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精讲】
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初级会计实务)
(一)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
1.“生产成本”账户
本科目应按产品品种等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二级明细账。辅助生产较多的,可将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作为总账。
2.“制造费用”账户
本科目归集分配间接费用,期末一般无余额。
工业企业的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可以划分为要素费用,包括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职工薪酬、折旧费用、利息费用、税金和其他费用。该分类反映了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了哪些费用及其金额。
(二)材料、燃料、动力的归集和分配
无论是外购的,还是自制的,发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各项要素费用时,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等,均应计入产品成本。
1.如果分产品领用的材料(直接计入)
应根据领退料凭证直接计入相应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项目。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产品(直接材料)
—基本生产—×产品(直接材料)
贷:原材料
2.共同耗用的材料(分配计入)
对于不能分产品领用的材料,如生产中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需要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相关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在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原材料、燃料也可按照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或材料定额费用比例进行分配。
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或实际成本)/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之和
(例题-计算题)假定甲公司生产A、B两种产品领用某材料4400公斤,每公斤20元。本月投产的A产品为200件,B产品为250件。A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为15公斤,B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为10公斤。此外辅助生产耗用原材料15000元,车间一般消耗13000元,管理部门一般消耗100元。
要求:采用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
答案:A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200×15=3000(公斤)
B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250×10=2500(公斤)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4400×20/(3000+2500)=16
A产品分配负担的材料费用=3000×16=48000(元)
B产品分配负担的材料费用=2500×16=40000(元)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A产品(直接材料)48000
—基本生产—B产品(直接材料)40000
—辅助生产15000
制造费用13000
管理费用100
贷:原材料116100
(二)职工薪酬的归集和分配
职工薪酬是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
1.直接计入的职工薪酬
直接进行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产品(直接人工)
—基本生产—×产品(直接人工)
贷:应付职工薪酬
2.分配计入的职工薪酬
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职工薪酬,按工时、产品产量等方式进行合理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的“直接人工”项目。
如果取得各种产品的实际生产工时数据比较困难,而各种产品的单件工时定额比较准确,也可按产品的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职工薪酬,相应的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本期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各产品耗用的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之和
(例题-计算题)乙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两种产品,共支付生产工人职工薪酬2700万元,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A产品的生产工时为500小时,B产品的生产工时为400小时。此外辅助车间职工薪酬200万元、车间管理人员职工薪酬1950万元、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800万元、销售部门职工薪酬500万元。
答案:直接人工分配率=2700/(500+400)=3(万元/小时)
A产品应分配的职工薪酬=500×3=1500(万元)
B产品应分配的职工薪酬=400×3=1200(万元)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A产品(直接人工)1500
—基本生产—B产品(直接人工)1200
—辅助生产200
制造费用l950
管理费用800
销售费用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6150
【疑难问题解答】
如何区分提示承兑期限与提示付款期限?(经济法基础)
解答:所谓提示承兑,是指持票人向付款人出示票据,请求付款人见到出示的票据后作出承诺的行为。
所谓提示付款是持票人主张票据权利,向付款人出示票据,将票据交其验看,并请求付款人付款的一种法律行为。
通俗点说,提示承兑是“你要承诺兑付”,就是你现在承诺到时候你一定会付,一般分为银行承诺或者企业承诺,所以经过承诺兑付的票据分成了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提示付款就是“到时候了该付钱了”。
承兑人和付款人在承兑后产生了重合,付款人与承兑人是一个人。
两者的期限是不同的。
提示承兑期限:
(1)见票即付的票据(银行汇票、本票、支票)无需承兑;
