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精讲】
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税法Ⅰ)
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代表课税的深度,关系着国家的收入多少和纳税人的负担程度,因而它是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
税率的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其他形式。
(1)比例税率:同一征税对象或同一税目,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
形式:产品比例税率,行业比例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有幅度的比例税率。
特点:①税率不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变动而变动;②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纳税人相对直接负担越轻;③计算简便;④税额与课税对象成正比。
(2)累进税率:是指同一课税对象,随着数量的增大,征收比例也随之增高的税率。
即: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等级,规定不同税率。多用于收益课税,处理税收负担的纵向公平。
①全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的差额为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的作用是为了简化计算。
②超额累进税率特点: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征税对象数量越大,包括等级越多,计算步骤也越多;累进幅度比较缓和,税收负担较为合理;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不一致,税收负担的透明度较差。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中有三个税目使用此税率。
③超率累进税率--适用于土地增值税
④超倍累进税率
超倍累进税率的计税基数是绝对数时,超倍累进税率实际上是超额累进税率,因为可以把递增倍数换算成递增额;是相对数时,超倍累进税率实际上是超率累进税率,因为可以把递增倍数换算成递增率。
【疑难问题解答】
企业所得税中的所得来源如何确定,而且确定的目的是什么?(税法Ⅱ)
解答: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所得来源按照以下规定确定:
(1)销售货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动发生地确定。
(2)提供劳务所得,按照劳务发生地确定。
(3)转让财产所得。①不动产转让所得按照不动产所在地确定。②动产转让所得按照转让动产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③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按照被投资企业所在地确定。
(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业所在地确定。
(5)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或者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个人的住所地确定。
(6)其他所得,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
确定所得来源的目的,就是用来判断在我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取得的所得是否来源于我国境内,以及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取得的与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所得是否来源于我国境内。如果上述两类所得来源于我国境内,那么就要在我国缴纳企业所得税,如果来源于我国境外,就不需要在我国缴纳企业所得税。
【易错易混辨析】
投资性房地产与固定资产的区别(财务与会计)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以及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其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定的闲置土地,不属于持有并准备增值的土地使用权。
固定资产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根据这两个定义,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区别之处,主要有:
(1)持有的目的不同,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投资性房地产是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
(2)包含的范围不同,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以及已出租的建筑物;固定资产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机器设备、一般的厂房等。
【历年考题剖析】
在民法理论上,代理有不同类型。关于代理概念和代理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税收相关法律-单选题-2012年)
A.一般代理是指代理权被限定在一定范围的代理
B.数个委托代理人共同行使代理权的,如果其中一人未与其他代理人协商,其行使代理权侵害被代理人利益的,由实施行为的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
C.本代理是指转委托的代理
D.直接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其后果移转于被代理人的代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代理制度。选项A是特别的代理的定义,而非一般代理的定义。所以选项A错误。本代理是指基于被代理人选任代理人或依法律规定而产生的代理。所以选项C错误。选项D是间接代理的定义,而非直接代理的定义。所以选项D错误。
[点评]本题考核民法基本理论概述中“代理的种类”知识点。本知识点在正保会计网校2012年注册税务师考试《税收相关法律》课件考试中心特色班模拟题(一)多选第8题中进行了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