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学习》2006年3月 总第3期


本栏目由正保会计网校(www.chinaacc.com)考试辅导专家组协办
【问题】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时,累积影响数符号如何确定?
【解答】一般来说,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符号的确定要看政策变更是否增加企业的留存收益。如果政策变更使企业的留存收益增加,则累积影响数为正数,反之则为负数。也就是说,如果政策变更使企业的费用增加或收益减少, 那么累积影响数为负数, 如果政策变更使企业的费用减少或收益增加,那么累积影响数就是正数。
【问题】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时所得税影响金额如何计算?
【解答】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时,应付税款法下不涉及所得税的影响。但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存在时间性差异时,会产生所得税影响。一般情况下,所得税影响金额=时间性差异×所得税税率。但如果该时间性差异(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大于被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收益时,其所得税影响金额=投资收益/(1-被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 (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被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
【问题】什么是会计差错?会计差错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解答】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通常情况
下,企业可能由于以下原因而发生会计差错: 第一,会计政策使用上的差错; 第二,会计估计上的差错; 第三,其他差错。 会计差错更正的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 企业对于发现属于当期的会计差错,应当调整当期相关项目;

(2) 发现与以前期间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不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

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3)企业发现与以前期间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如果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在编制比较会计报表时,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各该期间的净损益和其他相关项目,视同该差错在产生的当期已经更正;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以前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比较会计报表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应一并调整;
(4)企业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进行会计处理;
(5) 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及以前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应当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进行处理。即应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本期数(利润表本年累计数、利润分配表本年实际数)和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

(6) 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年度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应当调整以前年度的相关项目。即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上年数(如果涉及)和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和期末数。

对于(5)和(6)尽管报表调整的处理方法不变,但需要注意按照现行准则规定:日后期间发现的不管是以前年度的还是报告年度的差错(包括重大差错和非重大差错)均属于日后调整事项。
例题1:甲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实现净利润 500万元。该公司 2006年发生和发现的下列交易或事项中,会影响其年初未分配利润的是( )。
A.发现2005年少计财务费用 300万元

B. 发现 2005年少提折旧费用 0.10万元

C.为 2005年售出的设备提供售后服务发生支出 50万元

D.因客户资信状况明显改善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由20%改为5% 答案:A 分析:选项 A属于本期发现前期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发现当期会计报表的年初数和

上年数;选项 B属于本期发现前期非重大会计差错,应直接调整发现当期相关项目;选项 C属于 2006年发生的业务;选项 D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应按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不应调整会计报表年初数和上年数。所以本题答案应选A。 例题2:企业对于本期发现属于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只需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
初数,无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
答案:×
分析:企业除了对会计差错进行会计处理外,还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以下内容:(1)
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包括重大会计差错的事项、原因和更正方法;(2)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金额,包括重大会计差错对净损益的影响金额以及对其他项目的影响金额。所以,本题应判断为错。
【问题】关于净现值率与获利指数两个指标,其分母相同,分子一个为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另一个为生产经营期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请说明“获利指数=1+净现值率”这一关系是如何推导的。
【解答】
(1) 项目的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生产经营期,项目的净现值=生产经营期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

(2) 获利指数=生产经营期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

(3) 净现值率=项目的净现值/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

(4) 根据(3)可知:净现值率 =(生产经营期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 =生产经营期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1 =获利指数-1 所以净现值率=获利指数-1,即获利指数=1+净现值率。
【问题】如何理解更新改造项目经营期净现金流量的两个公式:
(1)经营期第 1年净现金流量=该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净利润+该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折旧+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

(2) 经营期其他各年净现金流量=该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净利润+该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折旧+该年回收新固定资产净残值超过假定继续使用的旧固定资产净残值之差额。 【解答】这两个公式是对“使用新设备”和“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净现金流量情况进行比较而得出的表达式(即差额法),并且假设建设期为 0,以及更新改造不会导致年摊销额、年利息和垫支的流动资金发生变化。下面讲解这两个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1) 假设继续使用旧设备时,生产经营期每年产生的净利润为 A 1,年折旧为 B 1,年摊销额为C,年利息为D,则生产经营期每年的净现金流量=A 1+B1+C+D。

如果使用新设备,则意味着要将旧设备变现,变现损失导致少交所得税,减少现金流出量,增加净现金流量。假设使用新设备产生的净利润为 A 2,折旧为 B 2,年摊销额为C,年利息为D,则使用新设备第 1年的净现金流量=A 2+B2+C+D+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
二者的差额=(A 2-A1)+(B 2-B1)+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即:经营期第 1年净现金流量=该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净利润+该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折旧+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
(2) 经营期其他年份的情况与第 1年基本类似,只是不再涉及“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这一项,并且在计算新旧设备使用期满(即经营期结束)时的净现金流量的差额时,涉及“该年回收新固定资产净残值超过假定继续使用的旧固定资产净残值之差额”这个项目。

(3) 以计算“新旧设备使用期满(即经营期结束)时的净现金流量的差额”为例: 假设继续使用旧设备该年的净利润为 F 1,折旧为 K 1,年摊销额为C,年利息为D,回收的流动资金为E,回收的净残值为 P 1,则净现金流量=F1+K1+C+D+E+P 1;使用新设备该年的年净利润为 F 2,折旧为 K 2,年摊销额为C,年利息为D,回收的流动资金为E,回收的净残值为 P 2,则净现金流量=F 2+K2+C+D+E+P 2;

二者的差额=(F2-F1)+(K 2-K1)+(P 2-P1),即:经营期昀后一年的净现金流量=该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净利润+该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折旧+该年回收新固定资产净残值超过假定继续使用的旧固定资产净残值之差额。

 启事:对本刊发表的文章及图片,本刊编辑部保留一切权利,如欲转载,须获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