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喝茶
我是一个真不会喝茶的人。
思来想去,原因大概有这么几个吧。一是自小没有这样一种家庭氛围,我的父母亲好像也是不会喝茶的人,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他们认认真真地喝过茶。二是习惯使然,由于没有养成喝茶的习惯,所以对于喝茶是陌生的,最多也只是在口渴之时,端起一个大碗或大杯子,倒上满满的凉开水,仰起脖子,“咕噜噜”来一番牛饮。三是性格使然,我不是一个对什么事情都太讲究之人,肚子饿了,大碗吃饭;嘴巴渴了,大杯喝水;双眼打架了,倒头大睡。这样一种性格的人,对于生活的适应性挺强,但是对于生活的要求不太高。
而喝茶嘛,我自以为是有闲阶层的营生,是高雅之士的爱好,如我之辈似乎与之无缘。就像是前些年,我因公事出差闽南,一路喝去的都是功夫茶,其时的我,大有难受之感。他人泡得那么辛苦,而递到我手中的却仅是那么一小盅,习惯于牛饮的我还没有沾湿嘴唇,茶水便有如水蒸气一般倏然蒸发了。当时我就想,喝茶不就是为了解渴吗,何必搞得如此繁琐而劳累呢?
没想到的是,近些年来,到处奔波,喝茶嘛,似乎也成了奔波中的一种补充。
这还得从上海说起。
一个挺偶然的机缘,我在上海呆了好一阵;而在上海嘛,因为我是替他人做一些企业管理策划上的事情,如此,在他人眼中,我也就是属于有一定文化品味之人了。茶和文化好像是不分家的,一个人如果连茶都不会喝,那还谈得上什么文化呢?因而,在人家给我泡茶的时候,虽然我真的不会喝,也根本喝不出个一二三四来,但是呢,也不得不装出懂那么一点的模样来,往往是真不好意思把一小盅的茶水一口倒下,而是学着慢慢地饮、细细地品。不过说实话,我还真是品不出什么特别的味来。唯一的一点是,由于喝得多了,对于茶的好差总算可以分出个大概了。尤其是那些有钱人,喝的可都不是便宜货,没有几百上千块一斤的茶他们是不会喝的。所以久而久之,我如果一旦喝了那些差些的茶,我的嘴巴呀,也会装腔作势地提一点意见。
再说下去就要说到武夷山了。
又是一个挺偶然的机缘,我来到了武夷山,并需在这里呆上一段不太短的时间。说起武夷山,那可是中外闻名呐。不仅是“双世遗”,还是武夷岩茶的正宗。说来可笑,刚到武夷山时,也是天天喝茶,有区别的是,在上海,我喝的大都是“铁观音”,而到了这里,喝的可全是“大红袍”。而我呢?只喝过“铁观音”,只听到过“大红袍”,而这两种茶究竟有何不同,我真是一无所知,完完全全的“茶盲”一个。在和他人谈论起来的时候,还出了“铁观音”是绿茶、“大红袍”是红茶这样的笑话。
当今社会,好像什么都离不开“文化”二字了。什么“酒文化”、“烟文化”、“菜文化”就不要说了,就是一张简简单单的小柜子、小椅子等等也讲起了文化,前几天听了一个电视讲座,讲的就是“家具文化”,你不要说,不听不知道,一听还真的吓一跳,原来我们天天与之接触的普普通通的这些生活用具,被专家那么一说,还真的呈现出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来了。就连成语中为什么有“拍案而起”而没有“拍桌而起”,这一“案”一“桌”也是有着十分地讲究的。
茶,当然也是有文化的。不过像我这样一个连茶都不会喝的人,要谈什么“茶文化”那是会让人笑掉大牙的。所以,在这里我要谈的绝对不是什么茶的文化,我所能谈的仅仅是一些纯个人的感受与感悟。
在网上查了一下,我总算有点明白,茶这个东西呀,太有讲究了。茶不仅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别,在我们中国还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湖碧螺春”、“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茶”、“武夷岩茶”、“祈门红茶”、“冻顶乌龙”、“苏州茉莉花茶”、“君山银针”等十大名茶(不过这“十大名茶”也是有变化的,有的版本说的也不完全是这十种茶)。看了这些资料,我也才发现原先的自己,真是无知之及了,竟然会将“铁观音”喝成是“绿茶”,将“大红袍”喝成是“红茶”,它们原来可都是介于“红”、“绿”之间的“青茶”呀。
不过还好的是,喝了这么多茶之后,我对于“铁观音”和“大红袍”总算喝出了那么一点点的认识出来了。我的“茶感”是——铁观音,较为清淳,像香烟一样,是外香型的;武夷岩茶,较为浓厚,口中的余甘颇为长久,属内香型的。自然,这也只是我纯个人的感觉,也许在内行看来又是一个笑话了。不过,茶嘛,我肯定还是要喝下去的,到了一定的时候,兴许“茶感”也会“与时俱进”吧?
生活好了,多喝喝茶,多喝喝好茶,这绝对是好事,既有益于身体,又有益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再者呢,还有益于促进茶文化的推广、茶经济的繁荣。但是说到这里,我再说下去的一些话,可能又是会成为笑话了。不过,饭后无事,随便一聊,一家之言而已,我想也不会有什么人对我这个不会喝茶之人所写的谈茶的话题提出什么太令人难堪的批评吧?
喝功夫茶,委实有些浪费。浪费时间不说也吧,因为有的人有时间,或者说有的人退休了,喝喝茶喝它个半天,什么人管得着呀;至于工作之余,利用个人自己的时间喝喝茶,那也是没有人可以干涉的事情了。但是,喝功夫茶,还浪费水、浪费电,这可是真的。水是要不断加着的,电是要不断用着的,这是事实,也是功夫茶不可或少的。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篇小文章,说的是有一个中国人出国考察,这天,到外国一个朋友家做客。外国朋友问他:“您要喝水吗?”那中国人回答道:“来一杯吧。”那外国朋友便给他倒了满满一杯的水,而陪这位中国人一同去的另一个外国朋友却对主人说:“我要半杯水”。结果,中国人的那杯水只喝了半杯,另一外国朋友却将半杯水全部喝完了。走出来后,中国人不解地问道:“你怎么只要半杯水呢?”外国朋友回答说:“在我们这里,水是很宝贵的,你需要喝一杯,你就要一杯,如果你只需要半杯,那就要半杯。像你要了一杯,却只喝半杯,那不是太浪费了吗?”也许外国人真的是太认真了,不就是半杯水吗,值几个钱呢,是不是?但是,当时我看了这篇小文章后,我心里却产生了一种不小的振憾——说外国认真也罢,说外国人珍惜资源也未尝不可吧?人人知道,资源是宝贵的,而有些资源还是不可再生的。
不会喝茶的我,却写了这么一篇牵涉到茶的文章,自己都感到有点可笑。不过,反正饭余没事,坐在电脑前,想到那里,也就敲到那里了,聊以打发时光吧。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