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转发地区国土资源局关于阿勒泰地区2011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颁布时间:2011-03-08 16:14:29.000 发文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行署办公室

各县(市)人民政府,喀纳斯景区管理委员会,新区建设指挥部,行署有关部门,地直有关单位:

  地区国土资源局提出的《阿勒泰地区2011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行署同意,现转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三月八日

阿勒泰地区2011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地质灾害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地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趋势分析

  阿勒泰地区是新疆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地质灾害类型多、数量大,加之受近年来工程开挖、矿产资源开采等人为因素影响,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在各县(市)均有分布。地质灾害分布地域广,前兆特征少,突发性强,防治较为困难。经调查,全地区2011年存在隐患地质灾害点共758处,其中崩塌603处、滑坡63处、泥石流81处、地面塌陷11处。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人数10637人,潜在经济损失11477万元。从空间分布看,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山区,平原地区较少发育。从时间分布看,地质灾害发生的季节性较强,主要集中在融雪期和雨季。根据近年来对地区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的分析,今年灾害发生时段主要为汛期的4月至9月。

  二、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及防治要点

  (一)阿勒泰市。地质灾害点103处,其中,崩塌及潜在崩塌95处、泥石流8处。主要灾害点分布如下:

  1.乌拉斯沟。位于阿勒泰市区西北部、克兰河上游,属拉斯特乡辖区。沟内地势落差较大,乱石堆积,漂石大而多,破坏性较强,多年的洪水泥石流曾给下游造成严重损失。辖区政府要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准备相关工程机械,及早做好抢险救灾准备,严密监测,汛期前抓紧整治和清理河谷,确保河道畅通。

  2.将军山沟。属解放路办事处辖区,该沟通向市区,由于沟长且宽,集水量大,地势落差大,加之多年采掘矿石,留下大量尾矿,植被岩土体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易发生洪水泥石流,严重危及沟两侧市民生命财产及市政设施安全。建设和水利部门要及时对沟谷进行整治,清理沟道,加快恢复生态植被;辖区政府要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准备相关工程机械,及早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严密监测,汛期来临前组织畅通沟道。

  3.骆驼峰。位于市区西南侧,属金山路办事处辖区。海拔1036米,山体较陡,坡度在50-80度,坡下是公路。由于长年受风雨侵蚀,多数地段的巨石都已风化,根部较松软,稳定性差,在融雪期和降雨期,随时可能崩塌。强降雪可能产生较大的崩塌灾害,危及峰下居民、过往行人及车辆安全。国土资源和建设部门要划出安全区并挂牌警示;辖区政府要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加强监测,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固或消除。

  4.萨热阔布矿业公司、铁米尔特铅锌矿、阿巴宫铁矿区。位于市区东北部山区,由于采矿遗留大量废矿碴堆,形成不稳定的边坡和地质灾害所需的物源条件,遇暴雨洪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属矿区要严格按照采矿设计采选矿,积极做好尾矿的集中堆存和回填工作;加固、加高尾矿坝,严防溃坝或渗漏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加强汛期监测,及时消除灾害隐患。

  5.乌吐布拉克沟。属红墩镇辖区,全长25公里,横贯乌吐布拉克村。由于该沟周围土质疏松,每年融雪性洪水都会带走大量泥沙,易引发泥石流。辖区政府要及时对沟谷进行整治,畅通沟道,加快生态植被恢复。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加强监测,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

  6.切木尔切克河泥石流沟。属切木尔切克乡辖区,该沟周围土质疏松,每年融雪性洪水都会形成泥石流,冲毁桥梁、渠道,给当地农牧民造成经济损失。辖区政府要对沟内不稳定的边坡进行加固、支护、削平,保持沟堤坡的稳定性。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加强监测,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

  7.北部中山区。属乡(镇)夏牧场与中牧场的集中分布地,塔尔浪卓尔尕特巴什、阿克塔木-库尔特、结特克尔喀-别依特克增分别为各乡(镇)的主干牧道。该区域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84处,占阿勒泰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82%.在融雪期和降雨期,有关乡(镇)要加大对来往农牧民的宣传力度,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加强监测,严防各类灾害性事故的发生。

