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当前我国税收弹性系数是否偏高
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一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应于另一变量变动的百分比来反应变量之间的变动的敏感程度。弹性的大小可用弹性系数来衡量,弹性系数=y变动的百分比/x变动的百分比。税收弹性系数被定义为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即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其公式为:
ET=(△T/T)/(△Y/Y)×100%
公式中,ET为税收弹性,T为税收收入总量,△T为税收收入增长量,Y代表GDP,△Y代表其增量。
按上述计算:
ET=1表示税收与经济同步增长;按照经济学理论,税收增长比例应与经济增长比例同步,即税收弹性系数为1的时候,是比较完美和协调的增长形势。但在实际中往往达不到这个完美数字,这和很多因素有关,如我们的GDP按照可比价计算,而税收收入是现价计算。其次,经济增长是一个主要因素,其中经济结构问题、效益问题及价格问题,相较几年前的情况都发生了变化,并影响到了弹性系数。
当ET>1时,表明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并且税收参与新增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有上升趋势;
当ET<1时,表明尽管税收绝对量可能增大,但税收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新增国民收入中税收集中度下降。
下表是我国1994年以来的税收弹性系数的变化情况:
年份 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税收弹性系数 0.62 0.710.891.962.423.231.982.451.991.582.91
从上表中我们能看出,1997年以后我国税收的增长速度均快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这个问题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那么当前我国税收弹性系数是否偏高
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司长舒启明介绍:税务总局内部尚未形成公认系数比例;总局认为只要符合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就是正常的。
作为税收对经济增长反应程度的一个呈现载体,税收弹性系数(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一直为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所关注,因为该系数过高会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理论政策室主任、中国税务学会理事张培森研究员此前曾表示,税收弹性系数的合理区间是0.8~1.2,自1999年以来,我国的税收收入增速一直远超经济增长速度,税收弹性系数基本大于21.4.
1.9是否偏高中国的税收弹性系数在什么区间内波动比较合理总局认为,目前税务总局内部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比例,所以不能因此判断税收是否与经济增长形势同步;并且,仅从税收弹性系数来评价税收形势或经济形势并不客观,他认为,应该具体分析形成这个数字的原因,只要符合国内的经济发展形势,就是正常的。但在实际中往往达不到这个完美数字,这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经济结构对税收增长的影响,包括由于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国民收入结构和分配结构的调整及变化,导致税源结构和税收收入质量的改变。另外也有正在进行的税制改革及统计口径等原因。所以在统计税收弹性系数时,如果存在着一些税款拖欠现象,该系数就会降低,而在加大征收力度,收缴大量拖欠税款后,这个数字自然会上升。所以,税收弹性系数只是一个衡量税收与经济增长是否同步的指标。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综合政策研究室提供了一个数字:1965~1990年期间,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税收弹性系数平均为1.4.财政部门认为,弹性系数在0.8~1.2为合理区间。合理的税收比例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税收收入少,也会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这个系数在1.5~2.0期间还处于合理范围,但不应该超过2.0.税收弹性系数过高肯定会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为税收本身就是抑制经济发展的,税收过多自然影响了企业的利润和竞争力,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当然,税收多也能加强中央政府的财政能力,能够促进政府投资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