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精讲】
盈亏临界点及其相关指标(财务成本管理)
盈亏临界点的确定
1.含义:盈亏临界点是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即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所处的既不盈利也不亏损的状态。
2.计算公式(三种表现形式)
(1)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2)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3)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量×100%
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
1.含义:安全边际是指正常销售额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的差额,它表明销售额下降多少企业仍不致亏损。
2.相关计算公式
(1)安全边际(额)=正常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2)安全边际(量)=正常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3)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额(或实际订货额)×100%
(4)安全边际率+盈亏临界点作业率=1
(5)息税前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
(6)销售息税前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7)安全边际率=1/DOL
【疑难问题解答】
如何理解人力资源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解答:人力资源,是指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录(任)用的各种人员,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
人力资源管理需关注的主要风险
(1)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2)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或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泄露。
(3)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企业声誉受损。
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过程中内部控制要求与措施:
企业应当根据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结合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制订年度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完善人力资源引进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按照计划、制度和程序组织人力资源引进工作。
企业应当根据人力资源能力框架要求,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和工作要求,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选聘优秀人才,重点关注选聘对象的价值取向和责任意识。企业选拔高级管理人员和聘用中层及以下员工,应当切实做到因事设岗、以岗选人,避免因人设事或设岗,确保选聘人员能够胜任岗位职责要求。企业选聘人员应当实行岗位回避制度。
企业确定选聘人员后,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用工关系。企业对于在产品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掌握或涉及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或国家机密的工作岗位,应当与该岗位员工签订有关岗位保密协议,明确保密义务。
企业应当建立选聘人员试用期和岗前培训制度,对试用人员进行严格考察,促进选聘员工全面了解岗位职责,掌握岗位基本技能,适应工作要求。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者,应当及时解除劳动关系。
企业应当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建立员工培训长效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关心员工职业发展的文化氛围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全体员工的知识、技能持续更新,不断提升员工的服务效能。
【易错易混辨析】
销售货物和采购货物的运输费用的增值税处理(税法)
(1)销售货物涉及的运费
①自己负责运输,按混合销售处理,需要征收增值税。
②委托运输部门运输,支付运费,如果运费由自己负担,不再向购买方收取,作为销售费用处理;收到运费发票,可以按7%计算抵扣进项税。
如果运费由购买方负担,且运输发票的抬头直接填写购买方,销售方收到发票后转交给购买方,这种代垫运费,不用缴纳增值税。
如果运费由购买方负担,但运输发票抬头开给销售方,销售方再向购买方收取该笔运费,作为价外收费,需要缴纳增值税;同时该运费发票可以按7%计算抵扣进项税。
(2)采购货物涉及的运费
采购货物,自己支付的运费,取得运费发票,可以按7%计算抵扣增值税。
(3)运费计算
①运输费用作为价外费用需要计算缴纳销项税时,视为含税收入,运费/(1+17%)×17%或运费/(1+13%)×13%。
②取得运输发票,需要计算抵扣进项税时,直接用发票的运费金额×7%计算进项税额。
③已抵扣进项转出时,如果题中给出的是运输发票或支付的金额,就直接用该金额×7%转出进项税额;如果题中给出的是计入成本的运输费用,就需要用计入成本的运输费用/(1-7%)×7%转出进项税额。
【历年考题剖析】
1.20×1年1月1日,甲公司购入乙公司当日发行的4年期分期付息(于次年初支付上年度利息)、到期还本债券,面值为1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支付价款为1050万元,另发生交易费用2万元。甲公司将该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每年年末确认投资收益,20×1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35万元。20×1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债券的摊余成本为( )。(会计-单选题-2012年)
A.1035万元
B.1037万元
C.1065万元
D.1067万元
答案:B
解析:20×1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债券的摊余成本=1052+35-1000×5%=1037(万元)
2.2011年10月8日,甲提出将其正在使用的轿车赠送给乙,乙欣然接受。10月21日,甲将车交付给乙,但未办理过户登记。交车时,乙向甲询问车况,甲称“一切正常,放心使用”。事实上,该车三天前曾出现刹车失灵,故障原因尚未查明。乙驾车回家途中,刹车再度失灵,车毁人伤。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经济法-单选题-2012年)
A.甲、乙赠与合同的成立时间是2011年10月8日
B.双方没有办理过户登记,因此轿车所有权尚未转移
C.甲未如实向乙告知车况,构成欺诈,因此赠与合同无效
D.赠与合同是无偿合同,因此乙无权就车毁人伤的损失要求甲赔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赠与合同。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选项A正确。轿车是动产,所有权是自交付时转移,选项B错误。赠与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证无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选项C、D错误。
点评:注意赠与合同的撤销。即“任意撤销”与“法定撤销”。任意撤销是指: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是,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能任意撤销。法定撤销,是指当法律规定的事由出现时,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合同。法定撤销与任意撤销的根本区别就是法定撤销必须要有法律规定的事由发生。只要具备法定事由,不论赠与合同采用哪种形式订立(是否公证),不论赠与物是否已经交付登记,也不论是否具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有撤销权的人(包括赠与人、赠与人的继承人和监护人)即可行使撤销权。
【答疑精华】
审计调整分录和会计调整分录的区别(审计)
这两种调整分录的根本区别是调整角度不一样,审计调整分录是“调表不调账”,是注册会计师编制的,然后要求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其出发点是发现了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出现的错报而后编制的;对于会计调整分录来说,是依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其中错误的会计处理进行的更正,一般情况下由相关会计师人员编制,其处理是既调表又调账,其出发点是发现本企业错误的会计处理而进行的调整。同时涉及到的科目也不同,会计调整分录是按照相应的科目进行调整,涉及到以前年度损益的应当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进行调整,而审计调整分录主要针对财务报表项目,比如原材料出现错误,会计调整分录通过“原材料”进行调整,而审计调整则通过“存货”进行调整。
审计调整分录是调表不调账,这一点和审计业务的本质联系到一起,我们知道注册会计师针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对财务报表项目存在的重大错报进行调整,这就是审计调整分录,而对于账簿记录的调整来说,并不属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而属于管理层的责任,这一点和会计调整不同。
另外,会计处理是管理层的责任,如果注册会计师确定被审计单位错误的会计处理导致了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则应编制审计调整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