  (二)布尔津县。地质灾害点121处,其中崩塌111处,泥石流10处。主要灾害点分布如下:

  1.各乡(镇)牧道沿线。冲乎尔乡苇子沟-苏木达依列克河木头桥-吉尔角塔、窝依莫克乡和帕-也拉曼沟-海流滩、贾登峪-契巴拉塔斯、阔斯特克乡克孜尔他斯山南麓-冲乎尔东山-哈熊沟-他乌顺马斯等牧道沿线,其间崩塌灾害最为突出,夹有少量泥石流灾害。在融雪期和降雨期,各有关乡(镇)要加大对来往农牧民的宣传力度,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加强监测,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严防各类灾害性事故的发生。

  2.阔斯特克、阿吾肯泥石流沟。属阔斯特克和杜来提乡辖区,沟周围土质疏松,乱石堆积,漂石大而多,地势落差大,易发生洪水泥石流灾害。辖区政府要及时对沟谷进行整治,畅通沟道,加快生态植被恢复。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加强监测,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

  3.主要交通沿线。禾木乡政府-贾登峪公路、232省道(灾害分布在83-87公里、102-104公里、贾登峪-勃他木依-喀纳斯村等路段)等沿线,易发生崩塌或滑坡灾害。交通部门要划定重点区域,设定警示牌,落实责任制,严防各类事故发生。辖区政府要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做好抢险准备工作,加强监测,积极应对汛期内各类突发事件。

  4.托乎木台水泥用灰岩矿和海流滩滑石矿。由于采矿遗留大量废矿碴堆,形成不稳定边坡和地质灾害所需的物源条件,遇暴雨洪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属矿区应严格按照采矿设计采选矿,对山体边坡进行治理,积极做好尾矿的集中堆积和回填工作。加强对废矿、废渣和尾矿库的监管,加固、加高尾矿坝,严防溃坝或渗漏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加强汛期监测,及时消除隐患。

  (三)哈巴河县。地质灾害点79处,其中崩塌42处,泥石流8处,滑坡27处,地面塌陷2处。灾害多集中在县域北部山区。主要灾害点分布如下:

  1.生塔斯大型滑坡。滑坡位于城北30公里昆屯岭东段北坡,面积1平方公里。该滑坡严重威胁着附近居民、草场及牲畜安全。辖区政府要在汛期前打入锚固、抗滑桩,实施坡面防护喷浆工程,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恢复等工作。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加强汛期监测。灾情发生前,要采取地表排水和防渗等办法排除险情。无法排除险情的情况下,要组织附近群众转移,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县城至喀纳斯湖山区公路两侧崩塌。主要是铁热克提乡至白哈巴村36公里盘山道两侧边坡。由于开挖修筑公路造成边坡失稳,易发生崩塌,对行驶车辆和过往行人构成危险。交通部门要加大汛期巡查力度,定期清理崩塌隐患,对危险斜坡进行削坡,加固坡脚及坡面,增加警示标志,确保车辆和行人安全。

  3.县城中部丘陵地段。由于山沟较多,每逢强降水,易形成山洪和泥石流灾害,直接威胁附近居民安全,对街道、林带、渠道等造成破坏。辖区政府要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加强监测,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大力实施植树、种草等生态恢复工程。畅通沟道,及时清理街道两边泥沙,加固和维修两边路基,确保交通畅通。

  4.县境内矿山企业。因矿山企业采坑区和尾矿坝给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破坏。特别是不合理的尾矿堆放,在汛期极易发生地质灾害。所属矿区要严格按照采矿设计,积极做好尾矿的集中堆存和回填工作。加固、加高尾矿坝,严防溃坝或渗漏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加大复垦工作力度,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加强汛期监测,及时消除隐患。