(2)定日付款或者出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在到期日前提示承兑;
(3)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自出票日起1个月内提示承兑;
提示付款期限:
(1)见票即付的汇票自出票日起1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付款;
(2)定日付款和出票后定期付款、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自到期日起10日内向付款人提示付款;
(3)本票自出票日起2个月内提示付款;
(4)支票的自出票日起10日内提示付款。
【易错易混辨析】
“生产成本”科目和“制造费用”科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初级会计实务)
答复:“生产成本”科目核算的是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直接支出,比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制造费用”科目核算的是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间接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生产设备的折旧费用等。制造费用是对生产成本细分后用于核算成本的科目,在期末时“制造费用”科目余额一般都要转入“生产成本”科目中。
生产成本:
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费用,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企业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支出”、“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企业已经生产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以及入库的自制半成品,应于月末,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
制造费用:
(一)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借记“制造费用”,贷记“原材料”等科目。
(二)发生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职工薪酬,借记“制造费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三)生产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四)生产车间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等,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五)发生季节性的停工损失,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科目。
(六)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七)季节性生产企业制造费用全年实际发生数与分配数的差额,除其中属于为下一年开工生产作准备的可留待下一年分配外,其余部分实际发生额大于分配额的差额,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科目;实际发生额小于分配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历年考题剖析】
1.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银行卡分类中,以是否具有透支功能划分的是( )。(经济法基础-单选题-2011年)
A.人民币卡与外币卡
B.单位卡与个人卡
C.信用卡与借记卡
D.磁条卡与芯片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银行卡的分类。银行卡按是否具有透支功能分为信用卡和借记卡,前者可以透支,后者不具备透支功能
点评:贷记卡与准贷记卡都是信用卡。准贷记卡不可以透支取现,而贷记卡提供透支取现功能。
借记卡是指持卡人先将款项存入卡内账户,然后进行消费的银行卡。借记卡不具备透支功能。借记卡按功能不同分为转账卡(含储蓄卡,下同)、专用卡、储值卡。
2.2009年3月1日,甲公司销售给乙公司一批化肥,双方协商采取托收承付验货付款方式办理货款结算。3月4日,运输公司向乙公司发出提货单。乙公司在承付期内未向其开户银行标示拒绝付款。已知3月7日、8日、14日和15日为法定休假日。则乙公司开户银行向甲公司划拨货款的日期为( )。(经济法基础-单选题-2009年)
A.3月6日
B.3月9日
C.3月13日
D.3月16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托收承付的承付期的计算。托收承付结算方式中,验货付款的承付期为10天,从运输部门向付款人发出提货通知的次日算起。付款人在承付期内,未向银行表示拒绝付款,银行即视作承付,并在承付期满的次日(遇法定休假日顺延),将款项划给收款人。本题中,3月4日发出提货通知,从3月5日开始计算,10天后是3月14日,因为3月14日和15日为法定休假日,所以乙公司开户银行向甲公司划货款的日期为3月16日。
点评:在托收承付中,要注意验单付款与验货付款的不同。验单付款的承付期为3天,从付款人开户银行发出承付通知的次日算起(承付期内遇法定休假日顺延)。付款人在承付期内,未向银行表示拒绝付款,银行即视作承付,并在承付期满的次日(法定休假日顺延)上午银行开始营业时,将款项主动从付款人的账户内付出。验货付款的承付期为10天,从运输部门向付款人发出提货通知的次日算起。不论验单付款还是验货付款,付款人都可以在承付期内提前向银行表示承付,并通知银行提前付款,银行应立即办理划款。
【答疑精华】
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各自的概念是什么?(初级会计实务)
答复:资本性支出是指受益期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即发生该项支出不仅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且也是为了取得以后各期收益;收益性支出指受益期不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即发生该项支出是仅仅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这些支出发生时,都应记入当年有关成本费用科目。
企业发生某项支出,必定是为了获得一定的收益,但一项支出的受益期可能仅为本期,也可能有多个会计期。如支付职工工资,通常支付一个月的工资,职工就工作一个月,职工工资的收益期仅为当期。但若购入一台机器设备,如该设备可用5年,则该设备的的收益期一般就有5年。通常,我们把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因而应在本会计年度实现的收入得到补偿的支出,称为收益性支出;而把支出的效益与多个会计年度相关,故应在多个会计年度所实现的收益中逐步得到补偿的支出称为资本性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