资产的贡献,确定各资产的价值。也就是说,现值计量方法是先整体到局部最后反映个别资产价值。换而言之,现值计量方法恰恰与传统会计计量程序相逆。

  (七)、价值量不同

  采用市场价格计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格,即同类资产在某一时点的市场价格基本相同,反映是资产价格的共性,而现值计量反映资产在用价值,由于同一资产在不同企业发挥的作用不同,因此其在用价值就有很大的差异,换而言之,同一资产在某一时点有着共同的市场价格,但可能具有不同的在用价值。

  (八)、价值属性不同

  市场价格计量反映是资产的交换价值,即一种商品在市场上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关系体现出的价值属性,表现形式是价格,即人们在某一时点购买资产(商品)所愿意支付用货币度量的成本;在现值计量模式下,资产的价值属性体现是在用价值,指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折现的金额。从现行的资产定义来看,现值计量模式最符合资产的定义及属性,体现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本质特征,反映资本的投入产出关系,是一种最为科学、客观地反映资产内在价值的计量方法。

  五、利润的计量及其体现社会关系

  (一)利润内涵及体现社会关系

  利润(profit)指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扣除成本价格和税金以后的余额。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利润的内涵不同,体现的社会关系不同。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或现象形态,它表现为商品价值超过成本价格的余额。即资本家销售商品后所得的价格总额超过其预付资本量的余额。利润实际上来源于资本家用可变资本购买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也就是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即可变资本的增殖额。但却在现象上表现为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所带来的增加额。

  同时,因为剩余价值实现为货币是在商品的生产过程完成以后才出现的,它又进一步被看作是资本家为了生产商品所投入的全部预付资本即所用资本(包括尚不计入成本价格的那些固定资本)带来的。不仅如此,商品从生产过程进入流通过程,为了从事销售活动还要追加资本(包括纯粹流通费用),因此,剩余价值不仅被看作是在生产领域中的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而且还被看作是包括预付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全部资本共同带来的。

  从资本的总公式G-W-G′来看,剩余价值是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尔后又是在流通过程中实现的。所以在资本家看来,剩余价值这一增殖额是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因为,①就所费的资本来说,为了生产商品,他不仅以预付资本购买了,而且还购买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各种生产资料,这些所费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购买价格都加入成本价格的形成;②就所用资本来说,预付资本所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资本家的指挥监督下,在生产过程中结合起来,发挥着生产剩余价值的职能,不仅所费资本参与了剩余价值的形成,而且全部预付资本作为生产的物质要素(包括那些尚未耗费的固定资本),都进入了生产的全过程,参与了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因此,全部预付资本都应该得到报酬。③剩余价值不仅对所费资本表现为增加额,而且对全部资本也表现为增加额。这些都是被歪曲了的表面现象。其实,价值的增殖仅仅是雇佣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扣除劳动力价格(工资)以后的余额,它作为可变资本的增殖额或雇佣劳动者无偿的剩余劳动的产物,就是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就取得了利润这个

  转化形式。因此剩余价值和利润不仅在质上是相同的,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剩余价值和利润所不同的只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对全部资本而言的。因此,剩余价值一旦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的起源以及它所反映的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动的关系就被掩盖了、被抹杀了“。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利润是企业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的价值表现形式。产品的价值构成是c+v+m,c+v部分转化为生产成本,m部分是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部分,转化为企业的利润。社会主义利润的具体形式有:实现利润,即企业销售收入减去各项费用支出的余款;上缴利润,即按规定上缴给国家财政部门的利润;税后利润,即企业实现利润按国家规定上缴一定比例后留归企业的部分等等。

  社会主义利润与资本主义利润有本质的区别,它是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用于扩大社会主义再生产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是社会主义积累和社会消费基金的主要来源,也是衡量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公允价值计量利润的缺陷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的概念。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其公式: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资产减值损失: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投资收益(或损失):企业以各种方式以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收入: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

  营业外支出: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与历史成本法最大不同,公允价值将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动视为利得或损失计入利润,反映在所有者权益当中,也就是说将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动视为所有者权益价值变动。将传统会计收付实现制原则改变为全面收益观。笔者认为,1价值变动并没有具体的交易行为,不产生收入、费用,且具有未来不确定性,无法进行计量确认;2、现行成本并没有节约,因采取某种行动而没有采取其他行动所带来的机会利得,当采取行动后就没有了,一旦购买资产,其成本就变成现实,唯一选择出售或继续使用,因此,现行成本法采取的财务资本观的持有利得缺乏理论基础;3、资产、负债价值变动不反映已实现的或预期的现金流量,那么计入利润是没有依据;4、资产、负债价值变动不是所有者权益自身的价值变动。在现行市价计量下,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的价值表现形式是股票市价,影响股价最直接因素是供求关系,其他因素影响股价也是通过由于供求关系而发生影响,对非上市公司而言,影响所有者权益的价值主要有投入股本、留存收益、未来盈利能力等方面。其中:未来盈利能力是决定非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价值最核心因素,因此,资产、负债价值变动不能影响所有者权益的价值,从而不能形成利润。

