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精讲】
保险公司的设立与变更(经济法)
我国对保险实行专营原则。对此,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业务由依照保险法设立的保险公司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保险组织经营,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保险业务。
1.保险公司的设立
(1)保险公司的设立条件。设立保险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①主要股东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②有符合保险法和公司法规定的章程;③有符合保险法规定的注册资本。《保险法》规定,设立保险公司,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2亿元。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根据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经营规模,可以调整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但不得低于2亿元人民币。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④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⑤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⑥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和与经营有关的其他设施;⑦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2)申请、批准和登记。设立保险公司应当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筹建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应自收到批准筹建通知之日起一年内完成筹建工作;筹建期间不得从事保险经营活动。筹建工作完成后,申请人可向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提出开业申请,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自受理开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开业的决定。决定批准的,颁发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并凭许可证办理工商登记。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自取得经营许可证之日起6个月内,无正当理由未办理工商登记的,其经营业务许可证失效。
(3)分支机构。保险公司在中国境内、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应当经国务院保险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保险公司承担。
2.保险公司的变更。
保险公司变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变更名称、变更注册资本、变更公司或者分支机构的营业场所、撤销分支机构、公司分立或者合并、修改公司章程、变更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5%以上的股东;或者变更持有股份有限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以及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情形。
【疑难问题解答】
“在全部投资均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投资期为0,投产后每年现金净流量相等的条件下,为计算内含报酬率所求得的年金现值系数的数值应等于该项目的静态回收期指标的值。”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财务管理)
解析:这种说法正确。在全部投资均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投资期为0,投产后每年现金净流量相等的条件下:
静态回收期=原始投资额/投产后每年相等的现金净流量=I/NCF。
内含报酬率是净现值为0的贴现率,即:NCF×(P/A,IRR,N)-I=0。
所以,包含内含报酬率的年金现值系数(P/A,IRR,N)=I/NCF=静态回收期。
例如,已知某投资的项目寿命期是12年,全部投资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当年完工并投产,投产后每年现金净流量相等,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是8年,则按内含报酬率确定的年金现值系数是多少?
根据“当年完工并投产”可知,该项目的投资期为0,所以,该题按内含报酬率确定的年金现值系数=静态回收期=8。
【易错易混辨析】
1.商业汇票贴现的不同处理(中级会计实务)
解答: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银行贴现分为两种情况:
(1)附追索权,此时票据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所以不能转销应收票据,即: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短期借款
(2)不附追索权,此时票据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所以要将应收票据转销,即: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应收票据
2.商业汇票背书应如何处理?(中级会计实务)
解答:将持有的商业汇票背书转让:
借:材料采购、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收票据
银行存款等(或借记,金额倒挤)
【历年考题剖析】
某公司新建一条生产线,预计投产后第一年、第二年流动资产需用额分别为40万元和50万元,流动负债需要额分别为15万元和20万元,则第二年新增的流动资金额是( )。(财务管理-单选题-2012年)
A.5万元
B.15万元
C.20万元
D.30万元
答案:A
解析:第一年流动资金需用额=40-15=25(万元),第二年流动资金需用额=50-20=30(万元),第二年新增流动资金额=30-25=5(万元)。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核“流动资金投资的估算”知识点。该知识点与正保会计网校2012年考试中心实验班模拟试题四多选第7题,普通班模拟试题单选第11题基本一致。与2012年“梦想成真”系列辅导丛书之《应试指南-中级财务管理》103页第3题、《经典题解-中级财务管理》104页单选第21题基本一致。在正保会计网校2012年《中级财务管理》基础班、习题班练习中心中均有所涉及,另外,在正保会计网校陈华亭老师考前串讲班中重点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