  (四)吉木乃县。地质灾害点82处,其中潜在不稳定地质体14个,崩塌43处,滑坡7处,泥石流13个,地面崩塌5个。主要灾害点分布如下:

  1.乌勒昆乌拉斯特沟。位于县城南侧,属托普铁列克乡辖区,横贯乡政府驻地,沟内乱石堆积,植被稀少,易发生泥石流灾害。辖区政府要及时对沟谷进行整治,清理沟道,加固边坡,在下游修筑防洪渠道堤岸、排淤排砂渠,加快恢复生态植被。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加强监测,及早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

  2.恰勒什海乡政府驻地及阿合木扎尔村和库尔吉村。该区域是南高北低的自然洼地,地表植被稀疏,受冰雪融化和连续降雨影响,会造成雪融水、雨水由南至北向低凹的恰勒什海沟处汇集形成山洪,引发泥石流。辖区政府应沿农田渠道修筑护坡,加快地表植被恢复,修筑防洪渠堤岸,建设拦沙坝。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加强监测,及早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

  3.哈尔交、闹海煤矿区。受常年采矿活动影响,易发生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所属矿区要加强监测,圈定采空区,外围设立警戒线,悬挂警示牌。严格按照采矿设计采选矿,积极做好地质环境恢复工作。

  4.省道319线巴扎湖村以东路段。该路段由于开挖路基和削坡,在雨季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交通部门应划定重点区域,设定警示牌,严防各类灾害性事故发生。辖区政府要加强宣传和监测工作,尽量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五)福海县。地质灾害隐患点81处,其中崩塌36处,滑坡8处,泥石流15处,不稳定斜坡22处。主要灾害点分布如下:

  1.新金沟、西岔河、红山嘴等砂金矿山。采金活动造成大量尾矿废碴堆积,矿区河道内沉积物增多,河道变窄,融雪期和雨季易发生泥石流灾害。所属矿区应及时对河道进行整治,保持河道畅通,加快生态植被恢复。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加强监测,及早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

  2.萨尔布拉克至红山嘴公路沿线。道路沿线杂石较多,两侧山体较陡,由于大部分地段岩体常年受风雨侵蚀,根部松软,稳定性差,崩塌时有发生。在融雪期和雨季,交通部门要加强对重点部位的监测,设立警示标志,做好预防工作。

  (六)富蕴县。地质灾害点95处,其中其中崩塌77处,滑坡6处,泥石流9处,地面塌陷3处。主要灾害点分布如下:

  1.县城北坡地段。该区域地势落差大,植被稀少,土质疏松。近年来,曾发生多起洪水泥石流,直接威胁沿山一带及地势较低处的居民安全,并造成街道、林带、渠道等设施不同程度破坏。坚决禁止在该区域挖沙采石,以减少对自然植被的破坏。辖区政府要对北坡地段山体砌挡土墙加固,搬迁危房,及时清理修复防洪沟、排水沟。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加强汛期监测,及早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

  2.乌恰沟地段。该区域地势落差大,植被稀少。近年来,曾发生多起洪水泥石流,造成交通中断。交通部门要在加固公路路基的同时,对山体边坡进行有效治理。在沟内中上游地段分阶段修筑孔状拦水坝,缓解洪水引发泥石流对道路造成的冲击。

  3.喀拉通克沟地段。由于拓荒耕地对自然植被造成破坏,暴雨期易引发泥石流,直接威胁下游砖厂。辖区政府要大力实施种草、植树等生态恢复工程,减少水土流失。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加强汛期监测,及早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

  4.县域内部分矿山及关闭矿山。因采矿前期未合理规划,尾矿乱堆乱放,采区复垦滞后和矿区所修简易公路造成边坡松动等原因,遇大量冰雪融化和暴雨,易引发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所属矿区要严格按照采矿设计采选矿,积极做好尾矿的集中堆存和回填工作;加固、加高尾矿坝,严防溃坝或渗漏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加大复垦工作力度,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加强汛期监测,及时消除隐患。

