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沉淀知识;在这里积蓄力量;在这里思考创新!
  原创投稿栏目是广大财经工作者及爱好者发表个人原创专业文章、展示新颖学术观点的天地。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征集原创,期待您的原创!

原创投稿首页 原创天地 投稿说明 我要投稿

原创文章

试论企业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

作者:赵亮  上传时间:2011-8-9 0:0

  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运作的不断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财政部于2001年6月22日颁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财会字(2001)41号],之后陆续颁布企业会计控制具体规范,如2004年8月19日颁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外投资(试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字(2008)7号],并将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这是中国会计审计领域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从国家政策方面强制性要求企业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同时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相继出现,并呈快速发展趋势,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未来利益,未来利益是一个不确定值,因而投资决策活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为了降低投资决策的风险,企业应当建立一套严格的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研究企业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  企业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概述

  1.1企业对外投资的意义

  1.1.1企业对外投资的含义

  所谓企业对外投资就是企业在其本身经营的主要业务以外,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方式,或者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境内外的其他单位进行投资,以期在未来获得投资收益的经济行为。对外投资是相对于对内投资而言的,企业对外投资收益是企业总收益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特别是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条件下,企业对外投资已成为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内容。

  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未来利益,未来的利益是一个不确定值,因而投资决策活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企业对外投资所带来的未来收益可以满足企业资金调度的需要、企业扩张的需要、企业特定用途的需要、企业转型的需要等等。

  1.1.2企业对外投资的分类

  对外投资可以按不同标志进行分类。

  1.按投资时间长短分为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

  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投资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短期投资主要利用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进行投资,具有投资风险小、变现能力强、收益率低等特点。

  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随时变现、持有时间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投资及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长期投资可以利用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有价证券等形式进行,具有投资风险大、变现能力差、收益率高等特点。

  对外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的划分并不完全取决于投资期限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投资的目的。在一年内不能随时变现的证券和其他资产通常用于长期投资,但可以随时变现的有价证券则可根据需要用于短期投资。

  在实践中,长期投资有向短期投资转化的情形,具体有两种情况:(1)时间性转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投资到期日逐步临近,如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投资,实际上已是短期投资。(2)管理性转化。在长期投资期间,因企业急需资金或发现接受投资单位财务状况恶化, 继续执行长期投资将招致很大损失, 企业改变投资目的,可将长期投资迅速变现。

  2.按投资形成的产权关系分为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

  股权投资是指投资企业以购买股票、兼并投资、联营投资等方式向被投资企业进行的投资。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企业的股权,股权投资形成被投资企业的资本金。股权投资根据投资方式的不同分为股票投资和项目投资:股票投资是指企业以购买公司股票的方式对其他企业进行的投资;项目投资是指企业以现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方式对其他企业的投资。

  债权投资是投资企业以购买债券和租赁投资等方式向被投资企业进行的投资。投资形成被投资单位的负债,投资企业是被投资单位的债权人。债权投资根据投资方式的不同分为债券投资和租赁投资:债券投资是指企业以购买其他企业债券的方式进行的投资;租赁投资是指企业以实物资产租赁或无形资产租赁等方式对其他企业进行的投资。债权投资与股权投资相比具有投资收益小、风险小的特点。

  3.按投资方式不同分为实物投资与证券投资

  实物投资又称直接投资,是指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投入其他企业进行的投资。投资直接形成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并为从事某种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必要条件。它具有与生产经营紧密联系、投资回收期较长、投资变现速度慢、流动性差等特点。实物投资包括联营投资、兼并投资等。

  证券投资又称间接投资,是指以购买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等)的方式对其他企业进行的投资。投资并不直接形成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被投资企业在取得资金并以一定方式投入后,才能形成生产经营的能力。投资证券按其性质分为三类:一是债券性证券。由发行企业或政府机构发行并规定还本付息的时间与金额的债务证书,包括国库券、金融债券和其他公司债券,表明企业拥有证券发行单位的债权。二是权益性证券。表明企业拥有证券发行公司的所有权,如其他公司发行的普通股股票,其投资收益决定于发行公司的股利和股票市场价格。三是混合性证券。指企业购买的优先股股票。优先股股票是介于普通股股票和债券之间的一种混合性有价证券。

