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0 苹果版本:8.6.90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来源: 黄湘 编辑: 2006/11/23 09:08:07  字体:

  摘要: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会计准则也在逐渐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会计环境与国际会计环境有着很大的差异,不能全盘照搬国际会计准则,应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关键词:市场经济;会计准则;国际化

  一、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会计区别于其他社会学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而科学技术是无国界的,这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客观基础。而经济的全球化及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使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成为必然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跨国公司的出现使得会计准则国际化得以产生。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最初是为了规范跨国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这是本土国及公司所在国政府对跨国公司实施监管的必然要求,也是跨国公司为了保证各子公司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以便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以及对内部经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考评的需要。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的日益完善,更好地协调了跨国公司会计准则的运用,使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透明性、可比性,增加了投资者、生产经营者的信心,有力地推动了跨国公司的发展。

  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对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据统计,在纳斯达克上市的4829家公司中有429家为外国公司;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2592家公司中有405家为外国公司;在伦敦交易所,外国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20%.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客观上要求各国会计准则必须协调一致。因此,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5年签订了关于制定和推行核心准则的协议,制定一套合理完整的会计准则作为企业跨国发行证券和股票上市原则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规范跨国发行证券和股票上市的财务披露。199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完成了核心准则的制定工作,2000年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的技术委员会完成了对核心准则的审查并提出推荐建议,同年,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采纳其技术委员会的建议,向其成员国推荐核心准则。只有遵循了核心准则,就可以在世界各地接受国际会计核心准则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可见,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可增加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由于跨国上市、发行债券的国际性筹资活动日益增多,为了能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得资金,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必须遵循国际会计的核心准则,或者本国的会计准则已经符合国际会计核心准则,那么就可以在接受国际会计准则的证交所上市,不需要重编或调整其财务会计报表。这无疑减轻了财务会计报告的编报成本,并使财务会计信息更可比、更透明。这样,一方面降低了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具有可比性的会计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及时作出投资决策。

  国际间经济往来的监督也需要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如果没有一套标准、规范的会计准则,就无法判断交往各方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合乎标准,也就无法进行会计监督。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使各国遵循着基本相同的会计规范,那么,国际经济往来的情况在交易各方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得到了无差异的反映,这对于审计、检查经济往来的真实、合规、合法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了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众所周知,互联网使得会计信息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共享。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加工、处理网上获得的财务报告信息,还可以将按各国会计准则编报的会计信息转换为按国际会计准则或本国准则编报的会计信息,使会计这一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更有效地得以使用。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现状

  以1992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为起点,我国已积极参与到了会计准则国际化之中。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客观需要,我国在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过程中,始终注意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到目前为止,已制定发布了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和16项具体准则,涉及关联方披露、会计政策变更、固定资产和现金流量表等项目。基于此,我国会计准则在许多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取得一致或进行了协调。主要表现在:明确了会计报表的目标,即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以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合理的决策,这与国际会计准则所提出的财务报表的目标是一致的;明确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提出了包括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等在内的会计信息质量指标体系,这些会计信息质量指标与国际会计准则提出的质量指标也是一致的;确立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收入、利润会计要素并赋予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关要素相同的内涵;提出了资产、负债和收入等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原则,比如在确认收入时,主要考虑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风险是否转移给了购货、接受劳务方,而报酬是否转移给了销售方,这与国际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也是一致的;建立了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在内的财务报告体系。报告从格式、项目到内容,均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一致。

  上述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使得按我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在境内发行B股和到香港发行H股,按国际会计准则所要做的调整已经大大减少。

  三、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资本市场及其他要素市场都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不高;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法制化程度不高,相关的法律、法规不配套;会计从业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等等。以上因素造成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做法还存在着许多不一致的地方。

  1.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在地位、功能、范围上都存在着与国际会计准则不协调的方面。事实上,我国目前的会计基本准则如《企业会计准则》占居着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地位。但概念框架的作用是评价现有的会计准则、指导未来会计准则的制定。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是用来直接规范会计实务、指导会计制度制定的,并不具备为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提供理论指导的功能。表现在对作为会计具体准则的基本概念没有在理论上进行充分的阐述,只进行了抽象的描述。比如,对会计信息质量界定标准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会计要素的定义也不够完善;对会计确认、计量的标准则几乎没有涉及。另外,目前我国会计准则的覆盖面狭窄,除基本准则外只有16项具体会计准则,对一些特殊的行业、特殊的业务尚未规范到,如房地产业、进出口业、农业等,这与国际会计准则41项和美国会计准则100多项相比存在者明显的差距。

  2.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解释的明确性、方法的可操作性欠缺,导致准则利用上的随意性。如利用关联交易和计提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的现象;滥用追溯调整法,有意推迟确认当期损失,以后年度再进行追溯调整,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这些均与准则规定笼统、解释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有关。

  3.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投资主体不到位、产权关系不清晰,国际会计准则强调的保护所有者权益的相关准则也得不到很好的实施。

