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路运输集团企业应收账款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 公路运输集团企业是以运输产业链为背景的新型集团企业,其应收账款的存在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就公路运输集团企业应收账款形成的因素作具体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应收账款的管理对策。
应收账款是企业赊销行为在财务账上的反映。企业发生了赊销行为,在财务账上的记录是:借记“应收账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在此不考虑增值税),应收账款的产生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结果。应收账款的实质是企业为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向客户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有点类似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不过银行的贷款不仅以客户的信誉为保证同时还需要客户提供实物抵押、存单质押等多种担保,而企业主要以客户的信誉为保证。不过企业的目的是给客户便利实惠的同时稳定客户,招揽客户,扩大产品(或劳务)的销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传统的公路运输企业较之其他工矿企业、商业批发零售企业在收入的实现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但目前的公路运输企业已不是单纯的客货运输业,大多数运输企业都拥有物流配送、汽车修理、汽车贸易、汽配及油料销售、旅游服务、车辆检测等相关产业,是以运输产业链为背景形成的新型集团企业。其应收账款的涉及面越来越广,数额也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集团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尤为必要。
一、应收账款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环境因素造成的应收账款
市场环境:一方面,公路运输集团企业近几年运输市场越做越大,特别是公营车快速客运市场的开拓,使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由于客运业务的特点:其大部分收入均为各地客运站窗口的代售票,月末收入按客运站旅客发车单确认,在财务账上反映为应收账款(一般次月结算)。另一方面集团企业的其他业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提高产品市场占有量,需要更多客户使用其产品,且目前的市场普遍存在供大于求现象,企业不得不以赊销的方式吸引更多客户。这些都客观上导致了应收账款的增加。
信用环境:目前各行各业都把“信用为上”作为企业的服务宗旨,社会也要求每个人都以“诚信”作为做人的原则;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少数企业和个人对欠别人的钱在归还的行为方式上却不明智,总是能拖就拖,能赖就赖,一直到了法院判决,封了银行帐号才还;更有不法分子,用诈骗的方法将大宗物资(如汽车)骗走。这些都造成了相当数量的应收账款,并且成为最可能的坏账损失。
(二)制度因素造成的应收账款
企业的考核制度:集团企业对二级部门(经济实体)的考核以利润指标考核为主,以其他指标考核为辅(例如产量指标、工资指标等),对应收账款指标的考核比较单纯,如对应收账款核定一个总量数额或全额扣经营者。由此导致二级部门的经营者往往对核定数额范围内的应收账款管理不严,账龄延长,而对于要全额扣款的应收账款干脆不列账,账外挂账。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赊销审批、及时完整记账、定期对账和超期催收。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赊销审批形式化,凭面子,讲人情;不相融职务不分离,对应收账款不及时记账,账目管理比较混乱,甚至是合同、合约、审批资料无专人专柜保管,造成资料遗失、不全等现象,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失去追索的权利变成坏账、死账。
(三)人为因素造成的应收账款
企业经营者:企业某些经营者思想上对应收账款不够重视,认为只要抓好生产,抓好安全,完成利润指标是其最重要的工作,认为应收款的催收是经办人或会计应做的事;也有一些经营者碍于面子,对朋友、熟人的欠款不急不催,纵容了欠款者不还的心态。甚至还有个别经营者本身利欲熏心,将收回的应收账款中饱私囊。
企业会计人员:企业某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记账产生错误,把应收账款的收回重记作销售收入,而平时又不对账,使错误不能及时发现,导致收入虚增,应收账款虚增;有的会计人员为了配合经营者操纵利润而故意虚增应收账款,甚至还有一些不法会计利用客户不要收据,将收回的应收账款现金收入放入自己的腰包。
经办人员:负责销售货物(或劳务)的经办人,为了完成销售额指标,对客户的信用度不作了解或故意隐瞒客户信用差的信息,向不符合信用条件的客户赊销商品,客观上造成容易呆帐的应收账款。同时还有个别不法经办人员利用工作之便,将收回的应收账款现金收入放入自己的腰包。
二、应收账款的管理对策
(一)由二级部门各自对购货单位进行信用评估,建立合理的信用政策。应收账款的管理要从源头上控制,企业一方面为客户建立资信档案并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的信用评估,并归档实行专人专柜保管。另一方面企业应根据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选择最有利的信用条件,衡量坏账损失和收账费用的大小,确定采取怎样的收账政策。企业在正确评估了赊购单位的信用之后,再对照本企业的信用条件,对客户进行综合调查,以确定是否能赊销及赊销额度、收款期限。集团企业总部不直接参于二级部门的客户信用评估,但对二级部门承受的风险设置控制指标。
(二)健全企业的考核系统。对二级部门的应收账款考核指标不搞一刀切,针对客运业务应收帐款的特点,对客运部门的考核指标不应有量的控制,但对应收账款账龄要设指标严格控制(一般以一个月为限)。对货运、物流、修理、汽贸等部门而言,其集团企业内部的应收账款由集团企业总部协调或者直接资金划拨,消除内部应收账款;其外部的应收账款既要设置绝对数指标,对总量、账龄都要控制(具体可依据二级部门设置的客户赊销指标),同时设置相对数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资金占用率)考核,月末不定期检查财务报表存货账面数与仓库实物账面数是否相符,杜绝二级部门的应收账款账外挂账。对应收账款的考核结果与经营者及员工的经济利益挂钩,促使全体员工关心应收款项的清收情况,把坏账损失降到最低点。对造成逾期未收回应收账款的责任人可分别采取限期收款、停职催款、收款发薪等措施,明确清收责任。
(三)健全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赊销的审批以客户的信用为依据,不盲目为了销售而降低客户门槛;应收账款的记账与收款岗位严格分离,应收账款的记账会计与赊销行为的经办人一起定期与相关客户核对账目,从制度上防止人为侵占应收账款行为;对超期的应收账款要抓紧催收进度,必要时运用法律手段将赖账的客户告上法庭,维护企业的利益;对应收账款实行坏账准备金制度(会计上记借“管理费用”,贷“坏账准备”),定期清理应收账款,对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列作坏账损失,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同时将其造册作辅助账管理。如收回已列坏账的应收账款,则重新转入会计账套内:记借“应收账款”,贷“坏账准备”,同时再记借“银行存款”(或现金),贷“应收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