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精讲】
产品成本分析(初级会计实务)
(一)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
产品生产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成本的报表。该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按成本项目反映,另一种按产品种类反映。
1.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
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是按成本项目汇总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以及产品生产成本合计额的报表。
2.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
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是按产品种类汇总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报表。
可比产品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100%
(二)产品总成本分析
1.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分析
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一般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构成比率分析法和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进行分析。
2.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分析
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变动的因素有两个,即产品品种比重变动和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变动的因素有三个,即产品产量变动、产品品种比重变动和产品单位成本变动。
(三)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1)直接材料成本的分析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构成了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形成该差异的基本原因一是用量偏离标准,二是价格偏离标准。前者按计划价格计算,称为数量差异,后者按实际用量计算,称为价格差异。
材料消耗量变动的影响=(实际数量-计划数量)×计划价格
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实际数量×(实际价格-计划价格)
(2)直接人工成本的分析
直接人工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构成了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形成该差异的基本原因一是量差,指实际工时偏离计划工时,其差额按计划每小时工资成本计算确定的金额,称为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的影响。二是价差,指实际每小时工资成本偏离计划每小时工资成本,其差额按实际工时计算确定的金额,称为每小时工资成本变动的影响。
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的影响=(实际工时-计划工时)×计划每小时工资成本
每小时工资成本变动的影响=实际工时×(实际每小时工资成本-计划每小时工资成本)
【疑难问题解答】
如何区分“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经济法基础)
解答:行政处分,是指行政机关对内部人员作出的处分,比如对公务员、对行政机关内部工作人员,如果他们违反了相关行政法规,要接受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
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对外部的人或组织作出的处罚,比如对普通公民、对公司或单位,如果他们违反了相关行政法规,是要接受行政处罚的;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产,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与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
内部人员对行政处分不服,可以向监察机关申诉;而不能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相对人(接受行政处罚的人)对行政处罚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即我们通俗的说法“民告官”。
【易错易混辨析】
问:请问如何区分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初级会计实务)
答复:1.基本生产成本:为生产某种产品直接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等。可设三个明细科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基本生产成本的核算
(1)企业本月发生的各项直接基本生产费用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
(2)月终,分摊应由基本生产成本负担的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3)生产完成并已入库的产成品和自制半成品
借:产成品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辅助生产成本:属于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提供的动力等直接费用,可按辅助生产车间设置,在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核算后再转入“基本生产成本”明细科目。
辅助生产成本的核算
(1)企业本月发生的各项直接辅助生产费用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
(2)月终,分摊计入辅助生产成本的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3)月终,辅助生产成本按一定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成本、其他业务支出、在建工程等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历年考题剖析】
1.甲、乙因买卖货物发生合同纠纷,甲向法庭提出诉讼。开庭审理时,乙提出双方签有仲裁协议,应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对该案件的下列处理方式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经济法基础-单选题-2009年)
A.仲裁协议有效,法院驳回甲的起诉
B.仲裁协议无效,法院继续审理
C.由甲、乙协商确定纠纷的解决方式
D.视为甲、乙已放弃仲裁协议,法院继续审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仲裁相关规定。根据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法院应当继续审理。本题中,乙在开庭审理时才提出双方签有仲裁协议,而没有在开庭前提出,那么视为甲、乙已放弃仲裁协议,法院继续审理。正确答案是选项D。
[点评]这个规定中注意:对方当事人要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否则视为双方当事人都放弃仲裁协议,法院可以继续审理。
2.甲、乙因某不动产发生纠纷,甲欲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其选择诉讼管辖法院的下列表述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经济法基础-单选题-2009年)
A.甲只能向甲住所地法院提起诉讼
B.甲只能向乙住所地法院提起诉讼
C.甲只能向该不动产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
D.甲可以选择向乙住所地或该不动产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诉讼管辖。根据规定,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点评]注意“专属管辖”的规定。专属管辖:(1)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2)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法院管辖;(3)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答疑精华】
关于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疑问(初级会计实务)
问: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每一生产步骤的生产成本要在最终完工产品与各步骤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和各步骤已完工但未最终完成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这道的题目什么意思?不是逐步结转才这样吗?平行结转弄好本步骤的就好了,为什么和各步骤已完工但未最终完成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平行结转和其他步骤没关系吧?
答复:1.这句话是教材的原话,是说平行结转分步法也是要进行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的。
2.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这两种方法都是要和各步骤已完工但未最终完成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因为平行结转分步法,只计算本步骤投入的材料等的价值,不计算上一步骤过来的半成品,因此在往下一步结转之后,这步骤的投入的材料等的价值也分散到了其他的步骤中了,所以要和各步骤已完工但未最终完成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平行结转分步法和其他步骤是有关系的,平行结转分步法,只计算本步骤投入的材料等的价值,因此本步骤的成本会分散到其他未完工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