  5.后山宝玉石开采地段。属高山陡峭地形,因开采矿石后土地复垦较差,造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在汛期易形成泥石流和崩塌等地质灾害。相关部门要加强采矿区管理,坚决打击非法采矿活动,圈定危险区并挂牌警示,严防人员进入。大力实施种草、植树等生态恢复工程,减少水土流失。

  6.东沟额尔齐斯河两岸牧道。该区域是风景旅游区,人员流动量大,简易路一侧存在崩塌隐患,直接威胁到当地牧民、游客及过往车辆安全。交通、建设部门要提前对山体边坡及沿线的灾害点进行治理。辖区政府要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加强汛期监测,及时消除隐患。

  7.诺尔特阿苏牧道。牧道两侧山势陡峭,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直接危及牧民和牲畜安全。交通、建设部门要提前对山体边坡及沿线的灾害点进行治理。辖区政府要加强汛期监测,及时消除隐患,防止地质灾害发生。

  8.可可托海电站简易路。道路两侧山势陡峭,沿线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对电站、大坝、输电线路和过往行人、车辆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交通、建设部门要提前对山体边坡及沿线的灾害点进行治理。辖区政府要加强汛期监测,及时消除隐患,防止地质灾害发生。

  (七)青河县。地质灾害点194处,其中,崩塌点179处,泥石流点14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1处。主要灾害点分布如下:

  1.青河县第一煤矿。位于青河县以南青格里河中下游。由于历年开采,在地表形成了170余个塌陷坑,其直径为5-16米,塌陷区面积1.58平方千米,塌陷区距矿山居民住宅和阿热勒托别乡卡拉塔斯村较近,人畜在采矿区周围活动频繁。所属矿区应加强监测,圈定采空区,设立警戒线,挂牌警示,严防人畜进入。

  2.科克萨依金矿区。位于青河县青格里河中下游,距青格里河较近,在融雪期和雨季,易发生崩塌和泥石流。所属矿区要加强监测管理,加固、加高尾矿坝,严防溃坝或渗漏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加大复垦工作力度,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要求

  (一)加强防治体系建设,落实防治责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地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地区国土资源局。指挥部办公室下设抢险救灾、灾情监测评估、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治安管制、后勤保障、宣传报道、灾后重建等七个工作组,按照统一指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和各工作组要根据本方案,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工作方案,明确成员单位的具体任务。各县(市)人民政府也要建立建全相应机构,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做好有关准备工作,不断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

  (二)编制和落实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各县(市)人民政府要及时组织国土、建设、水利、交通、气象、民政、安监等部门制定和完善以灾害点预测、避让转移、人员避险和应急处置为主要内容的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对本地重点隐患区进行及早防治,对发现的灾害危险点登记建卡,并对其危险性进行初步判断,提出防范措施。

  (三)加强协调配合,切实做好预测监测工作。地区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加大汛期巡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及时上报,力争尽快解决,切实把防范工作做到灾情发生之前。各县(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好重大工程、交通沿线、旅游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及时对潜在的灾害隐患做出预测、预警和预报。要及时协调气象、安监、建设、国土、水利等部门加强联系,互通情报,确保及时了解雨情、水情等。同时,充分依靠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力量,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及时捕捉地质灾害的特征信息,为地质灾害的避让、治理、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对地区重点建设项目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监测。地质灾害预报一般由县级国土部门会同气象部门发布,紧急状态可授权监测人发布。

  (四)完善各项制度,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各县(市)要督促有关部门建立冰雪融化期和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两卡”发放制度和灾情应急调查制度,并认真抓好督促落实。在汛期前组织有关人员对主要居民点、交通沿线、中小学校、旅游景区、重要矿山等所在地进行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对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或群众提供的灾害信息,要迅速组织力量赶赴现场调查,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逐级上报灾情,及时发布灾害应急状态。地质灾害的应急准备工作,按时段和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可分为四种状态:

