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82 苹果版本:8.6.82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2017年注册会计师《会计》资产的计税基础考察星级配套练习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 2017/08/04 11:42:15 字体: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溜走,注册会计师考试愈发紧张,你的备考进度如何?为了帮助亲爱的考生朋友们巩固学习效果,小编特整理了注会《会计》科目的知识点及其配套练习,练习题均来自网校梦想成真系列辅导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点 资产的计税基础 

【考频指数】★★★

(一)固定资产

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不同产生的差异

2.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二)无形资产

1.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

符合加计扣除情况下,可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影响;同时需要纳税调整。

2.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时,会计与税收的差异主要产生于对无形资产是否需要摊销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

【例题】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各年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0万元。2014年11月20日,支付价款1000万元购入股票,2014年12月31日,该权益性投资的公允价值为1100万元。假定2014年期初暂时性差异余额为零,不考虑其他因素。

交易性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账面价值=1100(万元)
计税基础=1000(万元)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0(万元)
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100×25%=25(万元)
同左
【提示】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不影响所得税费用
应交所得税=(10000-100)×25%=2475(万元)
2014年所得税费用=2475+25=2500(万元)
应交所得税=10000×25%=2500(万元)
2014年所得税费用=2500(万元)

【例题】投资性房地产初始成本1000万元;年末公允价值1200万元;按照税法计算折旧费用60万元

账面价值=1200(万元)

计税基础=1000-60=940(万元)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200-940=260(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260×25%=65(万元)

纳税调整=-200-60=-260(万元)

(四)其他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

(五)长期股权投资

1.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需要纳税调整?

项目 需要纳税调整? 递延所得税?
分回现金股利 调整减少 不确认

2.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投资拟长期持有,需要纳税调整?

项目 需要纳税调整? 递延所得税?
对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产生营业外收入 调整减少 不确认
确认投资收益(确认投资损失) 调整减少(调整增加) 不确认
分回现金股利 不调整 不确认
因其他综合收益变动,产生资本公积 不调整 不确认

(六)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例题】A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A公司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万元。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2015年发生1700万元广告费支出,发生时已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该类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允许当期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允许向以后年度结转税前扣除。A公司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0万元。所得税会计处理如下:

假定一:价款已经支付 假定二:价款尚未支付
资产账面价值=0 负债账面价值=1700
资产计税基础=1700-10000×15%=200(万元) 负债计税基础=10000×15%=150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0(万元)

2015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200×25%=50(万元)

2015年应交所得税=(1000+200)×25%=300(万元)

2015年所得税费用=300-50=250(万元)

2.未弥补亏损

【经典习题】

1.(《应试指南》第十四章P325)甲企业成立于20×4年,主要从事A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3月10日购入价值200万元的设备,当日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无残值,企业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税法与会计折旧方法及净残值相同,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10年。甲企业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发生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共计350万元。税法规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当年扣除,超过部分结转到以后年度扣除。20×4年年末甲企业应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 )。

A.16.25万元

B.12.5万元

C.8.75万元

D.17.5万元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甲企业20×4年度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50-2000×15%+200/5×9/12-200/10×9/12)×25%=16.25(万元)

2.(《应试指南》第十四章P325)甲企业在开始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发生了500万元的筹建费用,在发生时已计入当期损益,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允许在开始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之后5年内分期平均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假定企业在20×2年年初开始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该项费用支出在20×2年年末的计税基础为( )。

A.0

B.400万元

C.100万元

D.500万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如果将该项费用视为资产,其账面价值为0。按照税法规定,20×2年年末其于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为400万元,所以计税基础为400万元。

3.(《经典题解》第十四章P291)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6年末,甲公司持有乙公司30%股权并具有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核算,其初始投资成本为1000万元。截至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900万元,其中,因乙公司2016年实现净利润,甲公司按持股比例计算确认增加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300万元,因乙公司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的其他综合收益,甲公司按持股比例计算确认增加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80万元,其他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系按持股比例计算享有乙公司以前年度的净利润。甲公司计划于2017年出售该项股权投资,出售计划已经股东大会批准,预计2017年2月办理完毕相关资产过户手续,售价为2600万元。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其划分为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税法规定,居民企业间的股息、红利免税。甲公司2016年末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

A.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900万元、计税基础为1000万元

B.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95万元

C.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95万元

D.确认其他综合收益-20万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1900(万元),计税基础=1000(万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理由:甲公司计划于2017年出售该项股权投资,且股东大会已经批准,因此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2016年递延所得税负债=(300+80)×25%=9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300×25%)75

其他综合收益(80×25%)2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95

4.(《经典题解》第十四章P294)A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企业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均为零。各年税前会计利润均为1000万元。有关所得税的业务资料如下:(1)2015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6000万元,该公司期末对应收账款计提了600万元的坏账准备。税法规定,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不允许税前扣除。假定该公司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的期初余额均为零;(2)A公司于2015年1月1日将其某自用房屋用于对外出租,该房屋的成本为1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转为投资性房地产之前,已使用6年,企业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转换日该房屋的公允价值为1300万元,账面价值为700万元。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后,A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该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同时,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确定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在2015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000万元;(3)A公司2016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10000万元,期末对应收账款计提了400万元的坏账准备,累计计提坏账准备1000万元;(4)A公司2016年12月31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2600万元。下列有关A公司2015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正确的有( )。

A.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为150万元

B.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为337.5万元

C.递延所得税费用为46.875万元

D.应交所得税为212.5万元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选项A,应收账款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00(万元),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及发生额=600×25%=150(万元);选项B,投资性房地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00-(1000-1000/20×7)=1350(万元);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1350×25%=337.5(万元);选项C,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递延所得税负债=600×25%=150(万元),递延所得税费用=-150+(337.5-150)=37.5(万元);选项D,应交所得税=(1000+600-700-1000/20)×25%=212.5(万元)。

本文是正保会计网校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自正保会计网校。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 京ICP证0304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