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SWOT分析

2011-10-11 10:37 来源:李磊

  摘要:供应链融资是商业银行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文章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提出我国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战略选择,并得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拓展供应链融资业务时宜采用SO战略和WO战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SWOT分析;战略选择

  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在传统的银行借贷业务里,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与银行愿意提供的贷款数额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加之银行借贷给中小企业的监管资本成本比较高,导致中小企业普遍处于融资难的困境。

  近几年,我国大型金融机构结合我国经济环境和中小企业特点,提出了全新的融资方式——供应链融资,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所谓供应链金融,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即把资金作为供应链的一个溶剂,增加其流动性。从近两年的实践可以看到,供应链融资的应用创造了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中小企业和银行三方共赢的局面。

  供应链融资作为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新方向,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笔者拟通过SWOT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制定出有关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最优战略选择。

  一、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优势

  (一)链式的融资方式灵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用风险

  与银行传统业务相比,供应链融资不再强调客户(中小企业)的规模、固定资产价值、财务指标和担保方式,而是强调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经营规模与信用实力、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单笔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授信上限与额度的分散原则、封闭性运作与贷款的自偿性等。核心企业的实力能基本上确保避免交易环节、付款环节的潜在风险。通过对物流、资金流控制模式的封闭式运作,银行可以直接按照交易链条将资金直接付给客户的上下游核心企业,一方面确保了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具备稳定的现金流;另一方面也保证了银行贷款资金的安全性,使得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得以有效隔离和屏蔽,从而降低了信用风险。

  (二)客户资源优势

  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千万户,中小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GDP的贡献度超过60%。国内市场的中小企业客户资源潜力巨大,而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遍布各大中小城市,在全国有便捷的营业网点和众多的从业人员,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大力发掘本土潜在的中小企业客户。商业银行可以横向扩大客户资源,并在原有客户资源基础上纵向延伸服务范围。目前供应链融资业务做得比较成功的主要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一些在贸易融资方面有所成就的股份制银行,供应链主要集中在钢铁、汽车、石化、电信、煤炭等核心实力较强的行业。随着不断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分行业分阶段地提供融资,在积累了一定的行业内专业知识、企业信息和市场信息之后,逐步延伸服务范围。除了以上提到的行业,银行在开展这一业务的过程中,也着重关注国家政策的扶持产业和具有潜力的其他行业,比如国内的绿色环保等行业,扩大服务范围,将供应链融资的行业范围逐步扩大,惠及更多的中小企业。

  (三)成本优势

  相对于传统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更加关注核心企业,在此基础上扩大了上下游优质中小企业的客户基础,降低了贷款调查成本,增强议价能力,提高了银行利润。

  二、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劣势

  (一)操作风险

  供应链融资在降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同时,加大了银行的操作风险。银行需要对贸易项下的货物、应收账款、业务流程进行监控,同时供应链上业务流程环节多,决策链条长和环节多的情况,也要求银行从业人员对贸易项下的企业商品经营规模有深刻的了解,建立专业化的审查、审批团队和专业的产品业务团队,加大了业务人员的操作风险。

  (二)整体风险

  供应链融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但同时也加大了供应链的整体风险。因为供应链融资的信用基础是供应链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核心企业的管理与信用实力,随着融资工具不断向上下游中小企业延伸,风险也会相应扩散。这就要求银行在考察风险时,首先要立足于供应链的总体风险,以确保供应链的可持续性。

  (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供应链融资包括四大类金融主体:银行、企业(包括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中小企业)、相关的中介组织(包括物流公司、保险公司等)和监管机构。主体的复杂性决定了法律适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供应链融资又属于金融创新产品,传统的监管法律难以适应金融创新的发展,现有的法律法规加剧了潜在的风险。总的来说,供应链融资风险集中在动产担保物权中的法律风险,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分为以下三种方式:(1)银行或其员工、代理机构在法律上的无效行为;(2)法律规定和结果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3)法律规范的相对无效性 .

  三、外部环境分析

  (一)机会分析

  供应链融资是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我国中小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也不断改善。2003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并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对中小企业加强扶持的工作已经进入了法制轨道。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决策高层的高度重视,这必将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融资成本过高,企业不堪负重,资金短缺成为中小企业“造血”难的关键。此时开始供应链融资业务为中小企业“输血”,无疑会给广大的企业创造契机,同时也给银行业务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二)威胁分析

  1.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和人才的流失。外资银行资金实力雄厚,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研发能力,又可以凭借较高的国际声望在国内高薪招揽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它的介入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外部威胁。

  2.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沿海城市的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降低了原本预期的偿债能力,许多银行遭受坏账的可能性增大。

  3.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竞争加剧。由于金融产品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和易模仿性,一旦有一家商业银行首先进行了金融创新,其他银行就有可能在短时间内也开发类似产品。例如,深发展银行早在2003年提出“1+N”模式并推广“供应链金融”与“池融资”的品牌以后,其他商业银行竞相模仿,中国银行推出了“‘达’系列贸易融资”,建设银行推出了“供应链融资”,光大银行推出了“阳光供应链”,兴业银行推出了“‘金芝麻’供应链金融服务”以及招商银行推出了“电子供应链金融”等,导致供应链融资业务竞争更加激烈。

