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精讲】
“国际化行为”的理解(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全球化战略,是指在全世界范围生产和销售同一类型和质量的产品或服务。企业根据最大限度地获取低成本竞争优势的目标来规划其全部的经营活动,它们将研究与开发、生产、营销等活动按照成本最低原则分散在少数几个最有利的地点来完成,但产品和其他功能则采取标准化和统一化以节约成本。全球化战略更加集权,强调由母国总部控制。
多国化战略,是指一个企业的大部分活动,如战略和业务决策权分配到所在国以外的战略业务单位进行,由这些单元向本地市场提供本土化的产品,从而把自己有价值的技能和产品推向外国市场而获得收益。它采用高度分权的方式,允许每个部门集中关注一个地理区域、地区或国家。
跨国化战略,当一个企业在许多国家从事经营,但总部仍设在其所在地时,即称为跨国成长。为此,它们一改以往那种仅由母公司向分布在外的子公司输出经营才能和产品的做法,而是在全部企业之间互相转让与推广竞争优势。跨国化战略是让企业可以实现全球化的效率和本土化的敏捷反应的一种国际化战略。
【疑难问题解答】
单位给职工个人报销电话费(因工作需要),是否需要在福利费开支并代扣个人所得税?(税法)
解答:因工作需要报销电话费,目前总局没有明确。但是实际中,这部分征收个税不是很合理,所以,有的地方税务机构明确本地的扣除政策,比如《大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讯制度改革取得补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大地税函[2008]251号)明确,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讯制度改革而以现金、报销形式取得的补贴收入、通讯费、大连市行政区域内的交通费等均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标准内的公务费用(仅指第二条列举的费用),可凭真实、合法的票据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公务用车费用每人每月不得超过1800元。实际发生额不超过1800元的,按实际发生额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实际发生额超过1800元的,其余额不得结转到以后月份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重庆市地方税务局关于通讯补贴收入个人所得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渝地税发[2008]3号)明确,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及社会团体因通讯制度改革,按照一定的标准发放给个人的通讯补贴收入,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按月发放的,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不按月发放的,分解到所属月份并与该月份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计征个人所得税。公务费用的税前扣除标准确定为每人每月400元(含400元),在此标准内据实扣除。
所以,单位给职工个人报销电话费能否税前扣除,需要结合当地政策掌握。
【易错易混辨析】
1.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修理以及改良的区分(会计)
(1)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是指以新的固定资产替换到期报废的旧固定资产、或以新的技术装备对原有的技术装备进行改造,提高了固定资产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因此,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应予以资本化。
(2)固定资产修理是指保持固定资产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行为,如添加润滑油、清洗机器、更换小部件、喷漆等。固定资产修理不会增加资产的经济利益,也不会提高资产的效率,其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费用。如果修理费用的发生不均衡,而且数额较大,可以采用待摊或预提的方法。
(3)固定资产改良是指企业为了改进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而对原有固定资产进行技术改造,使固定资产在原来基础上增添新的功能,增加了价值,延长使用年限。如对原机器设备进行改装,对房屋建筑物进行易地重建等。固定资产的改建、扩建也称之为固定资产改良。一般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与固定资产改良可以混用。
2.哪些争议或纠纷不能适用《仲裁法》(经济法)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不能适用《仲裁法》的包括:
(1)与“人身”有关的;包括: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等纠纷;很明显,这些都是属于“人身关系”的,不是“合同纠纷和财产关系”。
(2)行政争议;
(3)劳动争议;
(4)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注意,上面第3、4点,即劳动争议与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可以依法采取仲裁方式,但不能适用《仲裁法》,而是适用其他法律规范。
3.一般诉讼时效期间(1年、2年)与最长诉讼时效20年的关系(经济法)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诉讼时效都先要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算起(1年、2年、4年),但据此计算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日不能超过“从侵害行为发生之日起20年”。
也就是说这里的“20年”是个大框框,在这个框框内,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诉讼时效,并且可以中止、中断。但如果超出了这个大框框,就要以20年期限届满那一天为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日。
【历年考题剖析】
在评价自身作出的职业判断是否适当时,下列各项中,A注册会计师认为应当考虑的有( )。(审计-多选题-2011年)
A.作出的判断是否反映了对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的适当运用
B.作出的判断是否有具体事实和情况所支持
C.作出的判断是否与截至审计报告日知悉的事实一致
D.作出的判断是否可以用来降低重大错报风险
答案:ABC
解析:评价职业判断是否适当可以基于下列两个方面:(1)作出的判断是否反映了对审计和会计原则的适当运用;(2)根据截至审计报告日注册会计师知悉的事实和情况,作出的判断是否适当,是否与这些事实和情况相一致。注册会计师需要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运用职业判断,并作出适当记录。对此,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了解在对重大事项得出结论时作出的重大职业判断。如果有关决策不被该业务的具体事实和情况所支持或者缺乏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职业判断并不能成为作出决策的正当理由。
【备考提示】
股票股利(财务成本管理)
(1)发放股票股利时,先要从未分配利润中转出需要发放的股票股利的金额,再按股票面值增加股本,差额作为资本公积的增加额,由此可知,发放股票股利不会对所有者权益总额产生影响,但会影响所有者权益的结构。
(2)资本公积转为股本,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之间的调整;与股票股利相比,共同点是都可以使得股东具有相同的股份增持效果,但未增加股东持有股份的价值;不同点是股票股利来自未分配利润,股东需要交纳所得税。
(3)如果盈利总额不变,市盈率不变,则:发放股票股利之后,每股收益=发放股票股利前的每股收益/(1+股票股利发放率);每股市价=发放股票股利前的每股市价/(1+股票股利发放率)。
(4)股票股利和转增都会增加股数,但每个股东持有股份的比例并未改变,导致每股价值被稀释,使股票交易价格下降,在除权(除息)日,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除权参考价=(股权登记日收盘价-每股现金股利)/(1+送股率+转增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