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精讲】
企业所得税收入总额(税法Ⅱ)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的收入总额包括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具体有: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
企业取得收入的货币形式,包括现金、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以及债务的豁免等;纳税人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存货、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劳务以及有关权益等,这些非货币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额,公允价值是指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
收入总额的具体构成为:一般收入、特殊收入、处置资产收入、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
收入总额是用直接法计算企业所得税时需要计算的第一个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收入总额不同于应税收入,收入总额中包括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所以,应税收入=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
收入总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各项收入的确认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疑难问题解答】
反映营运能力指标的计算(财务与会计)
反映营运能力的比率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提示]
①在周转次数的公式中,分子是时期指标,分母是时点指标,一般来说,为了使计算口径一致,分母要用平均数。
②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是指未扣除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金额。它是资产负债表中的“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分别加上期初、期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平均数。教材举例中没有考虑坏账准备,直接应用资产负债表数据,应有前提——未计提坏账准备。
③平均存货是指未扣除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金额。它是资产负债表中的“期初存货”“期末存货”分别加上期初、期末“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平均数。
注意①从理论上讲,应收账款是由赊销引起的,其对应的收入应为赊销收入净额,但是赊销数据难以取得,所以,销售收入数据除非题目中明确给出赊销收入,否则直接使用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
②应收账款包括会计报表中“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等全部赊销账款在内,因为应收票据是销售形成的应收款项的另一种形式。
【易错易混辨析】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如何区分?(税收相关法律)
(1)所行使的行政权力来源不同。
(2)行使行政权的方式不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基于委托取得的行政权不能独立行使,必须以委托机关的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可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权。
(3)法律地位和行为的后果不同。
【历年考题剖析】
1.下列经济行为中,不符合印花税政策规定的是( )。(税务代理实务-单选题-2011年)
-A.2006年成立的某公司在2010年启用新资金账簿时因“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未变化,未缴纳印花税
B.购销合同实际履行金额大于合同所载金额,因未重新签订合同或未签订补充合同,未补缴印花税
C.企业与电网签订的供用电合同,因未记载金额,先以5元/件缴纳,年末以实际电费金额按“购销合同”结算印花税
D.与税务师事务所签订的税务咨询合同,未缴纳印花税
答案:C
解析:电网与用户之间签订的供用电合同不征印花税。税务咨询合同不属于印花税的征税范围。
2.下列用地中,应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有( )。(税务代理实务-多选题-2009年)
A.名胜古迹内管理单位的办公用地
B.寺庙开办的商店的用地
C.街道绿化的用地
D.军队训练场地的用地
E.中央直属企业的用地
答案:BE
解析: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土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用于经营的不免征;中央直属企业的用地不属于免征范围;街道绿化的用地属于免税的范围;军队训练场地的用地属于免税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