  1.1.3企业对外投资的意义

  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1)对外投资有利于企业闲置的资金(资产)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2)通过对外投资,可以在企业外部尤其是在外地或外国开发资源、材料来源,保证企业能源、材料来源成本低廉、供应稳定,较好地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某些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3)通过对外投资,可以开辟企业新的产品市场,扩大销售规模。(4)通过合资、联营,便于从国内外其他单位直接获取先进技术,快速提高企业的技术档次。(5)利用控股投资方式,可以使企业以较少的资金实现企业扩张的目的。(6)对外投资是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对外投资的可行性调研、合资联营谈判、投资项目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和有利条件,及时捕捉对企业有用的各种信息。

  1.2企业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1.2.1企业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上世纪40年代前;40年代末至70年代;80年代至90年代;90年代以后。

  1、上世纪40年代前在上世纪40年代前,人们习惯用内部牵制这一概念。根据《柯氏会计辞典》的解释,内部牵制是指:“以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他非法业务发生的业务流程设计。其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

  2、40年代末至70年代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首次作了权威性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

  1958年10月该委员会发布的《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对内部控制定义重新进行表述,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3、80年代至90年代80年代以后,西方会计审计界研究的重点逐步从一般涵义向具体内容深化。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 55),从1990年1月起取代1972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该公告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提供取得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结构具体包括三个要素,它们是: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

  4、90年代之后进入90年代后,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由美国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人员协会、财务经理协会和管理会计学会等组织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该报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1996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SAS 78),全面接受COSO报告的内容,并从1997年1月起取代1988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 55)。新准则将内部控制的定义为:“由一个企业的董事长、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1财务报告的可靠性;2经营的效果和效率;3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该准则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五种成份,它们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现在内部控制已经发展到全面风险评估阶段。

  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将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应用于对外投资的实务中。

  1.2.2企业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在世界范围内,经济违法问题屡禁不止,经济犯罪、贪污腐败时有发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一些企业、一些部门轻视内部管理,没有建立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苍白无力,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并最终铤而走险。巴林银行的尼克。利森违章逃避内部控制,导致该行4亿英镑的巨额亏损,最终被迫宣布破产,引起世界震惊。其根本原因是巴林银行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在美国,几个大公司会计造假丑闻也接连曝光,从安然到世通,从施乐到默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给社会造成极大震动。在我国,琼民源、银广夏粉饰会计报表,严重作假,给众多投资者带来重大损失。李真事件、中航油事件,频频向我们敲起警钟。在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因内部控制失效而引起投资失败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为减少问题发生降低投资风险,一些国家通过立法强化企业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日益成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准入证。因此,加强企业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势在必行。

  第二章  企业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

  根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的规定,企业必须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应包括投资决策控制,项目实施控制,对外投资处置控制及监督检查等内容。

  2.1对外投资决策控制

  1、对外投资预算。企业应当加强对外投资的预算管理,对外投资预算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要求,投资规模,结构和资金安排应当科学,合理。企业在编制短期对外投资预算时,应充分考虑资金的充裕度,机会成本;编制长期对外投资预算时,应把握企业整体发展大局并充分考虑投资方向的科学性,投资回收的可能性和收益实现的风险性等关键因素。

  2、投资项目立项。建立规范的投资项目立项控制制度,如企业投资立项授权制度,投资部门投资意向申请书,投资部门投资项目报审制度等,保证对外投资活动在初期就得到严格控制。首先,企业应考虑自身业务发展的规模与范围,对外投资的品种,行业,时间,预计的投资收益。然后,对投资的项目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的信息,编制对外投资建议书,并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投资建议项目进行分析与论证,必要时应对被投资单位进行资信调查和实地考察,决定对投资项目是否立项。

  3、投资项目评估。单位应当组织相关部门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成立投资评估小组,对理想的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评估。评估控制的重点,一是加强投资项目合法性控制即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投资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二是评估投资项目的有效性,不能局限于眼前利益,而是要评价投资项目有效性在一定时期内能否持续发挥作用;三是加强投资项目风险评估,企业必须围绕目标的实现,分析评估该投资项目内外相关的风险,强化风险管理,使投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参与可行性研究工作,对投资项目所需的资金,预期现金流量,投资收益,以及投资的安全性等进行测算和分析。

