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2 苹果版本:8.6.92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论成本分配的范围和原则

来源: 王棣华、火影 编辑: 2003/12/09 11:12:03  字体:
  一、成本分配的涵义

  成本分配作为一个基本的会计概念,在会计实务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成本分配的正确理解尚有分歧。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查尔斯。T.霍恩格伦认为,成本分配是“把一项成本或者一组成本分配和再分配给一个或几个成本目标”。笔者赞同这一论述。

  进行成本分配,主要是基于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决策、成本计算和财务评价的需要,也是基于财务报告和合理确定成本补偿标准的需要。纵观成本会计的发展史,成本会计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与成本分配有关。就拿作业成本会计来讲,它也是以成本分配作为突破口的。作业成本会计认为,传统的成本分配严重歪曲了成本计算结果,造成成本信息失真。西方会计界对于成本分配虽有不少建树,但忽视成本分配问题的现象依然存在。

  成本分配基础的理想标准是成本与分配对象的因果关系。成本分配对象的存在是成本分配得以发生的基础。目前大多数的成本分配,特别是那些间接费用的分配,都是建立在因果关系很不明确的分配标准上的。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成本分配对象与所发生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取得更有效的分配标准,采取更科学的分配方法,才能最终解决成本计算失真的问题。

  现行的成本分配基础和成本分配方法是建立在非常脆弱的假设基础上的,对各种间接成本的分配、归集、再分配,使各项成本都失去了它们的个性,再也看不清成本项目与分配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长期维持现状,那么成本的精确计算只能是一句空话。

  成本分配的首要目标是使成本信息精确合理;其次,成本分配在正确计算成本的基础上,要有助于经济决策,有利于激励员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二、成本分配的范围

  1、成本分配用于变动成本法。对成本分配而言,区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确定贡献毛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可用于经营决策,也可用于业绩评价;它强调成本性态模型,强调某组织或个人对企业整体的贡献。变动成本的分配通常比较简单,固定成本在一般情况下可不予分配。但为了一些特殊目的,也可能要对固定成本进行分配,而这种成本分配有时就比较复杂。

  2、成本分配用于确定各责任单位的业绩。许多成本可通过分配直接追溯到各责任单位、各产品。为了确定各责任单位的业绩,需要进行成本分配,但有些成本分配到各责任单位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那些间接成本或约束性固定成本。因此从成本分配的精确性角度来分析,往往会陷入困境。但如果通过成本分配,在明确责任单位业绩的同时起到了激励作用,则成本分配的主要目标就算达到了。当然有些成本本身是可以不分配的,要针对责任单位的性质作具体分析。

  3、成本分配用于经济决策。企事业单位的许多经济决策都与成本分配密切相关,为了决定生产什么产品,必须预测总成本,而总成本、单位成本的多少又受成本分配的影响。完全成本法之所以还被企业普遍接受,就与人们对成本分配的某种认识有关,即把全部成本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作为各产品“真实的”或“实际的”成本近似值,借此来对付不确定因素,会增强经济决策的稳健性。

  4、成本分配用于资产计价和确定损益。企事业单位中各项资产的计价一般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上的,而各项资产历史成本的确定离不开成本分配。确定损益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会计工作,而损益的确定是在产品与劳务成本确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各产品和劳务成本的确定也离不开成本分配。从目前现有的技术来看,成本分配又面临着诸多困难,如许多固定成本如何进行有效分配就是一道难题。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有待时机成熟,目前主要取决于管理当局的认识程度及对特定决策的正确理解。目前成本分配中主观随意性之所以还很显著,主要原因之一还是成本效益比问题,那就是,进行精确的成本分配的代价是昂贵的,而且几乎是办不到的,例行的成本分配,往往与会计人员的经验有关,而不是科学的成本分配本身。

  5、成本分配用于培养员工的成本意识。管理当局为什么进行各种形式的成本分配,原因之一是通过成本分配使员工树立强烈的成本意识。尽管有些成本分配本身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把一些基本的费用在各经营部门之间进行分配,这样就会使各部门关心该项活动。相反如果不进行成本分配,就会失去员工的警觉与关心,最终造成成本上升而引起各方面的不满。

  三、成本分配的原则

  1、受益性原则。成本分配的受益性原则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即谁受益、谁负担;负担多少,视受益程度而定。这一原则,要求选用的分配标准能够反映受益者受益的程度。

  2、及时性原则。是指要及时将各项成本费用分配给受益对象,反对将本应在上期或下期分配的成本费用分配给本期。不及时分配成本费用必然会影响到成本的及时计算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也必然会影响成本信息的质量,造成经济决策的失误。

  3、成本效益性原则。成本分配也要讲究成本效益比,即成本分配本身也是有成本的,而成本分配所带来的效益要远大于成本分配的成本才行。当然这种成本效益比不太好计算,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成本分配工作时,要注意适度,不要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一些意义不大的数据收集和计算上,而且要注意成本分配能带来何种效果。

  4、基础性原则。成本分配要以完整的、准确的原始记录为依据,不能凭主观臆断乱分配,更不能故意搞乱成本分配秩序,制造虚假成本信息。如果各项基础工作做不好,必然使成本分配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5、管理性原则。成本分配要有利于企事业单位加强成本管理。成本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既可以用它来进行经济预测和决策,又可以用它来编制成本计划,考核各部门的业绩,因此提高成本分配的科学性,对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是极为有利的。

  6、多元性原则。成本分配标准是多元的,成本分配方法是多样化的,成本分配的目的也是多元的。因此在进行成本分配时,要灵活地加以应用,不能固定不变地采用一个分配标准、一种分配方法。成本分配只有遵循多元性原则,才能逐步科学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 京ICP证0304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