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划成本法下,企业为了简化日常核算工作,会预先设定材料等存货的计划成本。这个计划成本是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和当前市场情况估计出来的,它与实际成本可能会有所差异。期末时,存货的价值需要调整到其实际成本来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
具体来说,在计划成本法下,期末存货价值的反映过程如下:
1. 确定期初存货的实际成本:这是上一期结束时已经计算出的存货实际成本。
2. 计算本期购入材料等存货的计划成本总额,并记录在相关会计科目中。同时,对于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超出或低于计划成本的部分(即材料成本差异),需要单独设置“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进行核算。
3. 期末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存货价值:首先计算出当期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率,然后用这个比率乘以本期发出的材料数量对应的计划成本,得出应分摊给已销产品的材料成本差异。这部分差异将从“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转至相应的成本费用类科目。
4. 调整后的实际成本即为期末存货的价值。如果期末有剩余未使用的材料,则需要根据调整后的实际成本计算出这些材料的期末余额,并在资产负债表中正确反映。
通过上述步骤,即使日常核算采用计划成本法,企业也能确保其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存货的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