  4.相关法规的不协调,如《公司法》规定以企业利润指标而不是以有关财务状况、现金流量指标作为对公司进行监管和评价,这不仅导致我国企业为粉饰利润指标而采取种种违法、违规的做法,也与国际会计准则要求更加关注现金流量等指标不相协调。

  5.我国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也是影响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一大障碍:首先,对国际会计准则不能很好地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比如,我国会计准则比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在许多方面留给会计人员很大的职业判断空间,如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减值准备的计提,都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但就我国会计人员目前的素质来看,还不能很好地进行职业判断,国际会计准则在其他方面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是目前我国会计人员很难达到的。这严重影响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

  四、结合国情,稳步推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我国的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应根据经济发展的态势,适时稳步推进,消除差异,与国际惯例接轨。

  1.按照国际惯例,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使之代替现行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在这一框架中,要对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会计报告与报表列示等进行明确地规定和透彻地阐述,以有效地评价现有的会计具体准则、指导制定未来的会计准则。另外,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结合我国实情,将特殊行业、特殊业务纳入会计准则制定范围,以规范其会计行为。克服目前会计准则覆盖面狭窄的缺陷。

  2.在重要、核心项目上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重要表现。其实,处理重要项目是国际会计准则的一项基本原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协调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在修订现行准则和确定新的准则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更注重主要问题。这里所讲的重要项目或主要问题,主要是国际间交往业务,也即国际会计准则主要对国际间交往业务进行会计行为的规范。因此,目前情况下,我国会计准则不应只考虑在境外上市或有国际间贸易往来的少数公司的需要,而应服务于大量的“本土”企业。这些企业经营所处的会计环境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会计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在我国还不能被全面采用。有研究表明,在同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提供的财务报告下,两种准则下的应计项目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解释力没有差异;对只能被国际投资者拥有的股票,国际会计准则下的盈余和应计项目对这种股票的年度回报具有相似的相关性;对只能被国内投资者拥有的股票,我国准则下的盈余与这种股票的年度回报的相关程度较之国际会计准则下的相关程度更高。因此,目前现状下,对上述的“重要项目”及“主要问题”的处理应尽量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在共性问题上也应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更重要的是,应基于我国国情,逐步完善现行会计规范,保留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规范。如考虑到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实际情况,在会计准则“宏观”规范的前提下,又对会计业务的具体操作制定了会计制度进行规范,减少了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的随意性,有效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规范体系就应保留下来。

  3.逐渐消除差异,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差异的消除,有些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才行,而有些则是通过我们会计界的共同努力可以消除的。(1)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市场机制,尤其是资本市场机制,只有活跃的市场,才能使会计计量达到公允,而这一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恰恰是国际会计准则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2)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必须完善,所有者要到位,这样,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就十分强烈,就会促使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这也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一个必要前提,如果连会计信息的质量都没有保证,还谈什么国际化!(3)适时修订现行会计准则,如现行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与现行企业会计具体准则、制度,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如“收入”、“费用”的确认标准就存在着差异,这也是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所在;又如,改进现行的会计报告,借鉴资产负债表披露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经验,可否将潜在的收益、损失也予以披露?这些做法在国际会计准则中也作了肯定,如1997年IASC公布了修订后的第一号国际会计准则“财务会计报表的陈述”,提出了改革业绩报告的要求,要求“报告全面收益”,具体做法可以在保留原有的“利润表”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潜在收益、损失报告表”来予以补充、揭示财务业绩信息,构成新的业绩报告体系。(4)协调会计准则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如会计准则与证券交易法的协调,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会计准则的制定要受证券法的监督,并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证券交易和管理;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的协调,我国目前会计准则的发布时间、内容等都比审计准则滞后,不能配套协调,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关系有两种类型,要避免用税法代替会计准则的现象,也不能置税法的要求于不顾,等等。以上关系的协调,也是国际会计准则执行中必须要协调的方面。(5)通过宣传,提高人们尤其是会计人员对会计国际化的认识,并通过定期培训等方式,系统地学习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关的理论知识。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会很好地促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

  4.应完善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会计准则充分协调的会计准则,如果不能有效地遵照执行,会计准则国际化就等于空谈。目前,我国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不够,致使出现了一系列违规会计行为。因此,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内部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促使企业自觉遵守会计准则、制度,如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专业的审计委员会,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审核,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发挥公共监督的作用,可考虑设置独立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由专业人士组成的财务报告审核委员会,对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实施监管。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财务报告的审核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当然,如果在会计准则执行中能引入司法介入机制,使违规会计信息置于司法和公众监督之下。所以,需要加紧立法工作,明确违反会计准则、制度的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林川泉。应科学认识会计准则国际协调[J].财务与会计,2002,(3)

  [2]陈毓圭。加入WTO与中国会计制度改革[J].财务与会计,2002,(1)

  [3]刘峰。中国特色与国际化之争:一种解释[J].财务与会计,2003,(3)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 京ICP证0304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