  4、投资项目决策。在对投资项目分析,评估的基础上,企业决策层可对投资部门上报的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决策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规模。因此,企业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投资决策控制体系。决策结果不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个人投资偏好,而是要广泛地听取投资部门和有关评估小组专家的意见,在充分考虑了投资风险,预计投资收益,权衡各方面利弊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投资方案。一般投资项目由授权的相关部门或人员在职责权限范围内批准并承担责任,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应当实行集体审议联签。对所有的投资决策都应当以书面文件的形式予以记录,包括投资决策层人员背景材料,投资项目预计风险,收益的计算过程等,并对这些书面文件进行编号控制,以备日后查考。

  2.2投资项目实施控制

  1、企业应当加强对外投资资产投出业务的控制,对投资合同的签订,投资计划的编制和实施,资产投出等做出明确规定。

  (1)签订投资合同。对需要签订合同的对外投资业务,应根据对外投资决策内容,并以对外投资分析与论证或可行性研究为依据与被投资单位进行谈判,谈判必须有两人以上参加,对外投资合同需经授权部门或人员审查批准后签订。

  (2)编制投资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投出资产。企业投资执行部门应当会同财会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编制投资计划,并且按照计划所确定的项目,进度,时间,金额和方式投出资产。

  (3)资产投出方式。以货币资金作为出资方式的,严格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的有关规定办理付款事宜;以非货币资产作为出资方式的,应当严格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固定资产(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存贷(试行)》等有关规定办理资产投出事宜。投出资产的价值应当采用合理方式确定并经有关授权部门审批。

  2、企业根据不同的投资种类和投资方式采用相应的管理方法,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安全完整、投资收益的收取、有关凭证的保管和记录、会计核算等方面的控制。指定专门部门或人员保管权益证书,建立详细的记录。在企业财会部门设置对外投资总账的基础上,企业投资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还应根据投资业务的种类,时间先后分别设立对外投资明细登记簿,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对账,确保投资业务记录的准确、完整。财会部门进行相关会计处理时应当对投资计划、审批文件、合同协议、资产评估证明、投资获取的权益证书等相关凭证的真实、合法、准确、完整情况进行严格审核。

  2.3对外投资处置控制

  企业应加强对外投资处置的控制,对投资收回、转让、核销等的授权批准程序做出明确规定。对投资收回的资产,企业应及时足额收取入账,提前或延期收回对外投资需经集体审议批准;企业转让对外投资应经集体审议决策,由相关机构或人员合理确定转让价格,并报授权批准机构或部门批准,必要时可请具有相应资质的专门机构进行评估;核销对外投资,应取得因被投资单位破产等不能收回投资的法律文书和证明文件,并经集体审议批准。正确进行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的相关会计处理,保证收回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加强对审批文件,投资合同或协议,投资计划书,对外投资处置等文件资料的管理,明确各种文件资料的取得、调阅、保管、归档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规定及相关人员的职权。

  2.4监督检查

  企业应重视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检查工作,明确监督检查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确保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监督检查部门应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定期重点检查。

  1、检查对外投资业务相关岗位设置,人员配备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混岗现象。

  2、检查对外投资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分级授权是否合理,对外投资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等违反规定的行为。

  3、检查对外投资业务的决策过程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各项资产是否按照投资计划投出,以非货币性资产投出的,作价是否合理。

  4、检查有关对外投资权益证书等凭证的保管和记录情况,投资期间获得的投资收益是否及时足额收回,对投资资产的处置是否经过授权批准,资产的回收是否完整、及时,资产的作价是否合理,对外投资的会计记录是否真实、完整。

  企业的监督检查部门对投资项目执行的情况进行总体检查和评价,写出检查报告,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内部机构和岗位在对外投资内部控制上存在的缺陷提出整改建议,对执行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成效显著的内部机构和人员提出表彰建议,结合企业激励机制的运行,最终促使企业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日益完善。

  第三章  企业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

  3.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它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必须贯彻不相容职务分工的原则,其内容包括:①对每一项业务不能完全由一人经办;②钱、账、物分管,例如,仓库保管员负责原材料的收、发、存和管理工作,并负责登记原材料的数量,而相关的账务处理则由会计人员负责;③有健全严格的凭证制度。

