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0 苹果版本:8.6.90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构建

来源: 李兆华等 编辑: 2008/08/06 14:37:19  字体: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注重企业的效益和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对于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则很少关心。从宏观上看,一些企业给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了整个地区的环境质量,工业集中的城市,矿区的污染、噪声使城市环境日趋恶化;污水污染了河道,污染了饮用水库,直至殃及国家近海大面积海域;废气形成酸雨,烟尘笼罩城市上空,每天散落的工业粉尘高达数十吨;高分贝噪声殃及居民、学校、机关和医院。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从微观上看,企业自身环境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企业排放烟尘、污水、废气、噪音、垃圾等,对内将直接影响职工的健康、工作和劳动情绪,对此,企业必须支付一笔数额可观的保健费用作为对职工健康状况的补偿,提高了企业产品的成本;对外则影响了周边环境,严重的时候可能会遭到公众的诉讼,使企业增加了经营风险。可见,对环境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是每一个现代企业应当重视的工作,而环境审计制度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体制,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环境审计作为经济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应该在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监督中具有突出地位。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可分为环境财务审计、环境合规性审计和环境绩效审计。不同类型的审计有各自不同的审计模式,环境财务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主要领域,有其自身独特的运作模式。不同的视角,对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有着不同的理解。笔者认为,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是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的总体思维与基本构想,是组织和部署环境财务审计工作的整体框架,是决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方向和基本方式的根本因素,对内部环境财务审计作用的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传统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的局限性

  关于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目前理论界有如下三种观点:其一,财务导向审计模式:以被审单位环境财务报告反映的结果为线索,追踪到经济活动过程和导致结果的原因,进而对环境保护的合规性和绩效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模式;其二,问题导向审计模式:以被审单位暴露的突出问题为线索,进行追踪分析,找出问题的成因,指出被审单位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方面的薄弱环节,进而提出有针对性整改措施的一种审计模式;其三,项目导向审计模式:以被审单位涉及环境问题的重大业务为线索,对业务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分析,判断业务活动进行是否正常、是否收到预期效果,进而找出导致业务活动发生偏向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审计模式。这三种审计模式明确了内部环境财务审计的着眼点,但也存在缺点:

  一是未就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的构成要素进行详细分析。运作模式应该解决环境审计从何处着手、何时着手以及如何着手等方面的问题。以上导向型运作模式仅提到了环境审计从何处着手的问题,而对其他两个问题没有涉及,即对于究竟如何进行环境审计没有做出说明。

  二是没有区分不同的审计领域。不同的审计领域应具有不同的审计模式,但以上导向式模式没有区分不同的审计领域。

  三是未形成一个完整的运作模式。一个完整的运作模式应由目标、内容、依据、方法等几个要素组成。只有明确界定各要素的涵义,明确其各自的职能,才能组成一个完整、有效的运作模式系统。

  四是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强。运作模式构建的主要目的要对环境审计实践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但导向型运作模式因为没有对要素进行明确分析,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运作模式,因而对环境审计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强。

  鉴于此,笔者认为,三种运作模式应该有其共同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环境审计运作模式完整的内容。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其构成要素及其详细内容。

  三、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的新设想

  鉴于传统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的局限性,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开展环境财务审计的运作模式应是“目标导向式”。以目标为导向的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是指以需要达到的审计目标为导向,通过具体分析审计内容、审计依据,制定实施方案,按照一定的方法,最终通过出具审计报告的方式来实现审计目标,完成审计工作。

  (一)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目标

  环境财务审计的总目标应该是监督受托环境财务责任的公允性,即通过检查环境会计账目及其相关环境资产、负债的公允性,确保受托环境财务责任的全面履行。

  受托环境财务责任是按照特定的要求或原则确保组织内部建立严密完整的内部环保控制体系,保证环境资源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据此,可将受托环境财务责任划分为环境行为责任的保全性和控制性以及环境财务报告责任。其中:环境行为责任的保全性是要求受托人在经管环境资源过程中必须保证受托环境资源的完整,防止错弊行为的发生;控制性是为了实现以上要求,所必须建立的严密的控制结构(系统),以实施严密的控制,控制性是从属于所有要求的一个总要求。环境财务报告责任是指对环境保全和环保控制行为责任履行状况进行说明或反映的责任,即审查环境财务报告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受托经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之变化;审查控制结构报告是否公允地揭示了内部环保控制制度的建设状况以及它们在保证环境资源财产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准确可靠方面的充分性与有效性。

  (二)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对象和内容

  1.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的对象

  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的对象应该是受托环境财务经济责任及其信息,即反映受托环境财务经济责任的环境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的经济活动以及反映受托环境经济责任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经济资料。

