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新闻:财会资讯财经资讯财税资讯审计资讯考试动态: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各地动态: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古山西更多

首页>会计资讯>财税资讯> 正文

媒体观点:燃油税出台没那么容易

2007-9-27 11:10 正保会计网校 【 】【打印】【我要纠错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税政司官员在不同场合分别就燃油税发出官方声音,两部门相继发出同一声音比较罕见。从讲话内容看,除再次强调燃油税取代养路费是必然趋势外,引人注目的是财政部发出了一个信号:燃油税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离出台不远了。

  的确,自1997年《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费”(即燃油税)替代养路费至今,燃油税出台的呼声一直没断过,但到今天都无法尘埃落定,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以至于让百姓对其已形成严重的听觉疲劳。此次两部门官员的声音到底意欲何在?笔者认为,它仍然只是一种姿态,而不是时间表。为什么呢?除言论出自非正式场合、官气不够重之外,更重要的是,现在说燃油税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还为时尚早,尚有几个关键问题还没考虑周全:

  首当其冲的就是油价与百姓心理承受能力尚无法对接。10年来,多种因素导致政府错过了出台燃油税的最好机会,随着石油价格整体走势只涨不跌,其变化必将拉动燃油税基数大幅提升。有专家引用数据称,汽油在美、日、德、法税率分别为30%、120%、260%和300%,认为美国因其低油税致使国内轿普遍排量大、油耗高。因此建议燃油税税率越高效果会越好。更有甚者,世行今年在《中国高速公路:连接公众与市场,实现公平发展》的报告中建议我国尽快征收燃油税以弥补公路融资缺口,并称税后价要提高到2006年中期油价的3倍。据此一算,93号汽油将最高达15.27元/升。相信这个数字会令消费者无法接受。若真如此,笔者相信通过燃油税来改善消费与出行习惯的初衷将不再,反而会激化社会矛盾。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城市道路交通和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完善。

  从财政部官员发言中我们得知,燃油税以促进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为目的,出台是必然的,也是应该的。但这并不意味消费者甘当“国家税收贡献者”和“恶劣交通环境受害者”的双重角色。公车有拨款,出租有补贴,私车族有什么?凭什么单让私车族消化道路交通和汽车产业不完善带来的高额费用支出呢?若汽车产业结构和道路交通状况没改观,在高额燃油税面前,私车族将被迫全部消化因机动车排量、油耗及道路拥堵带来的高额成本支出。

  另外,国家各部利益之争也是关键。油价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其变化会波及多个部委和利益集团。两年前,国家发改委就曾组织税务总局、财政部、交通部、农业部、建设部、民航总局等16个部委论证燃油税改革,但却无果而终,原因是各方利益在作祟。有媒体拿交通部举例称,燃油税改革将使交通部失去每年近千亿收费权,且还要面对27万路桥收费人员的安置分流问题,光这两项就足以让其头痛不已,更何况众多部委的切身利益还在旁边候着。

  因此,笔者认为燃油税不是“多跑多出钱,少跑少出钱”那么简单。我们承认它的出台会对汽车产业结构、有车族理性消费等方面产生一定良性疏导,但在关键问题没解决之前,财政部一句“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并不能代表其它部委,更不能代表广大消费者。只有在汽车产业结构和道路交通配套设施调整和完善之后,出台方才妥当,因为只有道路畅通,出行方式多样便利且有更多小排量低油耗车可选择时,才算消费者真正拥有“道路出行选择权”。也许届时油价会飙升得更高,但有车族也能接受,因为多花油钱将是他心甘情愿的选择。

中华工商时报

  相关专题

  [编者按]:燃油税,一个讨论了十一年的话题。目前这一税种仍迟迟难以开征。

  从2001年至今,国家税务总局两任局长金人庆、谢旭人均多次对外发布过燃油税将“择机开征”的权威消息,然而燃油税却一直难产。有媒体称,加上今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权威人士和权威机构至少已经是第五次表示将“择机”出台。为什么燃油税“千呼万唤难出来”?目前公开的解释是“油价太高”。而真正的原因却不仅仅是这一点。

  点击进入专题“燃油税”专题

  知识点小贴士:

  什么是养路费?

  养路费,专指中国现在实行的,对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征收的专用于普通公路修建养护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其用途与现在实行的“过路、过桥费”,高速公路通行费相似。养路费的征收似乎与共和国同龄。

  目前,养路费依据《公路法》,国务院《公路路政管理规定》和交通部有关规定征收,具体标准由各省、市、自治区制定,且各不尽相同。根据《公路法》,国家将用“燃油附加税”替代养路费,该法的规定已经出台数年,但其规定具体实施由国务院规定,至2006年止,尚未实施。养路费实行按车辆吨位计费的办法,以月为基本缴费期间。特殊情形从该基本原则上演变。

  什么是燃油税?

  燃油税是指对在我国境内行使的汽车购用的汽油、柴油所征收的税。它是费改税的产物,是取代养路费而开征的,其实质是汽车燃油税。开征此税不是我国的首创,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征了燃油税。

  有关部门按照海南征收燃油附加费的思路, 制订了燃油税初步方案。然而正要实施时,国际油价开始大幅上涨。于是,2000年左右,“费改税”的重点转向对经济影响较小的农村税费改革。

  编辑留言:

  燃油税迟迟没有出台,那么相关的养路费,过桥费,通行费等相关费用并没有在油价中体现,也就是说本属于油价一部分的费用是广大民众以油价之外的费用形式承担的,我们的用油成本还包括这部分外部成本。其次,我国的消费税的调整并没有体现对消费行为的理性引导,对于汽油和柴油等成品油的调节力度是很低的,低于国际水平,而且调整速度慢,不能适应国际能源市场的变化,在体现能源稀缺程度上力度不够,那么这部分成本也是低于我国油价中实际应该承担的成本。再次是资源税,目前我国能源税还远不健全,对于能源和环境的保护作用严重不完整,现行的资源税也只停留在定额征收的层次,而且额度很低,既不能随着石油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也不能体现石油的环境和能源的外部性成本,实际上这些外部性成本是以我们平时的环境保护费用的形式来体现的,还有就是环境对全民造成的效用损失,所以这部分成本同样是以全民以外部性费用的形式承担着。

  通过以上对相关税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内石油价格并没有包含应该包含的上述税费成本,事实上这些成本都以外部费用的形式由全民所承担,因此大家对于国内油价的感觉其实少了很大的一部分成本,而中石化所谓的负责人其实正是抓住了这样一点,忽悠广大的人民群众。既然油价中不包含这一系列的成本,那么油价与国际接轨的问题纯粹是无稽之谈,上述那位专家所谓和国际油价应该持平的言论实在是在混淆视听,一点公共心态都没有。

相关热词: 燃油税 养路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