  该控制方法要求企业对外投资的授权、执行、会计记录、投资资产保管及盘点等各岗位、职务应当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具体包括:投资计划的编制人、可行性论证人与计划审批人应当分离;证券投资的购入、出售人与相应的会计记录、核算人应当分离;股票、债券的保管人与负债股票、债券交易的经手人应当分离;股票、债券的保管人与盘点人应当分离;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投资项目的管理人与参与监控的财务人员等应当分离。

  3.2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授权批准以进行控制。在公司制企业中,一般由股东会授权给董事会,然后再由董事会授予企业的总经理和有关管理人员。企业每一层的管理人员既是上级管理人员的授权客体,又是对下级管理人员授权的主体。因为企业的经济业务既涉及企业与外单位之间资产与劳务的交换,也包括企业内部资产和劳务的转移和使用。因此,每笔经济业务都有一系列内部相互联系的授权批准程序。

  该方法要求投资决策的做出、投资合同的签订、投资资产的处置等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单位任何人无权独立做出重大投资决策。任何未经授权批准的投资行为,无论该种行为是否造成经济损失,都应当受到调查和追究。经过授权的人员,必须在授权的范围内开展和执行业务,任何越权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

  3.3风险控制

  该方法要求企业树立风险意识,针对风险的各个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主要是:

  (1)在可行性研究论证阶段,应掌握以下内容:被投资单位内部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防止各种大环境因素对投资项目造成不利影响。例如,跨国投资时除了必须了解当地经济秩序状况、税收及法律状况等情况外,还必须了解当地的宗教、习俗等,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被投资单位内部的资信状况、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尽量投资那些科技含量高、经济业绩好、财务信用佳的企业;投资企业自身因该投资项目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及财务承受能力。换言之,既要防止因被投资企业经营失败而影响自己,更要防止因投资方式、规模不当造成的风险。

  (2)在投资决策执行过程中,当投资项目的盈利预计将发生重大的不利变化,或连续长时间亏损且大大超过可行性报告中的预计,以及总投资额大幅度增加且难以得到利益补偿时,投资企业应当充分估计这种不利影响的影响程度并提取足够的投资减值准备。

  (3)企业为了规避投资风险,可以规定本企业只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禁止或尽可能不投资无限责任公司。

  第四章  企业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4.1缺乏对外投资内部控制意识

  1、对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深入

  有的企业只注重追求利益最大化,对公司进行内部控制的意识薄弱,要么尚未制定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要么对已经制定了规范的制度视而不见,作为一种装饰。每当上级来检查时,为应付而临时紧抓控制,一旦检查过去,便又把制度丢弃在一旁不去理会。另外有的企业领导者错误的觉得内部控制碍手碍脚,妨碍他们对员工进行管理,并且认为公司的制度对领导者本身没有约束力,人治观点已经根深蒂固于他们脑海中。

  2、风险意识薄弱

  目前市场上兼并与收购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扩张方式在全球散播,很多著名的大型企业纷纷组建跨国公司,利用协同效应来实现双赢。但是,有的中小企业不顾扩张背后的风险,不考虑公司是否适合新的产业、是否具备实现多元化投资的条件、是否能实现横向或纵向一体化就肆意的进行大量收购和兼并,只想把规模做大,而不考虑去做精做强。在企业快速扩张的同时,各种资金流出增加。另外快速扩张使得原有的企业机构庞大,信息变得难以沟通,各种办事效率降低,种种风险都在无形中加大。

  4.2缺乏可行性研究和决策控制机制

  1、对外投资缺乏可行性研究

  我国一些企业对外进行投资时目标并不明确,对海外市场的需求以及本企业的自身特点没有做详细的研究就盲目地跟风投资所谓的“赚钱行业”,当真正的海外投资实施后才发现和企业的发展战略偏离,实际风险大于理论风险,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亏损在所难免。海外投资项目重复建设也十分严重,很多企业在对外投资前并不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及产业作研究,其结果是投资方向偏离了国家产业的方向,既浪费了资金又造成了不良影响。

