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2007年教材还在编制过程中,我们在此仍以2006年教材作为蓝本来指导复习:
一、2006年“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教材的主要修订
2006年“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教材的修订遵循了以下一些主要原则:
1.保持原有结构不变。与2005年“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教材相比,06版教材在整体结构上未发生变化,仍然分为八章:工程造价构成、工程造价的定额计价方法、工程造价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建设项目招投标与合同价款的确定、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竣工决算的编制和竣工后保修费用的处理。
2.根据新的文件和规定对相应内容进行调整。这些文件和规定主要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构成(206号文件)”、“2001年全国统一施工机械台班费用编制规则”、“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有关会计和财务制度的规定作了调整。
3.根据工程造价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对有关内容进行了调整。主要包括: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有关内容;设计方案优选和优化的系列方法;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与审查等等。
4.对2005年教材中一些不妥的内容进行了修改。例如:工程造价指数的编制等。
5.删减了一些基本原理性的内容。例如:定额的基本原理,FIDIC机构的一般介绍等等,从而把教材从400多页压缩至350页左右,以减轻考生的负担。
具体各章节的调整将在各部分中分别阐述。
二、教材的主要知识结构
教材的八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1.第一部分为前三章,主要介绍工程计价的基本理论和依据;
2.第二部分为后五章,主要介绍根据建设流程在各阶段的具体的计价与控制手段。
三、考试分值的主要分布情况和特点
在过去三年中各章节的主要考试分值分布如下图所示:
经过分析总结,近三年的命题有以下特点:
1.各章节的命题比重有大幅度变化,更多地向重点章节倾斜,命题知识点更加集中。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各章的命题情况上,还体现在每章中各节的命题分值分布上,如第一章第三节的试题于2004年占了13分,在2005年也占了12分,甚至超过了某些章整章的命题量。此外,在命题趋势上,涉及到工程计价中概预算内容的题目越来越少,主要考点都集中在工程造价构成、工程量清单计价、决策、招投标、合同、索赔等有关管理的内容。这既与考试题型均为选择题有关,同时也与近年来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变革以及对造价工程师定位的变化有关。
2.计算题数量明显增大。2003年共有9道计算题,到2004年猛增至21道,2005年也有15道。计算题的增加意味着考试难度加大,这也是自 2004年计价与控制考试时间延长至3个小时的原因。考生应该在平时加强计算题的练习,熟悉一些常见题型,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对基本概念的掌握上。
3.出题形式发生了变化。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第六章的“合同文本”部分和第七章的“工程索赔”部分,2003年对该部分的考核以基本概念为主,而在2004年和2005年的考核中主要以小型案例的形式出现,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四、2006年度考试命题走势的分析
根据上述前三年的考试命题情况,结合今年教材的修订情况,可以对今年“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的命题走势进行分析:
1.考试重点依然会以管理知识为重点,尤其是工程造价构成、工程计价模式以及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的内容是考核的重中之重,这些部分将会占去总分的3/4强,考生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这些部分。
2.对教材中新增加或修订的内容要引起重视,按照往年惯例,教材修订中改变的内容在考试中通常会重点突出。
3.计算题的数量应在15~20题之间,并且仍然会出现关于合同、索赔、变更、结算等内容的小型案例,以考核考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考试的难度在逐渐加大。考生必须要适应这种转变,把过去“背教材”的学习方法改为“理解教材”的学习方法,才能够不断适应这种变化趋势,在考试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建设工程教育网原创
, CopyImageFlag=null, Format=null, SiteID=1, CatalogID=788, CatalogInnerCode=000020000002000001, TopCatalog=000020, BranchInnerCode=0001, ContentTypeID=Article, Title=07造价工程师考试《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复习指导, SubTitle=, ShortTitle=, TitleStyle=null, ShortTitleStyle=null, SourceTitle=, Author=panzhiqiang, Editor=null, Summary=, LinkFlag=N, RedirectURL=null, StaticFileName=/html/2007/4/pa508611749162470027591.shtml, Status=30, TopFlag=0, TopDate=null, TemplateFlag=N, Template=null, OrderFlag=117776076000000, ReferName=null, ReferURL=null, Keyword=复习指导,造价工程师, RelativeContent=null, RecommendBlock=null, CopyType=0, CopyID=0, HitCount=0, StickTime=0, PublishFlag=Y, Priority=1, IsLock=null, LockUser=null, PublishDate=2007-04-28 