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人的思念
两天的快车将我送到大都市——上海来了。官差办完后,借机走走好八连走过的南京路。看看曾龙争虎斗的上海滩。其实心里还怀着一个企盼,在这众多的人群中,会不会遇到在我们那里下过乡的知青呢?三十多年过去了,相遇还能认得出么?
奇遇没有出现。我站在明珠塔的对岸,望着缓流的浦江水,思绪也回流到那久远的年代……
68年,毛主席发出了伟大号召:广大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千百万城市青年满怀革命豪情,奔赴到离家遥远的农村去。
知青来我们名山农场八连的那一天,全连就象过大年似的,男女老少都出来了,聚在俱乐部前的大空场上,摆好了欢迎的阵势。性急的跑到道口往远处张望着。
来了!锣鼓声越来越近。车头系着红绸叠成的大红花,车厢护栏横挂着红布黄字标语的解放牌大汽车在人们的簇拥下开进来了。
他们来自上海、北京、天津、温州、哈尔滨。有几十人的样子。他们满脸的稚气和青春活力。
男女分别住进了两栋长的砖瓦房里。他们要生活在这里,和当地的老少们一起生活。
他们很快融入了黑土地。他们戴起了狗皮帽子,穿上了大棉袄,腰间系上绳子。分清了哪个是苗,哪个是草。春天播种,夏天拿大草,秋天收获,冬天刨河泥,样样在行,有时与当地青年比个高低。
他们的到来不只改变了自己,也给这里的人们也带来了改变。村里的人们比原来爱打听起国家大事和城市里的一些趣事了。因为那时收音机里除了八个样板戏外,就是千篇一律的说教,人们早已听腻了,不如青年们的小道消息新鲜、刺激。他们中有许多人爱看书,使当地渴望看书而又无书可看者多了看书的机会。他们架起了城里人与农村人思想的桥梁。他们充满活力,晚饭后,宿舍前会传来口琴或是笛子的歌声,改变了这里多年的呆板、沉闷的生活。
他们为这里的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成了中小学校的主力军。我75年到八连学校时,有两位当地的老教师(也是我上小学时的老师)外,其余几位都是上海青年。我记得有:李沛基、陈家利、陶明雅、蔡为众、任妙根。我们在一起工作了近三年,到78年我考技校走了。他们也考了,后听说都没去,那时开始大批办返城了。
三十多年的时间虽然流逝而去,但那在一起时的一颦一笑还时常地活现出来,不易失掉。他们的年龄大我六到八岁,算起来也要进花甲之年了,有些人大概退休了。不知你们现在可好?
时间象江水一样无可挽留的逝去,但有些事情在人们的脑海里会陪伴一生。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