  2、对外投资决策中存在越权问题

  越权决策是公司内部控制的最大敌人,如果领导人员滥用职权,蓄意谋私,那么再好的控制制度也不能发挥它的效用。内部控制作为公司管理的核心机制,目的就是为了规范公司内部成员的行为。然而,有的管理者过于自信,往往形成一支笔现象,其结果必然会打乱公司的正常秩序。像郑州亚细亚的衰败就是由于越权决策所致。另外监督失职也是公司内部控制的天敌,公司良好运行的前提是内部成员各尽其职。一旦发生越权行为,通过公司各部门之间横向的牵制和董事会纵向的审批以及综合的监控机制,就能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时加以纠正。如果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就可能造成有些人员合伙串通舞弊,滥用职权,最终损害国家利益。

  4.3体制和股权结构因素导致投资受挫

  我国对外投资的企业大多是国有或国有控股,很多国企都存在权责不对称、上级对下级激励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意识等不足。这就使得我国的企业与通常意义上理解的跨国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另外,很多企业的小股东由于成本收益不对等的原因而选择放弃监控权,小股东更多关注的是企业的分红和股利,这就使得大股东将更多的权力集于一身,扮演着既是执行者又是监督者的角色。这种股权的过度集中直接导致了治理结构的失衡,公司缺乏对大股东的制约,看似健全的董事会、监事会其实只是一个空壳而已。

  第五章  完善企业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的对策

  5.1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产物,是一项与企业经营活动紧密相关的管理手段,因此,在具体设计内部控制时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生搬硬套,而是应当在全面了解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

  5.1.1企业具体设计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1)相互牵制原则。每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至少经过两个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这就要求做到:一是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执行某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审核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保管某项财产的职务与记录该项财产的职务分离;二是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在有关部门间进行相互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2)效率原则。指设计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能够使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紧密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需要合理衔接,既要避免各种扯皮拖拉现象以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又要避免过于繁琐的程序形成内耗,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效率原则是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和补充。贯彻这一原则,尤其要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而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完成经营任务。

  (3)明晰性原则。企业应当按经营管理活动的需要,划分为若干个环节,并根据各个环节的需要赋予相应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和处理手续,明确纪律规则和检查标准,充分做到职责清楚,权利分明。要做到做事环环相扣,不扯皮,不推诿拖拉,奖罚分明,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这样才能增加每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最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4)成本效益原则。即在实行内部控制时,花费的成本要低于由此产生的收益,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否则,即使再理想的内部控制也会因为成本过高而不会被采用。

  5.1.2企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

  企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须注意以下问题:(1)强化内部管理,加大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力度。(2)内部控制制度还必须考虑到例外控制。内部控制一般仅针对常规业务活动而设计,如果企业发生未预料事项或不常发生的事项,仅针对常规业务活动而设计的常规控制将会失去效力,因此必须考虑以例外控制的问题。(3)正确处理好内部控制的灵活性、经济性及简便性的关系。企业内部控制应该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

  5.2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内部控制制度重在执行,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再好的制度,最终还是由人来执行。即使是设计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可能因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而失效;也可能因有关人员相互勾结、内外串通或者是执行人员滥用职权、屈从外部压力而失效,最终造成内部控制制度仅限于挂在墙上,有名无实,单位内部管理依然失控。因此企业应注重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要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首先提高决策层的素质。员工素质的提高固然重要,但是,更深层和更重要的在于决策者和经营管理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一个企业就象一个人一样,同样有性格,一个企业决策者的思维和行为特征将直接决定和影响下属和企业在公众中的行为印象。一只虎带领一群羊和一只羊带领一群虎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提高员工素质的前提必须是我们的决策者以及经营管理者首先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二是要引进人才。要不拘一格引进和使用各类人才,特别是要对在职的高学历人才,真正做到“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对人才企业要为其积极创造实现自我价值和预定的目标的条件,从而使员工自觉将自己的前途与公司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三是要培养人才。不仅企业要成长,个人也要成长。把每位员工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过程,与公司的远景目标结合在一起,才能凝聚为企业发展源源不绝的强大动力。投入一定的资金人力进行多方面各层次的培训。四是要尊重人才。在领导人才和被管理的人才之间,领导人才不能片面强调人才的工具性价值和社会价值。否则,就很难在尊重人的基础上尊重人才,甚至会把尊重人才与尊重人割裂开来。应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地对待人,体现对人的尊重、理解并极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五是要合理使用人才。企业市场行为的全部过程自始至终都体现着员工参与的主导作用。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把激发员工的忠心和进取心放在首位,给大家营造出一个快乐舒心的工作环境,进而产生最佳的工作成果,已经成为企业长远竞争并取得优势的首要因素。六是要优胜劣汰。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之中求生存、求发展,而个别的人却背道而驰,思想跟不上,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了,既无工作能力,又不努力学习和工作。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唤醒他们,不能总让他们素质差不合格,可以对他们采取岗位培训和内部换岗位的办法,使之达到双赢的目的。对不可救药者可考虑按优胜劣汰的机制进行淘汰。企业应把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淘汰不合格人员,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把人力资源的优胜劣汰形成企业的制度,坚持执行,企业才有生机和活力。拥有一定的优秀人才,同时从单位实际出发,发现人才,培养可靠人才,充分合理使用人才,使用人才把分配与贡献挂钩,才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综合素质提高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万众一心,克服困难,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保障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从而降低投资风险,使企业获得投资收益。

