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页

Tue Jun 12 15:58:48 CST 2018

{CKECommentFlag=N, Attribute=0, PlatformAttribute=3, _PageIndex=0, ID=163241, PageTitles=null, BodyText=

  八、屋顶

  屋顶是房屋顶部的覆盖部分。屋顶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围护作用,二是承重作用。

  屋顶主要由屋面面层、承重结构层、保温层和顶棚等部分组成。

  (一)屋顶类型

  由于地域不同、自然环境不同、屋面材料不同、承重结构不同,屋顶的类型也很多。

  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平屋顶、坡屋顶和曲面屋顶。

  1.平屋顶

  平屋顶是指屋面坡度在10%以下的屋顶,最常用的排水坡度为2%~3%。这种屋顶具有屋面面积小、构造简便的特点,但需要专门设置屋面防水层。这种屋顶是多层房屋常采用的一种形式。

  2.坡屋顶

  坡屋顶是指屋面坡度在10%以上的屋顶。包括单坡、双坡、四坡、歇山式、折板式等多种形式。这种屋顶的屋面坡度大,屋面排水速度快。其屋顶防水可以采用构件自防水(如平瓦、石棉瓦等)的防水形式。

  3.曲面屋顶

  屋顶为曲面,如球形、悬索形、鞍形等。这种屋顶施工工艺较复杂,但外部形状独特。

  (二)平屋顶构造

  与坡屋顶相比,平屋顶具有屋面面积小,减少建筑所占体积,降低建筑总高度,屋面便于上人等特点,因而被广泛采用。

  1.平屋顶排水

  (1)平屋顶起坡方式。要使屋面排水通畅,平屋顶应设置不小于1%的屋面坡度。形成这种坡度的方法有两种:第一是材料找坡,也称垫坡。这种找坡法是把屋顶板平置,屋面坡度由铺设在屋面板上的厚度有变化的找坡层形成。设有保温层时,利用屋面保温层找坡;没有保温层时,利用屋面找平层找坡。找坡层的厚度最薄处不小于20mm,平屋顶材料找坡的坡度宜为2%。第二种方法是结构起坡,也称搁置起坡。把顶层墙体或圈梁、大梁等结构构件上表面做成一定坡度,屋面板依势铺设形成坡度,平屋顶结构找坡的坡度宜为3%。

  (2)平屋顶排水方式。可分为有组织排水和无组织排水两种方式。

  (3)屋面落水管的布置。屋面落水管的布置量与屋面集水面积大小、每小时最大降雨量、排水管管径等因素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F=438D2/H (2.1.1)

  式中F——单根落水管允许集水面积(水平投影面积,㎡);

  D——落水管管径(cm,采用方管时面积可换算);

  H——每小时最大降雨量(mm/h,由当地气象部门提供)

  例:某地H=145mm/h,落水管径D=10cm,每个落水管允许集水面积为:

  F=(438×102)/145=302.07(㎡)

  若某建筑的屋顶集水面积(屋顶的水平投影面积)为1000㎡,则至少要设置4根落水管。

  并不是说通过上述经验公式计算得到落水管数量后,就一定符合实际要求。在降雨量小或落水管管径较粗时,单根落水管的集水面积就大,落水管间的距离也大,天沟必然要长,由于天沟要起坡,天沟内的高差也大。在工程实践中,落水管间的距离(天沟内流水距离)以10~1Sm为宜。当计算间距大于适用距离时,应按适用距离设置落水管;当计算间距小于适用间距时,按计算间距设置落水管。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责任编辑:无为
, CopyImageFlag=null, Format=null, SiteID=1, CatalogID=788, CatalogInnerCode=000020000002000001, TopCatalog=000020, BranchInnerCode=0001, ContentTypeID=Article, Title=造价工程师考试《安装》第二章工程构造(10), SubTitle=, ShortTitle=, TitleStyle=null, ShortTitleStyle=null, SourceTitle=, Author=panzhiqiang, Editor=null, Summary=, LinkFlag=N, RedirectURL=null, StaticFileName=/new/201110/pa20111018162732424422381.shtml, Status=30, TopFlag=0, TopDate=null, TemplateFlag=N, Template=null, OrderFlag=131892637400000, ReferName=null, ReferURL=null, Keyword=造价工程师考试,造价工程师资料,造价工程师讲义, RelativeContent=null, RecommendBlock=null, CopyType=0, CopyID=0, HitCount=0, StickTime=0, PublishFlag=Y, Priority=1, IsLock=null, LockUser=null, PublishDate=2011-10-18 16:26:14.0, DownlineDate=null, ArchiveDate=null, LogoFile=null, Tag=null, Source=, SourceURL=null, Weight=0, ClusterSource=null, ClusterTarget=null, ContributeFlag=null, ContributeUID=0, ConfigProps=NextContent= CKECommentFlag=N PrevContent= Staticize= CommentEnable= CommentEndTime= CommentStartTime= ContentWorkflowInstanceID= , Prop1=PM259585, Prop2=0, Prop3=null, Prop4=null, AddUser=panzhiqiang, AddTime=2011-10-18 16:26:14.0, ModifyUser=, ModifyTime=null, NextContent=, OldPublishFolder=, PrevContent=, Staticize=Y, CommonContentDimCatalogIDSet=null, ContentWorkflowInstanceID=0, CommentEnable=Y, CommentEndTime=, CommentStartTime=, HasBadword=, Name=造价工程师考试《安装》第二章工程构造(10), Link=/new/201110/pa20111018162732424422381.shtml, ContentPageSize=1, Content=

