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新闻】
1、收入分配改革将涉工资税收
今年10月,国务院提出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在年底前完成。日前有媒体获悉,即将出台的方案已经重点锁定了工资制度、税收制度、央企收入上缴三大内容,但方案的对外公布时间尚未确定,制订并不意味着马上公布,最可能的时间是明年3月。等方案出台后,各大相关部委和各省将相继制定实施细则。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工资制度改革将结合收入倍增计划共同推进,“在这种环境下,收入倍增计划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此外对于方案的总体思路和想法,将长期保持一致性,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据悉,总体方案将只是框架性的文件,“不会很详细”。今后涉及工资、税收以及利润上缴的问题,将由具体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细则。此外,各地也要相应制定实施细则。此前多个省市都表示要根据收入分配总体方案来确定本省市的收入倍增计划。
2、研究称中国宏观税负逐年升
“中国宏观税负呈现逐步上升趋势,中小口径的宏观税负缺口逐渐拉大”。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日前发布《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2012》,提出这一判断。目前,国际上通常以一定时期(如一年)政府集中的税收总量或税收和非税收入总量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测算、衡量一个国家的宏观税负水平。社科院的这份报告分别采用中小宏观税负口径做了纵向对比,其中,小口径的宏观税负只体现税收对GDP的比例,不含其他行政性处罚的费用、款项,中口径宏观税负则体现财政收入对GDP的比例,不仅包括了税收,也含有罚金、费用等其他行政收入。结果显示,2000年小口径的宏观税负与中口径宏观税负分别为12.7%和13.5%,而2011年,小口径的宏观税负为19.0%,中口径的宏观税负水平为22.0%,两种口径的宏观税负都有明显的上升。
3、许善达刘尚希激辩房产税
近日,凤凰财经年会在京召开,当天房产税成为与会嘉宾讨论热点。支持者认为,房产税可变成一种房产调节税,主要针对多套房和高档住房。不过反对者认为,房产税并不具有实用价值,同时对替换土地财政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作为支持者,财政部财政所副所长刘尚希提出了房产税三步走的策略,他认为第一步应进行房产税试点,“让大家关注评判,房产税怎么推进,收到什么样的成效”,第二步就涉及到房产税的定位,应把房产税定位为房产调节税,主要发挥调节功能,“调节住房资源配置和消费,主要针对多套房和高档住房,而不是针对普通老百姓”,要对所有国民征收房产税,目前是不现实的。第三步,刘尚希表示应该把房产税这种调节税变成国民税,“也就是普遍征收,但这还需要我们收入水平提高”。
不过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认为,房产税应该对增量征税而不是存量征税。他认为应该停止房产税试点,在房产交易时确定一个税率,“这个税率用在房产的销售环节,房产增值的时候开征税收,这样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他表示,当初打算用房产税替换土地财政的想法不现实,迄今为止施行房产税试点的重庆上海两地征收的房产税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