  5.3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决策控制方式

  一般来讲,偏向集权制的公司,领导者的个人意志在决策过程中所占地位比较重,往往很少采用成员集体的意见。集权导致了公司人心的分散,员工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偏向分权制的公司,集团做出决策之前先征求成员的意见,最后综合得出最终的决策。这种控制方式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创造精神,使某些困难的决策得到多种参考意见;但分权也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形成决策。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控制方式部分企业可采用两者兼并的方式,在一些涉及到关系企业生存的重大决策时,采用分权制,决策的制定必须要经过规定的程序和批准;而在一些应急预案方面就要集权决策,果断决定。

  5.4提高对投资决策风险的控制水平

  企业投资决策风险的产生有很多原因,比如选择时机不对引起的风险、选择规模不当引起的风险、选择方向和类型不当所引起的风险。但总的来说,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外部的也有内在的。首先,外在的因素主要包括国家的政策、体制、法律、市场变化四个方面。例如,国家的政策是引导企业投资建设的关键。为了避免大量的重复建设和建设投产后又遭到否决,企业在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前应先了解国家政策的变化趋势,尽量绕开政策壁垒大的时候,降低风险。其次,内在的原因主要有决策机制不完善,责任制弱化等。有的管理者对市场行情并不了解,缺乏必要的知识结构和对项目的研究,仅凭个人热情进行决策,最后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故企业在决策时也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并遵循正确的程序,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关注企业内外部发现源,以科学为前提来做出决策,降低投资决策风险。

  结论

  本文主要从企业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我国现行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的手段、存在的问题以及方法对策等几个方面研究企业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根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的规定,企业必须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应包括投资决策控制,项目实施控制,对外投资处置控制及监督检查等内容。企业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批准控制和风险控制。现阶段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保障其实施。

  本文通过对企业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的研究,可以促进企业对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从而规范企业的投资行为,降低投资风险,这不仅有利于建立高效的投资企业经营机制,而且能够促使企业扩大投资规模,实现投资收益,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1、您的稿件须是财经类的、健康向上的财会论文或探讨类文章。
2、您可以在网上直接投稿或选择附件上传也可以发送电子邮件方式投稿。
3、我们会定期将原创文章刊登在《会计文苑》栏目,优秀文章推荐发表在《财会学习》并给作者邮寄当期样刊。
4、在本栏目发表原创文章5篇以上,且至少一篇被《财会学习》选用的,我们会为作者建立专栏。
5、发稿时请务必留下您的真实姓名、QQ、联系地址或联系方法,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6、如果是还未公开发表的稿件,您还要另投他处不希望在网上公开请点击“暂不公开”或在文中注明。
7、文章均需经过我们的审核,通过审核的文章将会刊登在相应栏目中,未通过审核的文章有可能是决定采纳发表,发表的文章我们会电话通知。
8、一般情况下,稿件审核将在收到作者投稿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如您未接到发表电话且未审核,您可另投他处,所收稿件恕不退回。
9、本栏目是广大网友展示优秀作品的平台,作者在此发表作品视为作者同意不必支付稿酬。
10、投稿网友文责自负,本站将不对您所投稿件承担任何法律上和道义上的责任!
11、咨询电话:82319999-2021 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