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2013年注册税务师考试教材已上市,为帮助广大考生尽快熟悉及了解新教材内容变化情况,正保会计网校分别将2013年与2012年《税法一》、《税法二》、《财务与会计》、《税收相关法律》、《税务代理实务》教材详细对比……详见本期网校关注!
【本期导读】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税法Ⅰ:不计入完税价格的项目
>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的区别
>论坛:玩转职场的九大沟通技巧
>话题:又是十五元宵节
>2013年注税考试新旧教材对比
【名师专栏】
赵珊老师讲解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税务代理实务)
上述两个会计科目是新会计准则指南中的新设会计科目。新准则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考虑税会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核算时,先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然后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按适用税法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最后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它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组成。
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某项资产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的一定期间内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总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在一定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某项资产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额。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该项资产于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低于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减少未来期间以所得税税款的方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对其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反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两者之间的差额会增加企业于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及应交所得税,对企业形成经济利益流出的义务,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暂时性差异,要求企业确认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注意:所得税费用按会计确认原则核算,应交税费按税法确认原则计算。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是当期所得税费用与递延所得税费用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