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精讲】
1.实质上构成对子公司投资的汇兑差额的处理(会计)
实质上构成对子公司投资的汇兑差额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情况:
(1)实质上构成对子公司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以母公司或子公司的记账本位币反映,该外币货币性项目产生的汇兑差额应转入“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借: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贷:财务费用
(2)实质上构成对子公司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以母、子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反映,应将母、子公司此项外币货币性项目产生的汇兑差额相互抵消,差额记入“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如果合并财务报表中各子公司之间也存在实质上构成对另一子公司(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比照上述原则编制相应的抵消分录。
两种情况区别就是这个投资是以记账本位币还是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反映。如果是采用母公司的记账本位币核算,那么母子公司计量的时候不会存在计量的差异,不会产生外币报表的折算差额。所以只需要抵消母子公司之间的交易。而如果是以母子公司之外的货币计量,按照母公司记账本位币和按照子公司的记账本位币折算的时候,会存在一个差额,要将这个差额抵消。第二种情况,实质上构成对子公司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以母、子公司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反映,则应将母、子公司此项外币货币性项目产生的汇兑差额相互抵消,差额转入“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比如母子公司均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而这个净投资是以美元反映的,那么投资额反映在货币性项目中期末应该会产生汇兑差额,这个差额在母子公司中都是有体现的,此时我们应该将母子公司之间产生的汇兑差额向抵消后的差额记入“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汇兑差额”科目,贷记或借记“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2.托收承付的概念与适用条件(经济法)
托收承付,是指根据买卖合同由收款人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付款人收取款项,由付款人向银行承认付款的结算方式。
(1)托收承付结算款项的划回方法,分邮寄和电报两种,由收款人选用。
(2)托收承付结算每笔的金额起点为1万元(新华书店系统为1000元)。
(3)托收承付的适用条件:
①使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收款单位和付款单位,必须是国有企业、供销合作社以及经营管理较好,并经开户银行审查同意的城乡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
②办理托收承付结算的款项,必须是商品交易,以及因商品交易而产生的劳务供应的款项。代销、寄销、赊销商品的款项,不得办理托收承付结算。
③收付双方使用托收承付结算必须签有符合《合同法》规定的买卖合同,并在合同上订明使用异地托收承付结算方式。
④收款人办理托收,必须具有商品确已发运的证件(包括铁路、航运、公路等运输部门签发的运单、运单副本和邮局包裹回执)。没有发运证件,可凭其他有关证件办理。
⑤收付双方办理托收承付结算,必须重合同、守信用。
(4)如果收款人对同一付款人发货托收累计三次收不回货款的,收款人开户银行应暂停收款人向付款人办理托收;付款人累计三次提出无理拒付的,付款人开户银行应暂停其向外办理托收。
【疑难问题解答】
如何判断各期间发生的事项是否需要调整审计报告?(审计)
这里可以掌握一个原则,即在日后发生的事项如果影响到了报告年度财务报表,则应当提请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包括披露)的相关项目,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比如销售发生在报告年度,在财务报表对外报出前发生了销售退回,则调整报告年度财务报表的收入、成本、税金等相关项目,还是这个例子,如果财务报表已经对外报出,则不调整报告年度财务报表,而是作为退回当月业务处理。再举个例子,比如财务报表对外报出后,注册会计师获悉报告年度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则应当提请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同时注册会计师执行相应的审计程序,并重新出具审计报告,如果管理层拒绝调整,则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措施使报表使用者知悉已经对外报出的财务报表不值得信赖的情形。
【易错易混辨析】
企业置存现金的原因和现金收支管理的策略(财务成本管理)
(一)企业置存现金的原因
1.交易性需要:满足日常业务的现金支付需要
2.预防性需要:置存现金以防发生意外的支付
说明:企业为应付紧急情况所持有的现金余额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二是现金流量的可预测性;三是企业临时举债能力的强弱。
3.投机性需要:置存现金用于不寻常的购买机会
说明:除了金融和投资公司外,其他企业专为投机性需要置存现金的不多,遇到不寻常的购买机会,也常设法临时筹集资金。
(二)现金收支管理策略
1.力争现金流量同步:如果企业能尽量使它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时间趋于一致,就可以使其所持有的交易性现金余额降到最低水平。这就是所谓现金流量同步。
2.使用现金浮游量:从企业开出支票,收款人收到支票并存入银行,至银行将款项划出企业账户,中间需要一段时间。现金在这段时间的占用称为现金浮游量。不过,在使用现金浮游量时,一定要控制好使用的时间,否则会发生银行存款的透支。
3.加速收款:这主要指缩短应收账款的时间。做到既利用应收账款吸引顾客,又缩短收款时间,从两者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
4.推迟应付账款的支付:指企业在不影响自己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推迟应付款的支付期,充分运用供货方所提供的信用优惠。
【历年考题剖析】
根据不同的信用评级,甲公司能够按照6%的固定利率或SIBOR+0.5%的可变利率从银行借款,而乙公司能够按照7.5%的固定利率或SIBOR+0.8%的可变利率从银行借款。甲公司与乙公司在固定利率市场与浮动利率市场上的质量差幅的差额是(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单选题-2011年)
A.0.3%
B.1.2%
C.1.5%
D.1.8%
答案:B
解析:质量差幅的差额=(7.5%-6%)-[(SIBOR+0.8%)-(SIBOR+0.5%)]=1.2%
点评:本题考核“货币互换”的知识点。该知识点在正保会计网校2011年《注会战略》课程“考试中心”实验班模拟试题(一)简答第4题涉及,在正保会计网校2011年《注会战略》课程基础班、习题班练习中心第10章中均有所涉及,另外在2011年“梦想成真”系列辅导丛书之《应试指南-注会战略》、《经典题解-注会战略》第10章均有所涉及。
【答疑精华】
混合销售和兼营的区别(税法)
1.混合销售:对于纳税人从事业务,如果一项业务取得的收入从属与另一项业务,则属于混合销售行为。
如饭店内设商店,饭店属于营业税征税范围,是要缴纳营业税的。但是内部设立的商店一般是针对到饭店吃饭的顾客服务的,也就是说商店取得的收入与饭店经营有从属关系,所以判断为混合销售行为。其次,由于其主业是饭店经营,属于营业税行为,所以判断为营业税混合销售行为。
2.兼营行为:纳税人从事不同业务取得的收入之间没有从属关系,属于兼营行为。
如某饭店同时开设餐厅、客房又开设商场,到餐厅消费的,不一定到商场买东西;到商场买东西的,不一定要住宿。所以餐厅、客房、商场取得的收入没有从属关系,属于兼营行为。分别核算的,则分别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
3.在把握混合销售行为时应注意三个“一”。
(1)同一项销售行为中既包括销售货物又包括提供非应税劳务,强调同一项销售行为;
(2)销售货物和提供非应税劳务的价款是同时从一个购买方取得的;
(3)混合销售只征收一种税,即或征增值税或征营业税。
4.把握兼营非应税劳务时注意二个“两”。
(1)纳税人的经营范围包含两种业务,即包括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又包括提供非应税劳务;
(2)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和提供非应税劳务不是同时发生在同一购买者身上,即不是发生在同一销售行为中,即货款向两个以上消费者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