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正文

每日一学(2012.12.11)

2012-12-11 09:46  【 】【打印】【我要纠错

【考点精讲】

存货成本的确定(初级会计实务

存货应当以其实际成本入账。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1)存货的采购成本一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其中,采购价格是指企业购入的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其他税金是指企业购买、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发生的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是指采购成本中除上述各项以外的可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2)存货的加工成本是指在存货的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追加费用,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3)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企业设计产品发生的设计费用通常应计入当期损益,但是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应计入存货的成本。

注意: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如果进货费用金额较小也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存货的来源不同,其实际成本的构成内容也不同。具体说:

①购入的存货,按买价加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和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以及其他费用,作为实际成本。

②自制的存货,按制造过程中的各项实际支出,作为实际成本。

③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以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以及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和保险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

注意: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在存货采购入库后发生的仓储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疑难问题解答】

终止劳动合同与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的支付(经济法基础)

解答:在“终止劳动合同”以及“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保,劳动者解除合同”的情况下,经济补偿的计算,不包括2008年之前的工作年限。在“其他解除合同”的情况下,经济补偿的计算,包括08年之前的工作年限。

比如:2009年9月1日,张某发现甲公司未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当日通知甲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张某自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在甲公司工作,张某的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那么此时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是“2008年1月1日—2009年9月1日”。比如:2009年9月1日,甲公司主动与劳动者张某解除劳动合同。张某自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在甲公司工作,张某的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那么此时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是“2001年1月1日—2009年9月1日”。

【易错易混辨析】

“在途物资”和“材料采购”的具体运用(初级会计实务)

解答:在途物资是用于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贷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物资的采购成本。

材料采购是企业在计划成本法下核算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的会计科目。方法不同选择不同的科目进行核算。

计划成本法下:

购买材料: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入库时: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或借方)

计划成本法下是要通过材料采购科目核算所购材料的实际成本,然后入库后再转入原材料科目,未入库的仍旧在材料采购科目核算。

实际成本法下:

购买材料尚未入库的: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收到时: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如果购买后原材料直接入库,那么核算的时候就直接通过原材料科目核算,不必通过在途物资科目核算,也就是说在途物资科目核算的是实际成本法下在途的原材料的成本。

【历年考题剖析】

方某工作已满15年,2009年上半年在甲公司已休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5天;下半年调到乙公司工作,提出补休年休假的申请。乙公司对方某补休年休假申请符合法律规定的答复是( )。(经济法基础-单选题-2010年)

A.不可以补休年休假

B.可补休5天年休假

C.可补休10天年休假

D.可补休15天年休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年休假的规定。根据规定,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另外,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本题中劳动者上半年已经享受5天的年休假,所以下半年在新单位只享受5天的年休假。

点评:年休假的规定中,工作年限的累计,是“不限于同一单位”的。

不过如果劳动者是在一年内,后半年跳槽到了新单位,那么就不能完全享受年休假了。

根据规定:对于在新单位的年休假,根据规定: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前款规定的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比如:甲在A单位工作了2年半,在2009年7月1日开始到B单位工作,假设09年甲的年休假本来应当是10天,但是甲在新单位仅仅工作了半年,所以不能完全享受10天的年休假,而是享受5天,因为甲在B单位工作天数是一年的一半,那么享受的年休假也是一半。

【答疑精华】

请问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商品进销差价这个科目啊?它的会计分录又是怎么做的?我该怎么来理解呢?(初级会计实务)

解答:对于从事商业零售业务的企业(如百货公司、超市等),由于经营的商品种类、品种、规格等繁多,而且要求按商品零售价格标价,采用其他成本计算结转方法均较困难,因此广泛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平时商品的购入、加工收回、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

本期已销商品的实际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期末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