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接收最新考试资讯
及备考信息
《会计》科目第二章 金融资产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
1、交易费用不计入成本
2、持有期间的分红、利息------投资收益科目
3、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置时转入投资收益
4、处置时投资收益=净售价(售价-出售时的交易费用)-初始入账成本
5、累计投资收益包括:交易费用、持有之间的分红、利息、处置时的投资收益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
1、内含报酬率:内插法计算(以后学的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分期购买、应付债券、分期付款购买商品都能用到)
妮妮补充:以教材29页例题为例
59*(P/A,r,5)+1250*(P/F,r,5)=1000-------------------1
考试时会给出(P/A,9%,5)=3.8897 (P/A,12%,5)=3.6048
(p/f,9%,5)=0.6499 (P/F,12%,5)=0.5674
差值计算
59*(P/A,9%,5)+1250*(p/f,9%,5)=1041.87--------------------2
59*(P/A,12%,5)+1250*(P/F,12%,5)=921.93--------------------3
(r-9%)/((1000-1041.87)=(9%-12%)/(1041.87-921.93)
R=10%
其实就是个一一对应成比例的问题
2、入账成本含交易费用
3、摊余成本和投资收益的计算
妮妮补充:分期付息债券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收回的投资(分期付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如果有减值,还要减去减值部分。如果有本金的偿还,还要减去本金的偿还部分。
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4、减值准备:
可收回价格=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折现率是上面的内含报酬率(强调与固定资产确认可收回金额不同)
减值后的利息收益=新本金*旧利率
减值后价值恢复,注意转回后的账面价值不应当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金融资产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取得时债券投资参照持有至到期投资,股票投资参照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不具有控制的那种情况的成本法)
2、债券投资后续计量
如何确认公允价值变动:先算累计的增减值,再看已经确认了多少,再补差额
例如:今年年底债券摊余成本8元,公允价值10元,此时会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
第二年,年底摊余成本9元,公允价值13元,差额4元,以前已经确认了2元,现在再确认2元。
3、减值
资本公积由暂时损失转为正式损失,算出总的损失有多少,当初资本公积有多少,需要再追加或者减少多少。
4、处置时: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每期末公允价值变动、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形成的资本公积)
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界定:
妮妮补充:
①企业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持有对被投资单位在重大影响以上的股权,应当作为长期股权投资,视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企业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持有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股权,应当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②企业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权(不包括股权分置改革中持有的限售股权),对上市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将该限售股权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
套餐D大额券
¥
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