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财政审计理论与实践——部门预算审计初探

2004-11-04 00:00 来源:上海市审计局·余海斌

  深化财政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工作不可逆转的目标和方向。而部门预算又是构建和完善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内容,审计部门应如何进行部门预算审计,是做好财政审计工作的前沿课题。探索部门预算审计的方法与思路,对于促进财政审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落实宏观经济政策,优化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与部门预算审计编制和实行部门预算,构建和完善公共财政框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财政支出安排的重点是满足公共需要,也就是要保证国家安全和政权建设的需要,保证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卫生、扶贫等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和补充社会保障资金不足,保证那些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支出需要。而部门预算是构建和完善公共财政框架的首要环节。所谓部门预算,就是一个部门编制一本预算的政府预算制度。它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财政部门审核,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部门预算是一个综合预算,既包括正常经费预算,又包括专项支出预算;既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收支计划,又包括财政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部门其他收支计划。部门预算具有完整性、细化性和综合性,它要求采用零基预算,提前预算时间,从基层单位逐级编制,层层汇总,克服了传统的财政支出分配方法落后、管理不严、监督不力、资金使用分散、效益不高的缺陷,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对财政管理模式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强化预算约束,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使预算编制和执行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部门预算审计就是要对当前的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进行审计。不仅要审计部门预算编制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还要审计部门预算执行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部门预算审计要围绕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与完善,围绕财政改革的热点,围绕部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来进行审计,从财政资金审计到财政政策审计,从而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以促进财政改革的深化,促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优化宏观经济管理。

  二、部门预算审计的内容与方法根据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以及部门预算的特征和性质,部门预算审计的内容非常广泛,既包括人员经费的审计,也包括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既包括预算内资金审计,也包括预算外资金审计;既包括预算编制的审计,也包括预算执行的审计。这就要求运用系统原理来探索部门预算审计。审计有无以拨作支情况、虚列支出情况、改变预算支出资金用途情况、预算外支出由预算内列支情况等,审计部门预算编制合法性与合规性情况、财政部门预算支出真实性情况、各部门年终预算收支清理情况、调入资金情况、财政结转下年使用资金情况、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情况等等。由于部门预算内容广泛,就要采用不同方法来进行部门预算审计。对于部门预算审计,首先要有宏观审计思路和目标。要通过研究部门预算,审计财政资金走向;通过审计财政资金法治性和效益性,分析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审计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政策执行效果;从而提出相应的制度化建议,促进宏观经济发展。其次要区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例如核对法、查询法、盘点法、调节法、分析法、抽查法、详查法等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等,将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相结合,运用定量方法来对经济问题、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进行定性分析。

  1、部门预算综合审计方案的制定。部门预算审计方案的制定要运用系统化原理。部门预算按照“基层预算单位” ——“一级预算单位”——“主管预算单位”的程序,逐级编制、汇总、初审,最后形成各部门的“部门预算”。它包括预算内外资金:财政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及其他收入,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包括基本建设支出)等内容。在制定审计方案时,要综合考虑。根据各个部门行政职能的定位,根据各个部门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政策,来科学设计审计方案。从部门预算编制到部门预算执行结果,审计部门预算的法治性、科学性、完整性和效益性,实行系统审计:(1)财政拨款收入是否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标准和对专项经费的管理要求来执行;是否纳入部门预算编制与管理;(2)预算外资金收入是否按照国家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来执行;是否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编制与管理;(3)其他收入如单位出租出借收入、有偿转让收入、服务性收入等是否纳入部门预算编制与管理;(4)人员经费预算支出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如机构人员编制数及国家规定的工资、津贴、补贴标准;是否规定来编制预算并执行;(5)公用经费预算符合相关规定; (6)专项经费预算支出是否符合本部门事业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统筹安排;预算项目的效益目标、运用的公共资源、支出标准和测算依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实现滚动项目预算;(7)是否按照零基预算法来编制部门预算;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及结果是否具有合法性、合规性及效益性;(8)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能否完成部门事业发展;能否完成本部门行政职能;(9)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评价;(10)部门预算审计建议;等等。

  2、部门预算审计方案的具体实施。由于公共财政框架对部门预算的要求较高,导致部门预算审计的难度较大。在部门预算审计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人力资源的有机配合,要因事制宜,分别不同的审计内容、审计要求来安排。在部门预算审计人力资源的安排上,根据部门预算审计要求,实施审计人员跨专业、跨部门、跨项目流动。在审计过程中,尤其要强化审计的系统性,审计人员在各个审计环节要经常联系与研讨,互相通报各个审计过程、审计环节的审计情况,以利于部门预算审计方案系统的落实。

  3、部门预算审计延伸。由于部门预算编制是由层层编制上报,包括很多单位,而且财政资金上收与下拨环节较多等原因,部门预算审计要加强延伸的力度。在延伸审计过程中,要注意延伸的重点,围绕各分项目方案的主要内容来进行,及时反馈延伸审计信息,确保部门预算审计的完成。从延伸的角度来审视与分析部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

  4、部门预算审计报告。部门预算审计报告不仅要审计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还要分析部门发展政策,提出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建议以及部门发展的建议。

  三、部门预算审计的思考1、法制建设的思考。部门预算是当前改革的新事物,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审计法制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如制定部门预算审计程序等相关规定,促进部门预算审计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针对财政实践发展过程中预算管理的新情况,科学地逐步扩大人大预算监督范围,逐步将部门预算纳入人大的监督范围,促进部门预算管理科学化、法治化。

  2、部门预算审计系统化管理的思考。部门预算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部门的各个层次的单位,包括预算内外资金,包括收入和支出预算等等。这就要求部门预算审计实施系统化管理。在审计过程中,要科学确定审计重点。既要全面审计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的方方面面,不能有所遗漏;又要突出审计重点,抓住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的重点与主要问题。对财政建设项目资金的审计,既要拓宽审计面,又要突出审计重点。在对财政专项资金拨付与使用过程及使用结果实行全方位审计的同时,要从行政职能入手,研究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落实对专项财政资金的监督责任主体,从行政机构、制度上根本解决这个问题。

  3、部门预算审计人力资源的思考。部门预算既包括正常经费预算,又包括专项支出预算;既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收支计划,又包括财政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部门其他收支计划。由于部门预算是一个综合预算,涉及资金的性质、用途等都不同,这就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审计人员精通财务及行政管理知识,精通建筑管理知识,精通企业财务与企业管理知识等。这对部门预算审计小组人力资源提出挑战,要改变传统的审计小组审计人力资源组合,按照部门预算审计的客观要求进行人力资源调配,使审计小组人力资源更加科学化。

  4、部门预算审计技术的思考。目前财政系统预算编制基本上都实行了计算机技术,尤其在“金财工程”进一步完善后,预算编制计算机技术将逐步提高,部门预算编制软件已在推广使用并逐步完善,这就对部门预算审计提出了技术上的要求。不仅要根据部门预算编制软件系统进行部门预算审计,而且要对部门预算编制软件本身进行审计。不仅要了解“金财工程”的计算机系统技术,熟悉部门预算编制软件程序,而且要思考部门预算审计软件的开发,以促进部门预算审计技术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