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意见

银政发[2011]31号

颁布时间:2011-03-13 14:22:29.000 发文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民政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两化”融合,对深入实施我市“兴工强市”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为原则,围绕产品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产业衍生四个层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生产过程、外部关系管理等各个层面上的应用、渗透和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具有银川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加强对全市“两化融合”工作的统筹规划,形成和完善指导全市的工作机制和规划方案。根据产业门类和区域发展的特点,形成各有侧重的推进策略。

  2、点面结合,典型示范。集中产业发展资源,突出重点产业,聚焦重点企业,推进重点项目,形成典型案例,通过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推广效应。

  3、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政府引导,激发企业内在动力,促进企业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有较大提高,作用效果明显增强,工业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大幅提升,节能降耗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领域普及应用,生产控制过程中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8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普及率达到95%以上,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软件、办公管理软件使用率达到95%以上,企业资源计划(ERP)等软件使用率达到60%以上;企业研发设计过程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软件使用率达到60%以上。企业生产过程中,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数控(CN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技术应用率达到60%以上,电子商务广泛应用。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1、推进信息技术与研发设计融合,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等技术融入研发设计的各个环节,优化研发设计手段,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附加值,促进产品升级和更新换代。

  2、推进信息技术与生产过程融合,促进工业精细化生产。积极推进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数控(CN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技术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和生产控制的智能化、精准化,促进精益化生产。

  3、推进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融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普及财务管理(FM)、办公自动化(OA)等基础应用软件,重点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知识管理(KM)、企业资产管理(EAM)等软件的有效应用,促进企业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实现企业管理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集成,提高企业综合效益。

  4、推进电子商务与采购和营销体系融合,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推动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普遍建立完整的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广网上交易、支付及物流的一体化集成,提升企业采购和营销效率。

  (二)加快推进信息化改造优势特色产业步伐,提升产业竞争力

  1、能源化工行业。积极推广实用的信息技术,重点是利用分布式控制系统、现场总线系统等控制技术和设备,使主要能源化工产品的生产流程自动化、智能化,实现生产信息在车间的集成,确保能源产业高效、安全生产,提高能源化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

  2、发酵及生物制药行业。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模拟试药系统,加快新药研发进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产业,重点推广应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实现发酵罐、生产工艺的计算机控制,全面提升药品安全的检测、控制水平。

  3、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产业。重点推进产品质量控制系统与可追溯系统的建设,提升食品生产的检测、控制数字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原料检测、采购、生产、配送、库存、产品出厂检、销售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改善质量安全保障条件,打造安全放心食品。

  4、机械装备及再制造业。鼓励使用实用化大型铸、锻、焊及热处理模拟仿真的虚拟设计制造技术,推广集成制造、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精密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广泛采用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故障诊断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5、羊绒制品及纺织产业。重点推广信息集成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提高设备工艺控制精度。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网上贸易额。积极采用人体数码扫描技术和裁剪缝纫自动组合技术,实现服装设计和制造的集成化,提高服装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生产的能力。

  此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和渗透作用,推进信息技术在新能源装备制造、葡萄酿酒、电子信息、新材料、家具装饰业的深度应用,实现面向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服务。

  (三)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全面应用,促进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

  1、推进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在高耗能行业的应用。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优化工业生产流程,限制或者淘汰能耗高的老旧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2、推进绿色生产信息技术在高污染行业的应用。重点推进建材、造纸、化工等高污染行业生产工艺流程的信息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

  3、加快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工业园区的能源资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广泛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建立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信息系统,对能源资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指标进行实时远程自动监测预警和控制。

  三、重点工程

  企业健康体检工程。与用友软件宁夏分公司联合推进“中小企业健康体检计划”,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研发设计等环节,每年为30家左右企业做健康体检。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把脉,为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龙头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在重点行业、重点园区的 “一强四优五新”产业中选取10家信息化建设先进典型企业进行试点示范,使信息化覆盖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通过典型示范,不断引领全市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中型企业信息化改造工程。重点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工业生产过程、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等领域,从不同行业筛选10家某一领域信息化建设先进典型企业进行试点,分行业领域重点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小型企业信息化普及工程。加强对全市小企业的财务、办公等基础软件普及力度,每年为30家小企业推广普及财务、办公等基础软件扫盲工作,逐步提升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信息化培训工程。委托专业信息服务机构,联合举办多种形式的信息化讲座、论坛、成果展示和现场会。定期举办信息服务培训班、信息化发展建设的高层沟通会及实地考察,全面提升企业及相关部门的信息化认知水平。

