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新闻:财会资讯财经资讯财税资讯审计资讯考试动态: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各地动态: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古山西更多

首页>会计资讯>财税资讯> 正文

侯宁:调印花税带来的跳水只是调整的开始

2007-5-31 8:54 新京报 【 】【打印】【我要纠错

  久违的“跳水”行情在昨日上演。对新股民而言,这是噩耗;对中国经济和股市而言,却是好事。因为这才是最好的“风险教育”,因为中国股市即便是传说中的“负板虫”,也断然担不起“入市必赚”这副超级担子。

  当然,有人会把原因归结到财政部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上,有人甚至诙谐地声称,正是因为财政部来了次突袭式的“半夜鸡叫”,才让大盘跌得如此之惨。但事实上,市场应该感谢监管层才对,因为正是基于爱护市场的初衷,政府才没动用资本利得税这样的大棒。

  管理层对股市已经足够宽容了,否则,哪里会有杭萧钢构的“治理之耻”,哪里会有所谓“垃圾股行情”,更不会有风险警示者被人嘲为“黑嘴”这样的中国式股市闹剧。

  甚至,经济学家韩志国可以在近期的一个“市值研讨会”上公然质问左小蕾和股民的关系,似乎警示风险便是“与人民为敌”,搞得“微笑着”的左女士也不得不提到法律高度来应对。

  笔者并非完全同意左女士的观点,但她敢在股市泡沫横飞之时不断示警,却是需要勇气的。股市涨跌所关系的已经不是简单的行情问题,而日日飞涨的行情背后正是各类资本嗜血成性的世纪博弈。

  这些,都是股市极度过热的标志,都是股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标志。毕竟,宏观调控了两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贸易顺差等等都还在“发烧”状态,毕竟,楼市的泡沫还在高处飞舞;毕竟,通胀的势头随着肉价的开涨已经咄咄逼人。

  对此,监管层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动辄祭出“人民日报社论”一样的行政化大棒,而只是一次次温和调息,一次次“书面示警”,一次次个案打击以示风险。然而,温和调控的累积效应终归是需要时间的,而大盘在涨且一直在涨的事实,让许多人在潜意识里强化了“入市必赚”的预期。似乎每天一觉醒来,只会咧着嘴看到“红旗飘飘”,只会看到“风卷残云过大关”的诱人春色。

  然而,经历过熊市考验的老股民大都清楚,也就在这时,暴跌的种子已经开始生根发芽,调整不远了。也正是基于这一判断,笔者才在5月23日第一次明确提出“部委博弈声中展开中级调整”。

  调整便意味着部分人的损失,清醒的投资者应该知道,如此调控措施的推出是中央政府“全国一盘棋”战略中的一环,并非财政部所能单独决定。况且,此前的一系列警示都已明确表明,调控股市势在必行,中国经济还担不起暴涨暴跌的后果。

  也许有人会联想到前一段热炒的“QFII阴谋论”,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看多言论。但只要对资本属性和中国改革开放大趋势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第一,QFII当然想抄底,赚钱谁不想?第二,金融开放是大势所趋,这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将越来越融入国际资本大家庭,我们能限制住外国资本的介入吗?

  第三,断言QFII踏空了才唱空股市甚至断言这是外国集团的“阴谋”也是漏洞百出。试想,在股市大涨了数倍之后唱空股市难道不是很正常吗?莫非天天喊涨才叫正常?再说,中国股市的未来取决于其自身的质地,取决于上市公司业绩,取决于其市场游戏规则是否健全,这才是我们要着力夯实的,如此,即便在股指大涨后我们也会心安理得。

  本次以“跳水”姿态展开的调整是正常的,每一个做好风险控制的投资者并不会如何恐慌。而且,“事不过三”,笔者认为这波正常调整也不大可能像“2.27暴跌”等前两次单日调整那样跌过便涨。可以说,中期调整刚刚开始,现在是防范风险的时候了。

  □侯宁(派丰理财网总编辑、首席经济学家)

相关热词: 印花税 利息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