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0 苹果版本:8.6.90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企业内部审计及其对策研究

来源: 吴爱兰 编辑: 2006/11/21 09:45:54  字体:

  摘 要:本文从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入手,深刻地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由此进一步探索发展企业内部审计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最后提出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和完善措施。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对策

  一、企业内部审计概述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内涵

  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为防止局部利益可能损害企业的整体利益,要求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并独立于各职能部门之外,由本部门或本单位专职内部审计人员或机构对各职能部门、分子公司、办事机构的经营活动或经营状况等方面做出相对独立的评价和鉴定,为企业管理者服务从而达到内部效益最大化。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

  1、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1)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一方面要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维护国家法纪。另一方面内审人员还要监督企业内部方针、政策和程序的遵循程度,保证企业所拟订的规范得以高效率运行。

  (2)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财务收支是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重要信息,因此也是内部审计的一个主要方面。内审人员通过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查,以衡量和确定企业会计信息和其它信息的真实性、会计报告制度的可靠性。

  (3)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审查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是否全面、有效、及时,有无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内审人员及时将审查的结果向管理层报告,并针对问题提出改善企业管理的意见和措施,使管理层明确症结所在,尽快处理,保证企业运行的效率。

  (4)监督被审查对象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经济责任的审查。具体到内部审计,则表现在内审人员在本企业管理层的指导下监督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公司的管理者在日常的经营中所采取的行动是否与企业目标相一致,内审人员将他们监督的情况向总公司汇报,可以作为评价各部门和下属公司业绩的依据。

  2、内部审计评价职能

  (1)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控制内部其它要素的主要力量。内部审计通过履行其职能,对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健全性、适当性进行评价,找出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为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提供依据。

  (2)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对企业财务收支,生产经营活动的审查,客观的评价企业的总体业绩,并分析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发现问题所在,有利于管理层堵塞漏洞,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挖掘企业的发展潜力。

  (3)评价企业的社会效益。企业的经营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必须注重社会效益的提升。内部审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企业的目标与方针是否适应了企业及环境的要求,是否与社会的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以此来确定企业的方针、程序、标准和道德准则。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现状问题

  目前形成的内部审计机构大部分是应政府法令要求而建,这种建立内部审计的方式,有利于企业节约生产成本。但是由于这是由外部对企业施加的压力,从而使企业产生一定的抵制情绪,导致内部审计机构较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限制

  我国的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内部审计机构不可能独立于厂长经理之外,这使内部审计部门为经营者服务,在厂长经理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审计工作,其独立性荡然无存。同时,我国原有审计制度规定,对有关主管部门进行审计时,若发现有关重大事项,可向被审计单位的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反映,这是造成内部审计发育不良的重要原因。强调内部审计接受两个利益格局不完全一致阶层的领导①,同时为利益格局不一致的经济主体服务,实际上超越了内部审计固有的实际职能,结果使内部审计处于两难境地,最终大多数的内部审计会偏向与从事内部审计人员物质利益有关的一方。

  (二)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我国内部审计仅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这使大部分的内部审计隶属于财务性质,从而归属财务部门领导,虽然政府也曾多次提出财务与审计分立但大多数仍是一班人马,这使大多数的内部审计成为财务审计的自审过程,其公证性就可能受到质疑。

  (三)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支持

  我国许多企业对内部审计所提供的各种管理服务缺乏理解,还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是一个增加经济效益的巨大潜力,而把内部审计当成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的机构,从心理上排斥加强内部审计的观念。内部审计机构人员东拼西凑,造成内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强。企业领导不但不能有力地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反而不断削弱内部审计的力量,使内部审计制度发展缓慢。

  (四)执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偏差

  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大多数是事中、事后的查错补漏,而内部审计的真正的任务是通过事前的预测,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促进经营者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经营者则根据内部审计人员提供的资料信息,参考内部审计人员的意见制定经营决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事实上无论经营者还是内部审计人员都未能做到。

  三、改善企业内部审计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全面审计与抽样审计的关系

  现在相当一部分企业财经纪律松弛,存在“小金库”、账外账、截留收入、乱摊成本、乱投资等违规违纪行为。因此,我们在财务收支审计中必须扩大审计工作覆盖面,对有关事项要全面详细审计。同时,在经济效益审计、内控制度评审、工程项目审计等方面又要学会运用抽样审计技术。抽样审计是现代审计技术的集中体现,是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上的科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实践中,我们要将详细审计与抽样审计结合起来。在详细审计过程中,对非重要事项可以实行抽样方法,遇到重要事项必须详细审查取证。