  银川中小企业在线资信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银川中小企业在线资信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平台作用的发挥,为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企业展示、电子商务、人才招聘、以及企业做好自助建站、学习培训、SAAS(在线软件租赁)等全方位信息技术服务,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通过实现政府扶持、企业自主营运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其逐步打造成西北乃至全国的特色化、专业化的公共平台。

  银川市社会能耗分析预警及调控预案管理平台。系统有效整合政府管理部门、节能监察机构、用能单位三方面的信息资源,建设集能源利用综合评价、能源效率分析、行政职能管理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通过搭建监测平台、无线终端手段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区域性和行业性能源实时监测与预测预警、能源消耗数据、汇总分析等及时准确的动态监测。实现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月度数据报送,县(市)区和市两级审核,两级分析功能,便于及时快捷掌握重点指标和详细情况。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推进“两化”融合的工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市 “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 “两化”融合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也应成立“两化”融合领导小组,结合本区实际,加快制定具体操作措施和办法,在全市形成促进“两化”融合发展的合力。

  2、完善咨询决策机制。建立覆盖政府、行业专家、协会、中介组织、科研院所和风险投资企业负责人等组成的“两化融合”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协调交流会议。加强对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为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3、营造良好发展氛围。进一步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宣传力度,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及时总结和推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技术成果和成功经验,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和积极参与两化融合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两化”融合资金投入力度

  1、推进“两化”融合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强化企业投资主体意识,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鼓励企业加大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资金投入。

  2、设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从市工业扶持资金中设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两化”融合重点项目,支持有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项目的发展,扶持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应用;主要用于重点企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技术创新项目、示范工程、信息网络及信息平台建设、信息化关键技术开发与推广项目的资助、贴息和奖励。

  (三)抓好“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作

  1、选择示范企业和重点项目。采取企业申报,各县(市)区推荐,专家评估,领导小组审定的程序,精心选择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基础较好的企业和项目。

  2、推进“两化”融合试点和示范建设。根据“两化”融合示范标准,在选择示范的企业和项目进行试点示范。建立一批“两化”融合试点和示范的行业龙头企业、能够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进行信息技术改造的核心企业、生产性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发育较好的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点面结合的推进格局。

  3、总结推广试点示范经验。总结“两化”融合试验区成功经验,形成“两化”融合试验示范典型案例,在全市进行推广。

  (四)加强“两化”融合专业人才的培训

  1、建立健全信息技能技术培训认证体系。鼓励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面向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培养相关人才。支持有关信息技术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推进与行业应用结合的信息技术教育。鼓励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企业开展针对产业应用的信息化知识与技能培训。

  2、委托专业机构培训。政府委托专业信息服务机构,联合举办多种形式的信息化讲座、论坛、成果展示和现场会等,重点提高政府和企业管理人员信息化专业知识及技术水平。

  3、参观学习交流。有计划的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参观考察本地和外地“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及有关软件企业,每年不定期举办信息化发展建设的高层沟通会,为企业导入先进的管理思想,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五)培育信息技术推广中介咨询服务机构

  1、遴选中介咨询服务机构。通过招标形式,选择、培育一批有资质、有信誉、成熟实用、售后有保障的软件提供商,鼓励其在培训、咨询、方案推介、软硬件选型、设备租赁、网络安全等方面开展信息技术服务,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本地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和集成商、专业咨询与外包服务队伍,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提供技术支撑。

  2、推广行业共性信息技术平台应用。支持大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部门独立出来,发展成为面向全行业服务的信息技术支持中心,引导行业内大企业联合建立服务全行业的共性信息技术应用平台,构建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体系。

  3、推动“两化”融合供需对接。根据行业特点和分类指导原则,研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推动生产制造企业和信息技术企业开展对接,推广应用成熟的技术、方案和服务。

  (六)完善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

  1、建立综合考评体系。以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为基本衡量标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的评估和引导。对列为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应用示范、试点的企业实施动态管理和科学考核,并逐步将企业“两化”融合进程作为市“小巨人企业”评选条件之一。

  2、建立激励机制。发挥“两化”融合专项基金的引导扶持作用,每年针对推进“两化”融合不同环节和领域,组织实施“两化”融合工作,树立一批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对在推动“两化”融合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合力。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梓墨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