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0 苹果版本:8.6.90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投融资决策中的心理陷阱:兽性的冲动与恶性增资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 2016/08/16 09:21:04  字体:

导语

财务板块中投融资的应试章节往往突出计算的特征,而在实践中,如何克服人类固有的决策心理陷阱,从而让具有独立性的计算模型彰显价值,这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投融资决策中的心理陷阱:

兽性的冲动与恶性增资

传统的财务教科书都是站在理性人的角度上探讨投融资问题,而事实上,人类会普遍高估自己的理性从而陷入哈耶克所定义的致命的自负.纵观企业的生存史,灾难往往是在企业最春风得意的时候埋下的祸根。当企业资金短缺时,企业所有的资源都聚焦在如何增加企业的流动性问题上,这往往会上下通力解决问题;而当企业资金充沛时,投资的冲动会让企业一脚油门急不可耐地进入,而后又是一脚刹车,因为进去了才知道有多少问题没有考虑到,但这个时候,回旋的余地已经非常有限,路径依赖已然形成……

一个失败的投融资项目如果在事后进行分析,其可能原因往往纷繁复杂,然而,如果从心里陷阱的角度去剖析,则会发现它们往往具有非常大的共性。

陷阱1:先入为主与自我巩固

通过投资扩张自己的商业帝国是根植于每位企业家内心的一种原始冲动,专业上定义为Animal Spirit,翻译过来是兽性的冲动.当然,决策者从来不会在决策之前就是想糟蹋财富,但是人类的谨慎与谦卑在这个时候已经淡化,兴奋与乐观情绪占据了大脑主要的活动区域,过去成功的经历甚至感觉都被不自觉的移植过来,更多的潜在项目都变得熠熠生辉。而一旦决策者对某个项目已经心有所属,他就会不自觉的去寻求支持性的证据,而排斥否定性的意见,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一个人的观点一旦形成,将会自动进入到一个自我巩固的阶段。这就如同当你第一眼看一个人很顺眼的时候,你就会越看越顺眼,而当第一眼看一个人很讨厌的时候,你就会越看越不爽。如果不能有意识的去回避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公平地对待不同渠道的信息,决策者会很容易刚愎自用且过度自信。也正是这个原因,决策者带领一个企业连续成功是非常困难的,管理学上把它解释为赢者的诅咒,成功者往往会被成功所诅咒。因此,要超越它就需要有自我否定的格局,然后才可能借助独立的竞争性意见机制使偏见得到纠正。

陷阱2:英雄所见略同与马后炮

当决策者意识到决策中心理陷阱的危害时,一定要有大智慧去回避不该发生的错误。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对潜在项目的个人看法不要过于急促的形成,尊重独立的分析意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做出最终决策之前,一定不要流露出个人的意见偏好,否则得到的都是你想要的。因为,今天能够在领导者身边参与决策的人,都是人中龙凤,他们最厉害的能力之一就是不间断的处理领导散发出的残留信息,从而推测决策者的个人看法,你偏好什么,我就给你什么,因为在同样面临未来不确定的环境时,迎合领导意见比否定领导意见带给自己的政治风险要小得多。因此,很多时候,英雄所见略同与马后炮的拍马屁只有时间先后差别。事前的附和美其名曰英雄所见略同,事后的附和则被不屑地称为马后炮,其实,这可能只是迎合领导的功力深浅的问题。

陷阱3:可行性分析与不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往往被看作是一个项目论证的有效机制,但在实践中,可行性分析的独立性难以得到必要的保障。一旦可行性分析缺失了独立性,它就将被沦为决策者偏见的帮凶。从财务学的角度来看,分析一个项目的可行性,无论用什么指标进行计量,都必须融入分析人员的职业判断,而一旦独立的职业判断被偏见所诱导,因压力而屈服,可行性分析报告则更多的是为了迎合判断而不是提供判断的依据。正是这个原因,很多企业在进行项目论证的时候,往往采用AB角制度,也即一个团队专门做可行性分析,另一个团队专门做不可行性分析,两个团队之间需要设立防火墙,也即不要相互沟通,并且这两份分析报告最好同时提交给企业的决策团队,而不要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先后差别,否则此时产生的先入为主的偏见也有极大可能伤害后期的判断。

陷阱4:集体负责制与法不责众

当周边的人与决策者的看法保持高度一致时,项目投资就成了组织的一致看法。当通过一项已经得到大多数人认可且领导者认同的决议时,企业的风险治理机制这时会形同虚设。特别的,当这个企业组织的产权又不甚清晰时,集体负责制的危害是巨大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集体负责制,其实可以将集体负责类同于集体不负责,它就等于法不责众,最后就算出了问题,也是不了了之。在项目决策上,一个更好的制度安排应该是集体决策个人负责,对于决策者而言,所有人的意见都应该倾听但不一定遵从。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拍板的人其个人责任更明确时,对个人偏见的制约和可行性分析的尊重将得到更好的关注。

陷阱5: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

企业的决策没有多少改错的机会。一旦上马,想回头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当一个本不该上马的项目在领导者的促进下开始实施之后,即使已有信息反馈了不良结果的出现,沉没成本仍旧会严重影响后续决策的质量。经典的财务原理告诫我们,沉没成本是决策的非相关成本,决策者应该考虑的是未来可影响的成本支出,也即机会成本。然而,人从来都不是完全理性的。沉没成本越高,项目继续增资做下去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每个人都倾向于用今天的行为来证明自己过去的判断是对的。所以巴菲特说,当一个人发现自己正陷入一个洞中的时候,首要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继续挖了。但是,谁愿意在这个时候收手呢?

陷阱6:恶性增资与承诺升级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当项目出现不良信号而决策者的责任越大,则越容易出现恶性增资的现象。这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决策者不仅会考虑项目的经济损失,在可以想象的某些情形下,更会关注个人政治资本的耗散。而随着沉没成本的累加,责任人在损失厌恶的情绪下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风险偏好,这将导致承诺升级。经典的现金拍卖实验生动地演绎了这个过程:200元的标的,10元起拍,每次出价只能加10元,出价最高者得之且跟随者也必须付出自己最后一次的出价金额(这笔钱并不归出价最高者),最终200元现金以600元成交。这就是承诺升级下的恶性增资,游戏化的实验揭示了血淋淋的现实。

如何避免致命自负下的路径依赖?

投融资活动中非理性行为的冲动,需要一个良好的治理机制才能有效抑制。而一个好的治理机制就是能够用一群人去纠正一个人犯错误,这需要组织的智慧。然而,组织的智慧不是一天积累起来的,它需要一种谦卑的品性才可以吸纳竞争性的观点,而这种优良禀赋首先必须在组织的领导者或决策者身上植入,组织的能力才有可能改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所有事前的分析都需要经受实践的反馈并做出积极的调整。好的投资逻辑需要有精益思想的滋润,那就是快速迭代,迅速且廉价的失败,获取真实信息,而后选择正确的道路,创造价值并获得增长。(作者简介:刘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注于财务思想与商业构建之间的交叉研究。)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泥巴姐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 京ICP证0304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