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王镇打造绿色生态屏障
路边林成海,村内树成荫,即使在万木凋敝的冬季,大王镇成行、成片如仪仗队般的速生林带也让人叹为观止。大王镇以“打造生态工业之城,构建宜居创业城镇”为目标,按照“人文、生态、宜居、精致”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抓投入,建机制,倾心打造“绿色大王”,将“三网”绿化向社区村庄辐射,向农户延伸,形成了以小城镇绿化为中心、水系道路绿化为轴线、农田林网绿化为框架、社区村庄绿化为网络的城乡一体化绿色生态体系。先后投入9000多万元,栽植各类树木500多万株,完成水系路域绿化 90多公里,成片造林1.8万亩,完善农田林网8万亩,全镇林木覆盖率达到44.6%。同时全面推行绿化管护网格化、长效化、常态化管理,达到了绿化无盲点,管理无盲区。
推进城乡统筹,打造样板工程。大王镇坚持把社区村庄绿化作为城乡统筹建设的突破口,2009年,依托刘家社区建设,对社区主干线进行绿化改造,以此把社区所辖的吴家、鞠家、刘家、西李、中李五个村全部串联起来,打造了一条全长18公里的新农村绿化建设精品路线,辐射提升了周围村庄的绿化建设水平。2010年又以红色刘集社区建设为载体,按照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的模式,建设了高标准的围村林200亩,对社区中心村每条街道两侧种植品种进行了调整、更换和补植,既有可供采摘的多种果树,也有可供观赏的树木,实现了一街一景。同时鼓励群众开展庭院绿化,见缝插绿,与社区内的现代化蔬菜、花卉高效农业产业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绿荫环绕的绿色生态社区。
完善运行机制,激发种树活力。实施土地流转,确保种植面积。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可流转的绿化用地、公路沿线,河流、渠道沿岸及社区村旁、宅旁等空隙地进行合法流转,做到有地可栽。同时,结合违规土地清理,拆违还绿,拆围透绿,见缝插绿,扩大了种植面积。近两年来,全镇共计流转林地面积达1.5万亩;拉动多方投入,提高种树动力。以不增加财政压力、不增加群众负担为前提,把造林绿化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实施,通过市场运作,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绿化造林工作。一方面发挥镇财政的杠杆作用,由镇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造林单位补贴,激励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三网”工程。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镇内企业多的优势,特别是依托华泰集团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引导具备条件的3家企业、50多家大户出资建设自有林、发展订单林。
强化林木管护,巩固绿化成果。牢固树立“三分栽,七分管”的管护理念,严格遵循造林绿化的客观规律,着力打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工程。在工程施工上,按照规划设计、标准质量、栽植时间、苗木规格、栽后管理“五统一”的要求,加强技术指导,严格质量检查,把好各个环节,做到造林一片,成活一片。在管理看护上,大力实施依法治林,严厉打击毁林行为,成立了由150名护林员组成的10支专职林木管护队伍,相关企业也成立了专门的林业管护机构,保证在全镇12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棵树木都有人管、有人护,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爱林、护林、兴林风尚。同时,推进科教兴林,坚持把科技贯穿于植树造林全过程,大力引进名优新特树种,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对林农的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管护水平。加强林木病虫害防治,按照“属地防治、联防联治、群防群治、依法防治”原则,镇财政每年拿出160多万元作为林木病虫害防治专项资金,确保造好林、护好林,做到一栽就管,一管到底,确保造林绿化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上一篇: 山东利津县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
下一篇: 山东广饶县现代服务业成经济发展强力引擎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