19:46:00.0, DownlineDate=null, ArchiveDate=null, LogoFile=null, Tag=null, Source=, SourceURL=null, Weight=0, ClusterSource=null, ClusterTarget=null, ContributeFlag=null, ContributeUID=0, ConfigProps=NextContent= CKECommentFlag=N PrevContent= Staticize= CommentEnable= CommentEndTime= CommentStartTime= ContentWorkflowInstanceID= , Prop1=PM256936, Prop2=0, Prop3=null, Prop4=null, AddUser=panzhiqiang, AddTime=2007-04-28 19:46:00.0, ModifyUser=, ModifyTime=null, NextContent=, OldPublishFolder=, PrevContent=, Staticize=Y, CommonContentDimCatalogIDSet=null, ContentWorkflowInstanceID=0, CommentEnable=Y, CommentEndTime=, CommentStartTime=, HasBadword=, Name=07造价工程师考试《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复习指导, Link=/html/2007/4/pa508611749162470027591.shtml, ContentPageSize=1, Content=鉴于2007年教材还在编制过程中,我们在此仍以2006年教材作为蓝本来指导复习:
一、2006年“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教材的主要修订
2006年“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教材的修订遵循了以下一些主要原则:
1.保持原有结构不变。与2005年“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教材相比,06版教材在整体结构上未发生变化,仍然分为八章:工程造价构成、工程造价的定额计价方法、工程造价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建设项目招投标与合同价款的确定、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竣工决算的编制和竣工后保修费用的处理。
2.根据新的文件和规定对相应内容进行调整。这些文件和规定主要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构成(206号文件)”、“2001年全国统一施工机械台班费用编制规则”、“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有关会计和财务制度的规定作了调整。
3.根据工程造价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对有关内容进行了调整。主要包括: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有关内容;设计方案优选和优化的系列方法;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与审查等等。
4.对2005年教材中一些不妥的内容进行了修改。例如:工程造价指数的编制等。
5.删减了一些基本原理性的内容。例如:定额的基本原理,FIDIC机构的一般介绍等等,从而把教材从400多页压缩至350页左右,以减轻考生的负担。
具体各章节的调整将在各部分中分别阐述。
二、教材的主要知识结构
教材的八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1.第一部分为前三章,主要介绍工程计价的基本理论和依据;
2.第二部分为后五章,主要介绍根据建设流程在各阶段的具体的计价与控制手段。
三、考试分值的主要分布情况和特点
在过去三年中各章节的主要考试分值分布如下图所示:
经过分析总结,近三年的命题有以下特点:
1.各章节的命题比重有大幅度变化,更多地向重点章节倾斜,命题知识点更加集中。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各章的命题情况上,还体现在每章中各节的命题分值分布上,如第一章第三节的试题于2004年占了13分,在2005年也占了12分,甚至超过了某些章整章的命题量。此外,在命题趋势上,涉及到工程计价中概预算内容的题目越来越少,主要考点都集中在工程造价构成、工程量清单计价、决策、招投标、合同、索赔等有关管理的内容。这既与考试题型均为选择题有关,同时也与近年来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变革以及对造价工程师定位的变化有关。
2.计算题数量明显增大。2003年共有9道计算题,到2004年猛增至21道,2005年也有15道。计算题的增加意味着考试难度加大,这也是自 2004年计价与控制考试时间延长至3个小时的原因。考生应该在平时加强计算题的练习,熟悉一些常见题型,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对基本概念的掌握上。
3.出题形式发生了变化。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第六章的“合同文本”部分和第七章的“工程索赔”部分,2003年对该部分的考核以基本概念为主,而在2004年和2005年的考核中主要以小型案例的形式出现,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四、2006年度考试命题走势的分析
根据上述前三年的考试命题情况,结合今年教材的修订情况,可以对今年“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的命题走势进行分析:
1.考试重点依然会以管理知识为重点,尤其是工程造价构成、工程计价模式以及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的内容是考核的重中之重,这些部分将会占去总分的3/4强,考生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这些部分。
2.对教材中新增加或修订的内容要引起重视,按照往年惯例,教材修订中改变的内容在考试中通常会重点突出。
3.计算题的数量应在15~20题之间,并且仍然会出现关于合同、索赔、变更、结算等内容的小型案例,以考核考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考试的难度在逐渐加大。考生必须要适应这种转变,把过去“背教材”的学习方法改为“理解教材”的学习方法,才能够不断适应这种变化趋势,在考试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建设工程教育网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