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吕建明:张驰在天地之间

2006-8-9 17:53 《新财经》·王晓慧 【 】【打印】【我要纠错

  温文尔雅,是吕建明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身为浙江通策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的吕建明看上去更像一个睿智的思想者,而非商人。

  出身于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中文系的他,开画廊、办杂志、做酒庄,带着一帮文化人,恣意地挥洒着他对中西文化的独特理解,并用他参悟文化积累起来的深厚底蕴,将他的一幅幅作品——房子,雕刻在他钟爱的祖国大地上。

  儒商底蕴

  有人说,中国的商人爱附庸风雅,赚了钱之后,总要想办法给自己贴几件“文化”的外衣。当有人称吕建明为“标准的儒商”时,他总是感到哭笑不得。“我并不完全排斥这个头衔。但近几年这个符号被人用得太多、太滥了。”

  对于“儒”与“商”,吕建明有自己的理解。他这样看待文化人与企业家的区别:“文化人看企业家是异类,企业家看文化人也是如此。一个是波希米亚人,一个是犹太人。文化人是波希米亚人,是那种可以不洗澡,可以借钱不还,可以跟朋友的老婆谈恋爱的人,是反规则的。而企业家是最尊崇科学的人,可惜在中国企业家群落里,真正的绅士太少。”

  吕建明自认是没文化的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觉得现在很多标榜为“文化”的东西根本没用,反而阻碍他的思维。在杭州,在全国,形式各样的“儒商俱乐部”和“儒商会”如雨后春笋,大有“儒不惊人死不休”之势。太多的商人们将真实的自我掩藏起来,试图以平和、理性、亲善的“儒”形象重构商人的亲和力。

  吕建明认为,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掩饰真实的自我。他认为:“‘儒’的本意是善,不是通常大家认为的有知识学问的人搞经营活动就是儒商了。儒商之‘儒’在心、在境界、在自我,而不在知识学问的多寡。儒,是一种文化品格,更是一种人文品格,或是人文情怀。在中国,我们的政治、经济、家庭、宗教,等等,儒的色彩无处不在。”

  吕建明希望以“儒”理念构筑自己的企业文化,以此建立企业规章制度和用人理念,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良好的意愿真正施行起来却处境尴尬。从本源上讲,儒与其他宗教相似,讲诚信、讲信仰、讲追求,如能将这些理念融入到企业中应该是很好的。但实践表明他的这种追求太理想化。“企业文化的雏形如以‘儒’为核心建立,推行起来很难,因为目前大家事实上还不太相信这个。”

  吕建明很惋惜地认为:眼下,人们信仰宗教的目的大多是想得到,信仰是为了索取——大到领导阶层,小到普通百姓;从大福大贵之人,到街头乞丐;其信仰和立志都是以获得施予为主。包括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捐献,大都是为了求财、求子、求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要将儒文化融入公司理念,其结果可想而知。

  但吕建明依然全心把自己的理想灌输到企业建设中,坚持在全公司提倡时时感恩与即时内省。

  坚持理想而执著追求,吕建明的情智色彩无疑是凝重而浪漫的,包括他的喜好、推崇和感受。但这种浪漫不是都市中随意流逝的浮华,而是沉淀在他心底的,对大雅的求索与追随。正是这独有的情感积淀,成为他商人生涯中最动人的生命音符。

  情智碰撞

  “商人尊重游戏规则,做人做事都有价值感,这本身就可以登堂入室。”虽是理想主义者,吕建明在平衡利益之间的关系时依然崇尚:盈利是商人的第一道德原理,不盈利是不道德的。“不盈利怎么对得起股东?怎么对得起员工?怎么对得起社会?企业靠盈利创造价值!”

  但吕建明还给自己定下了看起来似乎对立的另一条规矩:作重大决策,看重的不是利益,而是意义。

  作为商人,也许有人会把他的这种做法看成是愚蠢,但他却坚持这样做。

  他这样评价自己:“我是一个比较执著的人,放弃自己的理想是件很困难的事。有时,事情发生后我会反思,哪些做法是适合的?如果是漫无边际,又或者太过超前,就可能变成愚蠢了。因此,我会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我不会放弃理想,二是从现实出发。企业要创造价值,短暂和局部的利益可以舍弃。”

  吕建明的话让记者感觉到他内心里的冲突无处不在:儒文化的内涵与竞争态的商业环境,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官商与官民,企业和社会……到处充满了矛盾和斗争。面对种种冲突,吕建明会选择绕开,“化解这些冲突让人感觉精疲力竭。我宁愿像水,顺其自然。”

  当水碰到石头时,并不是把石头搬走,而是选择绕开。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绕过去。吕建明坚信,“我们只是在选择一条可以过去的路,只要选择就可以过去。”

  绕道而行,与不撞南墙不回头相比算得上明智之举。但是在选择面前,吕建明也有不“绕”而直行的时候,有的时候还很固执。

  谁会想到,宝群实业(吕建明控股)收购德隆系“四驾马车”之一的ST中燕时,为吕建明作最后决定的是一枚硬币。

  那是2004年春节前,吕建明和唐万川在上海的一个休闲场所见面,商谈收购ST中燕一事。此时的德隆已经风雨飘摇,吕建明也知道此事。但是,ST中燕在众多上市公司中算是一个干净的壳,没有太多包袱,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平台还是不错的,通策集团需要借助这样的壳上市。

  这次谈判长达两个小时,最终由于价格的原因没有谈拢。

  当年4月,唐万川的特派代表突然赶到通策,表示唐万川答应以吕建明的价格出让ST中燕,条件是要一次性付款,并且在第二天中午前交清。大家立即意识到德隆的情况比较严峻。吕建明当时在香港,集团当晚召开紧急会议,就收购ST中燕一事进行协商。会议内容每半小时以邮件的形式发给吕建明,直到第二天早上。

  收还是不收?时间紧迫,详细调查对方公司的情况已经来不及。这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还算干净,唯一的风险就是过户过程中德隆倒闭了怎么办?

