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周年滁州城市居民生活大变样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滁州市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住房面积越来越大,生存环境持续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
居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其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由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城市居民中实行“统包统配”的就业政策,形成了“就业、保障、福利”三者合一的保障体系和困扰多年的“大锅饭”、“铁饭碗”的就业格局。因此,尽管经过近30年的努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经济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仅很低,而且呈现出多方面结构性差异的特点,致使国家财力严重不足,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长期面临的温饱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一时期,滁州城市居民生活是以“低收入、低消费”为主要特征的。
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体制被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随之,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截至2008年,我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了万元大关,从1981年的398.4元增加到2008年的12254.5元,增长29.8倍,年均增长13.0%。在城市居民家庭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成为收入提高的主线。1981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358.5元,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90%;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8167.9元(占可支配收入的66.7%),比1981年增长21.8倍,年均增长12.3%,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此外,随着城市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2008年城市居民年人均转移性收入也由1981年的29.8元增加到3145.4元,年均增长18.8%。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物质供应日益充足,为居民丰富的物质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市城市居民在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消费能力不断增强,生活质量显著提高。1981年,我市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为391.92元(据全省平均数字推算,因当时我市无具体调查数据),2008年我市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8881.53元,比1981年增长21.7倍;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981年为237元(占消费性支出的60.5%), 2008年支出为3501.28元(占消费性支出的39.42%)。可见,代表居民生活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已从1981年的0.60下降到2008年的0.39,表明我市城市居民消费已摆脱贫困、跨越温饱而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上世纪90年代末,我市城市居民耐用消费品的拥有状况悄然发生了变化。如彩电由小彩电换为大彩电,洗衣机由半自动换为全自动,不少家庭已拥有影碟机、家用电脑、照相机、淋浴热水器、移动电话等“新玩艺”。截止2008年,每百户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分别是洗衣机99台、电冰箱94台、彩色电视机129台、家用电脑42台、照相机20部、淋浴热水器80台、移动电话147部。摄像机、家用汽车等高档消费品也开始步入寻常百姓家,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人们或许还能记得,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市城市居民通讯方式主要为信函,传递紧急信息采用电报的方式,一个单位只有一两部固定电话,国内长途电话非常落后,经常发生阻塞、逾限、退号等现象。据调查,1981年,城市居民年人均邮电费支出仅0.48元。然而,30年后的今天,城市居民只要拿起直拨电话,就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天南海北的亲友对话了,犹如对方就在身边。2000年,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为18部,2005年为90部,2008年达147部(是2000年的8.2倍),其增长速度是十分惊人的。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中期曾风靡一时的BP机,犹如昙花一现,经历了三四年时间就退出了“历史舞台”。2008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通信费支出401.33元,比1981年增长835.1倍。
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俗话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各级政府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努力改善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特别是实行住房制度的改革,使延续了几十年的实物性、福利性分房体制宣告结束,居民住房货币化、商品化制度正在全面实施。
改革开放之前,大多数城市居民都居住在非常拥挤的环境里。据测算,1981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仅为6.59平方米, 2008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增至29.06平方米,增加22.47平方米。住房制度改革前的1997年,我市城市居民住房69%为公房,私有房仅占31%。住房制度改革后,我市城市居民私有住房比重在逐年增大,到2008年城市居民住房私有率达88%。随着城市居民住房自有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服务程度的不断提高,其住房舒适度也在不断提高。据调查,截至2008年,我市城市居民有99%的住户独用自来水,95%的住户拥有独立厕所,76%的住户有取暖设备,有39%的住户用管道天然气,59%的住户用液化石油气。在配套设施齐全的前提下,更多的居民开始追求生活舒适和环境优美,70%的居民对住房进行过装修。
城市居民生活闪现亮点
随着生活水平与质量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更加注重自己精神和文化素养的提高。由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利用业余时间走出家门,参加一些旅游、休闲、娱乐等有益于身心健康户外活动,使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从而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的一处闪光的新亮点。2008年,我市居民年人均旅游消费支出达110.39元。可以想象,节假日全家走出家门,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是何等的惬意。因为,休闲生活既然是一种时尚,也是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
60年沧桑巨变,60年硕果累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而今,滁州经济蓬勃发展,消费市场日益繁荣,人民收入大幅提高,物质生活更加充裕,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滁州社会安定团结,居民生活安居乐业,以人为本共建和谐。我们深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滁州的明天会更美好,人民的生活会更富足!
上一篇: 安徽滁州节能降耗初见成效
下一篇: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滁州农村居民生活迈小康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