  2.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的内容

  (1)环保资金财务审计。

  主要包括对环保资金的筹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审计。

  主要包括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否符合环境会计、财务制度的规定、应计环境负债和由于环境风险问题引起的或有环境负债是否得到恰当确认和反映以及评估环境管理费用估计的合理性。其中应着重注意导致在财务报表中隐藏重大错报的环境事项。

  (3)环境保护内部控制的审核。

  按照内部控制理论的解释,任何企业的环保内控制度都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制度与程序组成的整体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充分体现了管理者的环保理念和对环保目标的追求。通过审计监督,揭示并评价各项环保制度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有利于环保内控制度与环保管理的优化。

  (三)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依据

  环境审计依据是指判断和衡量环境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准绳,是审计人员对有关经济活动的环境方面查明事实真相后,据以判断是非优劣,做出审计结论的根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法律法规

  迄今为止,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共颁布了8部环境保护法律、14部自然资源管理法律和34项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保护部门出台了90多项全国性环境保护规章和1020多件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环境法律体系日趋完善,从而建立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环境法律体系。此外,我国还先后加入了一批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国际公约、协议和议定书,主要有《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

  2.国家颁布的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而制定的各种技术指标和规范的总称,大体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标准和方法等三大类,共260多项。这些环境标准为我们在实施环境审计过程中,收集、评价、鉴定有关的证据,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环境相关事项的财务与会计核算准则

  有关的会计核算标准是指环境会计的核算标准,也是环境财务审计的审计依据。众所周知,我国乃至国际上对环境信息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没有统一的标准,环境报告实务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显然,研究和制定一套统一的环境会计准则是十分必要的,以满足披露和报告环境责任的要求。

  (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方法

  环境审计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检查,取得充分可靠相关有效的审计证据,对照审计依据和环保指标、标准,加以分析鉴定综合而形成审计结论,才能完成审计的实施过程。在环境财务审计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和特定的审计方法。

  1.传统的审计方法

  在企业内部开展环境财务审计,要借鉴和使用一些传统的财务审计的方法,如:

  (1)查阅法。如查阅以前的业务、管理、审计报告,以获取特定的知识和审计证据。

  (2)实地测量法。审计人员在审查核实分析有关环境书面资料后,还应对环境进行实地测量,以进一步检验环境记录的真实性。

  (3)复算法。审计人员要对被审单位有关环境财务收支计算的结果进行复算,以确定是否有故意歪曲计算结果的弊端或无意造成计算结果差错的过失。

  (4)抽查法。通过对众多的环境管理制度的初步分析评价,确定一定比例进行有重点的抽查,并对制度不健全、管理失控的环节,进行重点抽查,在此基础上审计有关凭证资料,取得进一步证据。

  另外,还有其它各种同于传统审计所常用的如观察法、盘查法等。

  2.特定的审计方法

  环境财务审计又不同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可以采用的审计方法有:

  (1)环境成本效益分析法

  环境成本效益分析,首先要对环境资源消耗量进行考察。环境资源消耗量是指为实施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所消耗的环境数量。主要包括水资源的消耗、土地资源的减少、林木资源的丧失、污染的扩大等货币量估算。

  环境成本效益分析的另一方面,是对环境资源浪费量的考察。资源消耗和资源浪费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指资源消耗量的大小,后者是指资源利用率的高低。资源浪费有两层含义:第一,资源的非有效消耗或部分非有效消耗,即资源消耗未能对社会经济产生有益作用或未能造福人类的那一部分;第二,资源的非补偿性消耗。从根本上说,工业化对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工业化的进程必然要付出环境的代价。但是,如果消耗的环境资源全部或大部分被有效利用了,那么消耗的环境最终就会通过人类付出经济的、技术的、精神的代价得到修复,使环境功能还原,否则,就会成为一种没有补偿能力的、人类对环境的“坏账”,阻碍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实现。因此,环境成本效益分析在环境审计中是必须考虑的一种重要方法。

  (2)环境费用效果分析

  环境费用效果分析方法,是将环境保护和治理费用与其达到的效果进行多方案的比较的一种经济评价方法,包括最佳效果法和最少费用法。它的主要应用对象是单个污染源的控制效果分析。与环境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比较,环境费用效果分析的主要不同在于:不需要给每一效应赋予货币价值的计量,可以非货币的计量单位计算。

  (五)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报告

  企业环境财务报告是内部审计小组在审计工作完成以后,向内部审计机构以及部门、单位领导提出的关于本单位环境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公允性的内部审计报告。与一般内部财务审计报告相比较,企业环境财务审计报告应特别说明以下内容:

  第一,遵守和采用的信息披露和资金运用的财务会计政策;

  第二,环保资金来源的保障程度,包括资金渠道、数量筹集和到位时效,以及资金使用情况;

  第三,有关环保资产、负债、费用的真实性;

  第四,环保或有负债的评估;

  第五,会计报告中有关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等。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 京ICP证0304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