  犹豫不决中,吕建明拿出一枚两块钱的港币:正面是紫荆花,花朝上就收购。

  硬币落地,正面朝上!

  就这样,吕建明控股的宝群实业成为ST中燕的第一大股东。但是,收购一个月之后,德隆帝国轰然倒塌,德隆系的企业资产全部被冻结,包括正在过户中的ST中燕。这一“冻”就是将近两年。

  原来,充满了儒雅之气的吕建明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关键时刻的一赌,更显现出他性格中的淳朴与真实。直到今天,吕建明也没有后悔这个“硬币决定”。“ST中燕是一个很好的壳子,它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

  用一枚硬币决定一个企业的方向,甚至是许多人的饭碗,只有吕建明会这么做。

  这个中国资本市场的故事,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能制造出来的。

  终极梦想

  江南好,最忆是杭州。

  在杭州,独凭小楼听风雨,欢快也好,惆怅也罢,任何随意的心情都是唯美的。但是,这个白娘子曾经流连的灵气之地,已被钢筋水泥浇注的高楼充斥,现代都市的繁荣淹没了太多值得流传的往事。当然,这里边也有吕建明的“功劳”。对此,吕建明也很无奈,“这个城市的故事正在淡去,好在我们觉醒得早。

  中国的地产商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我设计,我开发,城市就这样被地产商们的一个个杰作弄得面目全非。城市没有了色彩,生命还有么?吕建明一直希望自己盖的房子可以成为杭州的历史,让有个性的房子与地域和文化联系起来,会彰显出时代生命。

  但是,这似乎很难。运作一段时间后,个性化建筑将吕建明推到了矛盾的境地,“我们每推出一个个性化的房产项目,都会面临无法做大和进程缓慢的局面。”更让人伤感的是,市场并不接受这种个性。按道理来讲,人们都喜欢个性化的东西,希望每个产品都是创新的。各个地方的建筑都应该带上建筑师的印记来区别于其他建筑。但是,在地产项目上,这些道理无法套用。“首先是消费者不熟悉,不熟悉的东西往往预示着某种危险,市场接受度比较慢。还有,创新意味着浪费,模仿才是地产业的捷径。”

  中国的地产市场可以接受抄袭的东西,却拒绝接受创新的东西。即便如此,吕建明依然不放弃他的理想,始终坚持避免模仿,他坚信最终的结果会是好的。

  吕建明心底最美好的梦想,就是以土地为“绢”,用砖头瓦块和钢筋水泥做“笔”,在中国的土地上书写出世界最美的人居“文章”。

  心灵对白

  吕建明有个12岁的女儿,10岁时被他送到了英国剑桥读书。

  吕建明:这样做并非是想给孩子戴上什么光环。中国的孩子太苦了,女儿简直比我还要累。

  年幼的女儿经常学习到深夜,有时候会因完不成作业而坐在那里哭。

  吕建明:中国的教育机制有很多问题,苦读下来的东西能用上50%就不错了,毫无用处的东西太多。我们在思想品德方面要读十几年,最后很多人连“思想品德”几个字都不知道怎么写。

  面对机械刻板的中国式教育,品建明无疑是个悲观主义者。

  无力改变中国教育体制现状,他只能无奈地选择把女儿送到国外。但是,他会时时向远方的女儿传达自己的爱,让女儿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了她好。

  吕建明:孩子总在父母身边未必是件好事。目测的距离很近,但心与心的距离很远。这样教育出来的效果反而不好。

  “紫萱”是吕建明给女儿取的名字,紫色的萱草在中国文化里的含义是忘忧草。

  吕建明:一个女孩子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就是最高的境界了。

  他对自己的女儿没有特别要求,只希望她可以快乐成长。

  紫色的浪漫

  吕建明喜欢酒,酒能带给他书本、高尔夫之外的第三种愉悦。

  吕建明经常喝酒,他喜欢的并非白酒或是啤酒,而是晶莹剔透有着优雅色调的红酒。他会像品茶那样去品味唯有红酒才能散发出来的那份醇香。“我喜欢红酒,品酒时的环境和仪式感吸引了我。就是这种氛围,让我喜欢上了红酒,也因此结交了很多法国波尔多庄园的朋友。”

  如今,吕建明每次去波尔多的庄园,那些酒庄都会升起红旗迎接他,以示对他的尊重。这样的尊重与交流,与其说是一种礼节,不如说是法国人在制造一种情感,一种氛围。

  都说法兰西民族是世界上最具浪漫色彩的民族,如今,吕建明在与红酒的对语中,更是营造出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独有的浪漫。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习惯:每天晚上泡澡前倒上一杯红酒醒在那里,然后去泡澡。洗完后放上喜欢的歌剧,让自己完全放松地去细细品味杯中那紫红色的琼浆。

  此时的吕建明,与其说是在品味红酒,不如说是在品味心情;与其说是在享受氛围,不如说是在感受浪漫。吕建明承认,自己骨子里是浪漫的,如同这紫红色的葡萄酒。

  葡萄喜欢贫瘠的土壤,这让波尔多成为上帝的宠儿。

  波尔多葡萄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生长条件,也因此有了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

  好葡萄如人,也需要精心呵护,这样才能酿出有灵气的酒。

  在吕建明眼里,葡萄酒已然超出了工业产品的范畴,它是土壤、气候、种植和大自然的赐予,是人的劳动与浪漫和艺术相携共生的产物。

  谈到对红酒的钟爱,吕建明这样说:“酒是有灵气的,用心酿出来的酒是可以体会到的,更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