  八、屋顶

  屋顶是房屋顶部的覆盖部分。屋顶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围护作用,二是承重作用。

  屋顶主要由屋面面层、承重结构层、保温层和顶棚等部分组成。

  (一)屋顶类型

  由于地域不同、自然环境不同、屋面材料不同、承重结构不同,屋顶的类型也很多。

  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平屋顶、坡屋顶和曲面屋顶。

  1.平屋顶

  平屋顶是指屋面坡度在10%以下的屋顶,最常用的排水坡度为2%~3%。这种屋顶具有屋面面积小、构造简便的特点,但需要专门设置屋面防水层。这种屋顶是多层房屋常采用的一种形式。

  2.坡屋顶

  坡屋顶是指屋面坡度在10%以上的屋顶。包括单坡、双坡、四坡、歇山式、折板式等多种形式。这种屋顶的屋面坡度大,屋面排水速度快。其屋顶防水可以采用构件自防水(如平瓦、石棉瓦等)的防水形式。

  3.曲面屋顶

  屋顶为曲面,如球形、悬索形、鞍形等。这种屋顶施工工艺较复杂,但外部形状独特。

  (二)平屋顶构造

  与坡屋顶相比,平屋顶具有屋面面积小,减少建筑所占体积,降低建筑总高度,屋面便于上人等特点,因而被广泛采用。

  1.平屋顶排水

  (1)平屋顶起坡方式。要使屋面排水通畅,平屋顶应设置不小于1%的屋面坡度。形成这种坡度的方法有两种:第一是材料找坡,也称垫坡。这种找坡法是把屋顶板平置,屋面坡度由铺设在屋面板上的厚度有变化的找坡层形成。设有保温层时,利用屋面保温层找坡;没有保温层时,利用屋面找平层找坡。找坡层的厚度最薄处不小于20mm,平屋顶材料找坡的坡度宜为2%。第二种方法是结构起坡,也称搁置起坡。把顶层墙体或圈梁、大梁等结构构件上表面做成一定坡度,屋面板依势铺设形成坡度,平屋顶结构找坡的坡度宜为3%。

  (2)平屋顶排水方式。可分为有组织排水和无组织排水两种方式。

  (3)屋面落水管的布置。屋面落水管的布置量与屋面集水面积大小、每小时最大降雨量、排水管管径等因素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F=438D2/H (2.1.1)

  式中F——单根落水管允许集水面积(水平投影面积,㎡);

  D——落水管管径(cm,采用方管时面积可换算);

  H——每小时最大降雨量(mm/h,由当地气象部门提供)

  例:某地H=145mm/h,落水管径D=10cm,每个落水管允许集水面积为:

  F=(438×102)/145=302.07(㎡)

  若某建筑的屋顶集水面积(屋顶的水平投影面积)为1000㎡,则至少要设置4根落水管。

  并不是说通过上述经验公式计算得到落水管数量后,就一定符合实际要求。在降雨量小或落水管管径较粗时,单根落水管的集水面积就大,落水管间的距离也大,天沟必然要长,由于天沟要起坡,天沟内的高差也大。在工程实践中,落水管间的距离(天沟内流水距离)以10~1Sm为宜。当计算间距大于适用距离时,应按适用距离设置落水管;当计算间距小于适用间距时,按计算间距设置落水管。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责任编辑: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