  六、公允价值计量本质体现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观的视角,重新审视公允价值计量,不难发现公允价值其实存在着对价格与价值的计量矛盾。由于资产价值具有不可计量的特性,因此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完全取决于人们如何选择计量方法和主观判断,公允价值运用将使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取代会计计量真实性、可靠性成为主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计已不单单作为一门经济计量学科,而且还代表着各国经济利益特别是西方霸权主义国家经济利益,以实业制造为主导的发展中国家,实体资产升值遵循谨慎性原则,而资产减值却要减少利润,相反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却因为价值变动产生所谓利得或者损失,这种不平等的会计准则规定,其实体现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利益。2009年4月2日,美国财会标准委员会(FASB)决定,放宽公允价值计价准则,给予金融机构在资产计价方面更大的灵活性,由此放宽按公允价值计价(逐市计价)的会计准则,以便美国银行家想怎么计量就怎么计量,达到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实现自身经济利益。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动乱和纷争能为他们带来利润,他们就会制造动乱和纷争,二次世界大战和贩卖黑奴就是明证。西方发达国家近几年来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会计等组织,制定所谓的国际“游戏规则”、“会计准则”推行以新自由主义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主导国际经济秩序,维护它们在全球贸易、科技、金融、军事等领域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惟利是图是资本的本性、也是穷富差距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造成发展中国家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实事求是讲,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剥削方式实现的。美国凭借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垄断地位,玩起以美纸骗取或者榨取世界各国商品(财富)的游戏,2008年爆发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是美国华尔街金融资本贪婪恶果,却让全世界各国买单,公允价值会计既可能是“经济杀手‘,也可能是美国及美国的银行家”帮凶“,成为掠夺世界人民财富的工具,中国为此也未能幸免,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近1.6万亿美债成为中国人民永久的痛。有鉴如此,资本主义不可能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也不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在全球统一会计准则制定上,由于公允价值会计本身存在顺周期缺陷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在金融危机远还没有结束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G20国峰会不顾计世界各国实际情况,亟不可待在全球范围内推出统一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国际会计准则,实际上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将会进一步加剧未来全球资本、金融市场的波动,一旦再次发生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将给世界各国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更为严重的创伤,发展中国家将也许面临经济崩溃、财富严重缩水的危险境地,也就是说被他们”剪羊毛“,因此资本逐利性与其计量工具(会计)背后,其实体现着不同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利益,对此我们应该要有清晰认识。

  重温马克思《资本论》能让我们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如果把世界货币发行权争夺视为战争的话,那么谁能把握未来全球统一会计准则制定的话语权,谁就占得先机,从而能代表他们的利益,从这个意义讲,会计准则制定的话语权未尝不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由此我们不禁要问,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到底能为我们带来些什么,重新审视公允价值会计,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真实的结论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6 2006。

  [2]、《会计历史与理论研究》[M]王光远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4。

  [3]、《现代会计结构论》[M]  于玉林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 [4]、《会计理论体系研究》[M]陈国辉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

  [5]、《资本论》卡尔·马克思        华夏出版社   2008.

1、您的稿件须是财经类的、健康向上的财会论文或探讨类文章。
2、您可以在网上直接投稿或选择附件上传也可以发送电子邮件方式投稿。
3、我们会定期将原创文章刊登在《会计文苑》栏目,优秀文章推荐发表在《财会学习》并给作者邮寄当期样刊。
4、在本栏目发表原创文章5篇以上,且至少一篇被《财会学习》选用的,我们会为作者建立专栏。
5、发稿时请务必留下您的真实姓名、QQ、联系地址或联系方法,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6、如果是还未公开发表的稿件,您还要另投他处不希望在网上公开请点击“暂不公开”或在文中注明。
7、文章均需经过我们的审核,通过审核的文章将会刊登在相应栏目中,未通过审核的文章有可能是决定采纳发表,发表的文章我们会电话通知。
8、一般情况下,稿件审核将在收到作者投稿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如您未接到发表电话且未审核,您可另投他处,所收稿件恕不退回。
9、本栏目是广大网友展示优秀作品的平台,作者在此发表作品视为作者同意不必支付稿酬。
10、投稿网友文责自负,本站将不对您所投稿件承担任何法律上和道义上的责任!
11、咨询电话:82319999-2021 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