  (二)正确处理好企业加强对内审工作的领导与主动争取领导支持的关系

  企业内部审计建立和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加强各级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特别是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审计,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布置审计任务,处理审计查出的问题,这是对审计工作的最大支持,也是企业审计工作的关键。内部审计工作应围绕企业经济效益和领导关心的问题大胆开展工作,及时提出改进经营、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好建议,并积极向企业主要负责人汇报情况,主动争取领导支持。各级内部审计部门要大力开拓审计领域,做出审计业绩,用审计的成果来赢得领导的支持重视,提高审计权威性。

  (三)正确处理好合规审计与效益审计的关系

  合规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基础,效益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必须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要针对部分企业会计核算不实,财务收支中弄虚作假的情况,严格会计秩序,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而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目标,效益审计作为现代审计的主要标志,是内部审计生命力之所在,必须作好内部审计工作。

  四、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及完善措施

  (一)逐步健全内部审计职业规范

  目前我国还缺乏完整的内审法律保障,现有的关于内部审计的法规依据主要是《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其法律级次明显偏低,内部审计的准则和工作规范等目前尚未制定。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注册会计师法》,政府审计有《审计法》,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审计准则也已陆续颁布了三批,政府审计工作规范也已颁布实施。相比之下,内部审计这方面的建设明显滞后,因此制定企业内审的法规,保证内审的合法身份,使内审工作有法可依,内审人员有章可循,这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二)加强制度建设

  内审机构要结合本企业特点,制订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如会计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费用控制制度等。被审查的基层单位也要建立相关的制度,以配合内审工作。内审人员经过对有关制度的审计,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以促进内审工作规范化。

  (三)发展企业内部审计职能

  1、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发展

  (1)监督时空范围的拓展。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表现在财务审计内涵的衍变和审计外延的扩展。就目前而言,财务审计仍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但已由注重合法性的审查转向强调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内部审计也将注意力集中在低效率和不经济的制度上。另一方面,为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内部审计活动的范围已涉及到企业活动的每一个方面,成为直接服务管理活动的一项工作,客观上要求加强事前和事中监督,以便及时防范和发现威胁,消除单纯事后监督的时滞效应,将可能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2)监督重心的转移。现代内部审计已开始转向以经营审计为主导的管理审计。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依赖智力资源和知识创新,知识正作为一种关键性的生产要素进入经济发展过程,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已远远超过有形资产。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侧重于无形资产,突出对技术资产、人力资源等知识资本的审查,做到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现状。

  2、内部审计评价职能的发展

  (1)风险评价日趋重要。风险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相应的内部审计在执行评价职能的过程中,不同活动的相关风险就成为关键的因素。内审人员要先行评价活动的风险,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根据获得的新情况修正最初的评价,即将评价贯穿于企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以确保企业经营者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将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降至最低,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2)评价目标的深化。内部审计发展的管理导向型趋势,使内部审计不仅要评价企业已有的经营成果,更强调评价企业未来决策的适当性与可行性。评价主要关心与决策有关的关键性因素,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是否有效地利用了各种物力、财力及人力资源,资本的适当性,预算及战略计划,各级管理人员的能力。

  (四)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

  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制衡的运作机制,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较晚,在借鉴国外经验方面不尽一致,所以出现了以下几种模式:一是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二是由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这两种组织模式各有利弊:(1)监事会领导的模式:由于监事不能兼任公司的经营管理职务,即没有经营管理权,而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审计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这种方式的最大不足是内部审计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定,难以实现其主要任务和目的。(2)总经理领导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它难以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独立的监督和评价。比较而言,监事会领导模式的领导层次较少,地位超脱,相对独立性强。因此,这种模式应是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模式的首选。三是由总经济师领导的组织模式;由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因较少采用,故不做具体分析。

  (五)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内部审计能否顺利、有效开展的关键,它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业务方面要精通会计业务、熟悉本企业经营,也表现在政治思想方面要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能够同企业内部的违纪违法及腐败行为作斗争。因此企业要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录用,经常进行有关业务培训,使整个内审队伍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从而提高内审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三昌主编。企业内部审计技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张彦主编。内部审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英)安德鲁。D.钱伯斯(AndrewDChambers)等著;陈华等译。内部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4]卢肖杨。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经贸导刊。2003,(3)。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 京ICP证0304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