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正文

每日一学(2013.11.11)

2013-11-11 13:42  【 】【打印】【我要纠错

【考点精讲】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初级会计实务

一、分步法特点

分步法,是指按照生产过程中各个加工步骤(分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成本,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最后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冶金、纺织、机械制造等。在这类企业中,产品生产可以分为若干个生产步骤的成本管理,通常不仅要求按照产品品种计算成本,而且还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成本,以便为考核和分析各种产品及各生产步骤的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提供资料。

分步法计算成本的主要特点:

(一)成本核算对象是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

(二)月末为计算完工产品成本,还需要将归集在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三)成本计算期是固定的,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不一致。

二、分步法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

根据成本管理对各生产步骤成本资料的不同要求和简化核算的要求,一般采用逐步结转和平行结转两种方法,称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一)逐步结转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是为了分步计算半成品成本而采用的一种分步法,也称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它是按照产品加工顺序,先计算第一个加工步骤的半成品成本,然后结转给第二个加工步骤,这时,第二个步骤把第一个步骤结转来的半成品成本加上本步骤耗用的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即可求得第二个加工步骤的半成品成本。

这种方法用于大量大批连续式复杂性生产的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有的不仅将产成品作为商品对外销售,而且生产步骤所产半成品也经常作为商品对外销售。例如,钢铁厂的生铁、钢锭,纺织厂的棉纱等,都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

其优点:一是能提供各个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二是为各生产步骤的在产品实物管理提供资料。三是能够全面地反映各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更好地满足各生产步骤成本管理的要求。

其缺点:成本结转工作量较大,各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采用逐步综合结转方法,还要进行成本还原,增加了核算的工作量。

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成本在下一步骤成本计算单中的反映方式,还可以分为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两种方法。

(二)平行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也称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它是指在计算各步骤成本时,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的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其他成本,以及这些成本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这些份额平行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

产品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每一生产步骤的生产成本也要在其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但是完工产品是指企业最后完成的产成品;在产品是指各步骤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和各步骤已完工但尚未最终完成的产品。

优点:简化加速成本计算工作,不需进行成本还原。

缺点:不能提供各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资料,不便于进行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

【疑难问题解答】

专利权转让是按技术合同缴纳印花税,还是按产权转让书据缴纳印花税?还是缴纳两个税目的印花税?(经济法基础)

解答:应该只缴纳产权转移书据的印花税。技术转让合同,包括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和非专利技术转让。产权转移书据包括财产所有权和版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等转移书据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商品房销售合同等。所以专利权利转让只按“产权转移书据”税目贴花。

【易错易混辨析】

对于1.出售时计入投资收益的金额;2.因出售而影响损益的金额;3.确认全部投资收益的金额;4.出售该债券的净收益;5.出售时的净收益还有对营业利润的影响等这些之类的问题还是搞不大清楚,能不能举例说明,再说具体点。(初级会计实务)

这几个问题可以归集为三类,1.出售时记入投资收益的金额;2.因出售而影响损益的金额与4.出售该债券的净收益与5.出售时的净收益还有对营业利润的影响,这三种问法的计算是一样的;还有就是3确认全部投资收益的金额。

1.出售时记入投资收益的金额,指的是出售时点记入投资收益科目的金额,可以用售价减去初始投资成本得到。

2.出售影响损益,影响营业利润,出售时的净收益和出售该债券的净收益,都指的是出售时点影响损益类科目的净额,可以理解为出售时点影响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净额,可以用售价减去出售时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来计算。

3.确认全部投资收益的金额,指的是持有期间影响投资收益科目的累计金额,包括出售时记入投资收益的金额,持有期间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息计入投资收益科目的金额,也包括购入时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科目的金额。

【历年考题剖析】

1.甲向乙购买一批货物,合同约定丙为鉴定人,丁为担保人,关于该合同印花税纳税人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经济法基础-单选题-2012年)

A.甲和乙为纳税人

B.甲和丙为纳税人

C.乙和丁为纳税人

D.甲和丁为纳税人

答案:A

解析:根据规定,立合同人为印花税的纳税人,不包括合同担保人、证人、鉴定人。

点评:本题考核印花税的纳税人。一般规定:印花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书立、领受、使用税法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特殊规定:使用人是指在国外书立、领受,但在国内使用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其使用人为印花税的纳税人。

2.某矿业公司开采销售应税矿产品,资源税实行从量计征,则该公司计征资源税的课税数量是( )。(经济法基础-单选题-2011年)

A.实际产量

B.发货数量

C.计划产量

D.销售数量

答案:D

解析: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销售的,以销售数量为课税数量;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以自用(非生产用)数量为课税数量。

点评:本题考核资源税的计税依据。该知识点属于记忆性的考点,可单独出题,也可结合到计算中出题,所以考生需要在记忆的同时掌握资源税的计算。

【答疑精华】

什么叫价外税?和其他税的区别又是什么?(初级会计实务)

问题1:什么叫价外税?

解答:价内税的对称。税款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的税。它是按照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对税收进行的分类。一般说来,价外税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者制订价格以生产价格为基础,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两部分构成,这样国家以流通中商品为对象所征的税款,只能作为价格附加,成为价外税。

问题2:和其他税的区别又是什么?

解答:价外税与价内税的区别:

(1)价内税是由销售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就是其销售款,而税款由销售款来承担并从中扣除。因此,税款等于销售款乘以税率。

(2)价外税是由购买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包括销售款和税款两部分。由于税款等于销售款乘以税率,而这里的销售款等于货款(即含税价格)减去税款,即不含税价格,因此,税款计算公式演变为:税款=[货款/(1+税率)]×税率。

所以,价内税与价外税的最直接的区别在于计算税款的应用公式的区别:

价内税:税款=含税价格×税率

价外税:税款=(含税价格/(1+税率))×税率=不含税价格×税率。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