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精讲】
试用期(经济法基础)
(1)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2)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4)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5)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6)试用期内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①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②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③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④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⑤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⑥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⑦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⑧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7)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疑难问题解答】
解答:(1)处置时如果有未收到的“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影响处置损益记入到“投资收益”科目中的金额;
(2)处置时前期持有期间累计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金额结转入“投资收益”科目中,同时应该注意的是,这里转出的金额并不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投资处置这一时点的金额,而是投资期间累计记入该科目的金额。准则这样规定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为了更好的核算投资产生的收益,从整个业务过程来看,即从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后续计量、处置整个过程来看,只有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才真实反映了该项业务的损益;二是因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一个过渡性科目,平时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都是不确定的,随时都有增加或减少的可能,如果直接确认收益,容易造成报表的不真实。但是在该项投资处置后,这项投资产生的收益就已经确定了,所以这时将一直在过渡性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核算的金额转出,转到投资收益中,这时的金额才是真正的投资收益。
若交易性金融资产涉及到跨期持有的问题,这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出售时,上期期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余额已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无余额,即使是这样,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时,仍应将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金额转入投资收益科目,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和“投资收益”科目都属于损益类科目,期末余额都应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所以这笔结转的分录并不影响当期损益。
【易错易混辨析】
医疗期与停工留薪期的对比(经济法基础)
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但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期限。与之相对应,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期间则称为停工留薪期。职工在停工留薪期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用人单位依法终止工伤职工的劳动合同的,除依据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外,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历年考题剖析】
甲公司将其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全部出售,售价为3000万元;出售前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800万元(其中成本25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30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对该交易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 )万元。(初级会计实务-单选题-2011年)
A.200
B.-200
C.500
D.-500
答案:C
解析: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售价3000-成本2500=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