  四、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SWOT矩阵分析

  基于以上对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SWOT分析,我们构建一个SWOT矩阵,从而形成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拓展的四种战略。

  (一)SO战略:它要求商业银行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供应链融资业务市场需求潜力很大,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推进中小企业的市场开发,并迅速占领市场,提高银行的利润率。一般情况下,SO战略适合应用于商业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拓展初期。

  (二)WO战略:利用外部机遇,克服自身劣势这种战略是一种主要依靠市场给予商业银行拓展业务的机遇,克服自身不足,达到银行业务长足发展的战略。这一战略主要在商业银行的业务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进一步拓展业务时用到的策略。在这一阶段的战略里,银行规范整体业务操作流程,加强业务操作风险控制,谨慎选择担保物,严格管理资金流,加强与物流企业、客户的多方合作战略,以降低整体风险,努力将劣势转换为优势。

  (三)ST战略:发挥内部优势,回避外部威胁这种战略在看到银行内部优势的同时,更关注来自于竞争对手和商业银行外部的威胁。为解除威胁,商业银行通过个性化、差异化提升自身品牌的竞争力。不断加强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创新能力、丰富供应链融资业务内容以提升银行的市场竞争力。这是一种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比较成熟的阶段所采用的策略。

  (四)WT战略:减少内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一般当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劣势因素大于优势因素,同时又遇到外部威胁时,会选择这种战略。通过规范整体业务操作流程,加强风险控制,完善管理制度,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注重产品创新,加强品牌建设等方法,将这些劣势因素逐个击破。

  通过上述对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SWOT矩阵分析和四种战略的简要评析,结合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目前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战略宜采用SO战略和WO战略。这是因为我国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正处于拓展初期,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威胁较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供应链融资业务方面的优势是其他非商业性银行短期内无法超越的。因此,商业银行要利用这一有利机会,在加强风险控制和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大力拓展业务。

  五、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的具体策略

  通过上述对商业银行供应链业务的SWOT矩阵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拓展供应链融资业务时应采用SO战略和WO战略。为了有效执行和实施这两种战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商业银行需采取以下策略:

  (一)市场竞争策略

  1. 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这包括顾客定位、经营领域定位和产品定位。首先来看顾客定位。商业银行应该满足核心企业客户和上下游企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创造出有新意和共赢的营销策略,培育良好的银企关系,建立起银行与企业之间的稳定的信用关系。再来看经营领域定位。为了推动供应链融资业务长期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应在总行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推广和宣传,在经济发达、产业集中、低于附加值高的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同时做好与当地企业的互动工作。最后,来分析产品定位。产品管理部门应根据市场需求设立独具特色的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品牌,并加强品牌战略的实施。这是因为商业银行的同质性决定了自身建立起与众不同的融资业务难度较大,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品牌的创立、塑造和培育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需做好长期基础工作,通过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努力,捍卫供应链融资业务品牌的地位。

  2. 加强业务人员的更新与培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商业银行员工的素质是进行核心能力竞争的关键,一流的人才、优秀的员工是形成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业务人员进行拓展训练、脱产培训等手段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促进员工的潜力开发。同时,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整个银行的凝聚力。

  3.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突出产品特色,提升产品功能,拓展业务范围,满足市场和客户对供应链融资业务服务品种多、渠道广的需求。以金融科技发展为背景,为满足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中小企业为基础,以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为根本,进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产品创新,拓展目前的业务范围以适应市场需求,达到银企共赢的目的。

  (二)风险防范策略

  1.信用风险。建立企业信用评估机制,建立一套全方位、动态的信用评价体系,对合作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防范企业信用风险。除此之外,供应链融资在降低了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同时,加大了银行的整体风险。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在供应链融资的角度对所有成员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行系统评估。

  2.操作风险。建立专业的审查、审批团队,通过对交易链各个环节的授信覆盖,将授信对象的交易方信誉和资质也纳入授信业务中,构造授信操作过程中的封闭性和自偿性。

  3.政策风险。供应链主要集中在钢铁、汽车、石化、电信、煤炭等核心实力较强的行业。商业银行在提供供应链融资的同时需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在国家及产业政策的引导下适当调整对授信对象的授信额度。

  (三)战略合作策略

  1.加强与核心企业的合作。在与上游的中小企业的合作过程中,需向核心企业证实授信对象的贸易背景真实性,对中小企业的生产进行监控以确保融资用于组织生产,并督促企业按时向核心企业交货等。另外,商业银行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为核心企业提供资金管理、理财等服务。

  2.加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物流公司掌握着对货物的运输、监管等环节,为商业银行建立起一面“防火墙”,就企业的经营活动向银行及时提供预警以帮助银行降低风险。很显然,物流公司在这一过程中充当了银行代理人的角色,保障了信贷的支持资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杨绍辉。从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看供应链融资服务[J]。物流技术,2005,(1)。

  [2]刘占领。论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0。

  [3]冯懃,周小斌。供应链融资模式与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品牌分析[J]。福建论坛,2009,(10)。

  [4]李九献。供应链融资对银行信贷+业务转型的影响及发展策略[J]。时代金融,2010,(2)。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