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精讲】
弹性预算编制方法(财务管理)
弹性预算是在按照成本(费用)习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量、本、利之间的依存关系,考虑到计划期间业务量可能发生的变动,编制出一套适应多种业务量的费用预算,以便分别反映在不同业务量的情况下所应支出的成本费用水平。该方法是为了弥补固定预算的缺陷而产生的。编制弹性预算所依据的业务量可能是生产量、销售量、机器工时、材料消耗量和直接人工工时等。
优点:一是预算范围宽;二是可比性强。弹性预算一般适用于与预算执行单位业务量有关的成本(费用)、利润等预算项目。
编制方法:
(1)公式法。公式法是假设成本和业务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业务量和单位变动成本之间的变动关系可以表示为:y=a+bx
公式法的优点是在一定范围内预算可以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可比性和适应性强,编制预算的工作量相对较小;缺点是按公式进行成本分解比较麻烦,对每个费用子项目甚至细目逐一进行成本分解,工作量很大。
(2)列表法。列表法是指通过列表的方式,将与各种业务量对应的预算数列示出来的一种弹性预算编制方法。
列表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直接从表中查得各种业务量下的成本费用预算,不用再另行计算,因此直接、简便;缺点是编制工作量较大,而且由于预算数不能随业务量变动而任意变动,弹性仍然不足。
【疑难问题解答】
成本法和权益法除了适用对象的不同外,它们还有什么实质上的区别呢?(中级会计实务)
解答: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处理思路有本质的区别,权益法是根据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相应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方法,而采用成本法核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母子公司的关系;另一种是持股比例20%以下的情况。对于母子公司的情况,由于它们之间实质上已经形成了控制,那么子公司实现净利润就相当于母公司实现利润,从集团的角度看母公司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另一种情况下,由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所以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几乎与投资企业无关,也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
【易错易混辨析】
1.宏观调控与市场规制(经济法)
所谓宏观调控,通常是指对宏观的经济运行的调节和控制。
所谓市场规制,通常是指对微观的市场行为的规范和制约。
比如:对于交通秩序的管理,制定一系列交通规则,适用于所有的人,这是宏观上的调控;而具体设置的交警与协管,针对个别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进行单独调整,这是微观上的规制。
2.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区别(经济法)
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包括经济特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一般称为“条例”;
地方政府规章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一般称为“细则、办法”;
它们之间的区分主要是看制定机关,
宪法(全国人大)、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规(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规章(国务院各部位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它们之间的区分,主要就是看制定机关。
3.行政赔偿、司法赔偿、立法赔偿(经济法)
行政赔偿,比如工商机关对甲公司处以罚款,但是这一罚款行为有误,则应当给予行政赔偿。
司法赔偿,比如某法院的执行庭错误的案外人的房屋当作被执行财产贴上封条,对案外人造成损害,此时要给予司法赔偿。
立法赔偿,比如执法部门依据有问题的立法文件作出具体行为,对当事人造成损失,则应给以立法赔偿。
【历年考题剖析】
甲公司将持有的乙公司20%有表决权的股份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并采用权益法核算。该投资系甲公司2010年购入,取得投资当日,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均相同。2011年12月25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1000万元从乙公司购入一批产品,作为存货核算,至12月31日尚未出售。乙公司生产该批产品的实际成本为800万元,2011年度利润表列示的净利润为3000万元。甲公司在2011年度因存在全资子公司丙公司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甲公司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中级会计实务-多选题-2012年)
A.合并财务报表中抵销存货40万元
B.个别财务报表中确认投资收益560万元
C.合并财务报表中抵销营业成本160万元
D.合并财务报表中抵销营业收入1000万元
答案:AB
解析:个别报表: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3000-(1000-800)]×20%=56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560
贷:投资收益560
合并报表:
借:长期股权投资40
贷:存货40
本题考核“逆流交易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