  一是IV级响应,颜色定为蓝色,时间为每年11月初至次年3月底,为平时的正常待命状态,主要任务是开展日常监测、组织宣传培训、编制年度防灾方案和维护应急反应设备。

  二是III级响应,颜色定为黄色,时间从每年4月开始,进入汛期的预警状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3级,主要任务是地质灾害隐患点检查、巡查,国土部门要安排24小时手机值班,各种应急反应设备进入待命状态,要加强群众监测网络及专业监测网络的监测工作。

  三是II级响应,颜色定为橙色,异常融雪、降雨的警戒状态,融雪、连续降雨或暴雨期间应延长至雨后3日,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4、5级,主要工作任务是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检查、巡查,及时向分管领导、相关部门送达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国土部门要坚持24小时值班,群众监测网络及专业监测网络要进一步加密监测。

  四是I级响应,颜色定为红色,灾害事件的应急状态,出现明显地质灾害险情,应发布临灾预警信号,启动应急预案,逐级上报灾情。同时,派出应急分队,积极参与抢险救灾。

  (五)周密部署,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是识别危机,判断灾情。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在接到灾情预警或灾害报告后应紧急会商,决定是否组建地质灾害救灾现场指挥部及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做好救灾各项准备工作,并按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灾情。

  二是紧急避让,控制灾情。首先应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组织避灾疏散,防止灾情扩大,组织干部、群众进行自救互救,平息谣传或误解,维护社会安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对灾区实行特别管制,或向灾区派出工作组,协助灾区政府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三是布置应急监测。应针对灾害的实际情况,布置应急的监测,对灾害的形成条件、引发因素进行调查,为排除险情、减轻灾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四是按应急预案各专业小组职责,部署有关部门及救灾队伍的任务和措施。

  五是追踪灾情发展及救灾措施贯彻落实的反馈信息,评估救灾措施的效果和质量,追踪决策并予以合理修正。

  (六)提前谋划,做好抢险救援的组织和准备。各县(市)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财政预算,确保地质灾害监测、应急调查等需要。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防汛抗旱的重要内容,在防灾物质准备上应统筹安排。由于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山区,交通、通讯条件多为不便,抢险救援力量、装备等较为薄弱,因此当地人民政府应在第一时间组织、动员基干民兵及受灾地村民抢险、自救,并根据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通过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请求当地驻军、武警部队等力量参与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应开展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基本知识培训,并进行训练演习。在临灾应急状态时,要组织人员值班管理,保证救援力量随时投入抢险救灾。

  附件:

地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人员名单

  指 挥 长:邓章武(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

  副指挥长:简庭卫(行署副秘书长)

成 员:

李玉新(行署副秘书长、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

任、地区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

宋 柯(行署副秘书长、地区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

王 波(行署副秘书长、地区水利局局长)

黄天翔(地委宣传部副部长)

张新泰(地区国土资源局局长)

唐海基(地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买卫杰(地区财政局局长)

巴合提。夏米西(地区建设局局长)

阿依恒。阿斯勒汗(地区教育局局长)

马合苏尔。艾力甫(地区畜牧局局长)

哈德别克。库西肯拜(地区林业局局长)

王克勇(地区交通局局长)

哈吉木拉提。赛依提汗(地区民政局局长)

张治华(地区卫生局党组书记)

史发强(地区旅游局局长)

郭 城(地区气象局局长)

高 明(地区公安局副局长)

王 勇(地区消防支队支队长)

  地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地区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张新泰(兼),副主任:段守礼(地区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下设抢险救灾组(公安消防部门牵头)、灾情监测评估组(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组(卫生部门牵头)、治安管制组(公安部门牵头)、后勤保障组(民政部门牵头)、宣传报道组(地委宣传部牵头)、灾后重建组(建设部门牵头),按照统一指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主题词:经济管理 地质 灾害 方案 通知

  抄送:地委办公室,地区人大工委、政协工委办公室,地区纪检委办公室。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梓墨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