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0 苹果版本:8.6.90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公司经理的价值取向:账面盈利还是现金流量

来源: 来源:《商业会计》 编辑: 2003/06/11 08:58:16  字体:

  一、利润与现全:主观评价与客观事实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企业作为营利主体,获利无疑成为其核心目标。但是,许多企业尽管账面上表现出丰厚的利润,却因无力支付和清偿到期债务而陷入财务困境,仍然摆脱不了破产清算的厄运。相反,有些企业则可能账面利润表现并不突出,但因其现金流量状况良好,支付能力强,而获得投资者、债权人的“青睐”,得以不断地发展。这难免给人们带来困惑,也打击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信心。通过对其深层次因素的剖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出结论,那就是因为利润与现金差异的存在。

  作为评价企业经营业绩、衡量企业财富增长状况的一项指标,企业会计利润是遵循一定的会计原则,按照一定的会计程序与方法,将企业在一定期间所实现的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减去为实现这些收入所发生的成本与费用而得来的。在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完全是以现全形式进行交易,且不存在任何资产折旧以及费用摊销的情况下,利润与现金是完全相同的,收入的增加引起现金的流入,费用的增加造成现金的流出,这也就体现出利润与现全的一致性。然而,这只是一种理想的假设,在企业现实经营活动中无法实现,企业利润与现金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诚然,利润与现金差异的形成源自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资产减值准备、信用政策引起的应收与应付、付现性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差异、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以及预提与待摊费用等等。但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来自于利润与现金的确认与计量基础的差别,即利润的计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现金的计算则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由于这种差别的存在,在商业信用广泛采用以及固定资产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企业收入的增加并不是必然引起现金的流入。同样,费用的增加也并不一定等于现金的流出。具体说来,由于商业信用的采用,导致了企业应计项目的产生,如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以及应付账款,在权责发生制下,都计入当期,从而计算出收入、费用和利润。然而,在收付实现制下,实际收付之前,这些应计项目并未引起实际的现金流入与流出,对企业当期现金流量并未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同样,企业以现金形式购进资产时,引起了现金流出的增加,但是资产折旧与费用摊销并不引起现金的流出,当企业采用一定会计政策与方法计提折旧与摊销费用时,减少了企业的利润,可见,基于确认与计量基础的差别,诸如此类的因素就造成了利润与现金之间差异的产生。

  由以上分析可知,同作为衡量企业财富增长状况的一项指标,由于确认与计量基础的差别,利润与现金既存在着一致性,又存在着差异性。且在利润的计算过程中,会计方法选择的差异以及会计估计的应用,都会对企业会计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就折旧方法来说,涉及到是采用直线折旧法还是加速折旧法,而会计估计则涉及到折旧年限长短以及预计净残值大小的问题,这种会计方法选择以及会计估计的差异,将会影响企业各期计入折旧费用的金额大小,进而影响企业各期的会计利润。由此可见,会计利润仅仅是一个账面数据,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与操纵。而现金流量则表现为企业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是企业现金流量的真实反映,从而体现出客观性。

  二、“现金”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概念体系

  现金作为一个最为通用的财务经营概念,从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理解。概括起来,主要有几种:1.企业的库存现金。即会计实务中“现金”所核算的内容。显然,这是对现金概念的一种最狭义的理解。2.货币现金。即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所核算的内容,包括库存现金、银行活期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在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中所定义的现金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即企业的库存现金、可以随时支付的银行存款以及企业持有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移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很小的短期投资(通常为三个月以内到期或可以变现的短期投资)。4.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及流出,是企业现金的动态反映。而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差额称为现金净流量。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其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因而由这三类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称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以及投资活动现金流量。5.经营性现金流量。经营性现金流量是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包括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但不反映筹资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或净营运资本的变动额。其计算公式为:经营性现金流量=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付现成本)-所得税=息税前利润加折旧-所得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式中,把“营业收入”、“息税前利润”视为现金流量指标,前提是假设权责发生制下的数据等同于收付实现制下的数据,否则,计算结果只具有账面利润性质,而不具有现金流量性质。6.自由现金流量。根据詹姆斯C.范霍恩在1998年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定义:自由现金流量是指所有经内部收益率折现后有净现值的项目支出后剩下的现金流。一般认为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加折旧-所得税-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额。

  从以上关于现金内涵的不同层次的表述可知,人们对于现金的理解既存在着共性,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不存在着绝对一致的表述标准,对它的理解因人而异,主要取决经理人的专业判断以及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需要。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从持续经营的角度考虑,现金最重要的并不是“存量”,而是“流量”。

  三、现金流量:企业决策与经营管理的首要变量

  从经营角度看,企业任何日常经营活动均始于现金而终于现金,现金以及从现金到存货、应收账款,然后再回复到现全的及时转换,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血脉”。企业现金流转的顺畅与否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任何环节的不畅或阻滞,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轻则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陷入困境,重则引发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造成企业陷入破产清算的境地,而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一个企业现金流入的“管道”其实只有现金性收入、现金性融资等几条,而现金流出的“管道”却实在太多,可以说,有经营业务的地方可能就是现金流出的“管道”。有人说,现金的流入与流出就像是每个企业的“心脏”跳动,但是,因现金流入而跳动的次数与因现金流出而跳动的次数在数量上极不平衡,因此,如何调节这种失衡并尽可能维持其均衡,可能就是公司理财的难点之所在。现金流量作为一项财务指标,在企业价值管理与行为管理中展现出利润指标所不具有的优势,无论是对于投资者、债权人,还是对于企业管理当局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其意义是十分明确的。

  第一,经理人在关注企业财务报表信息中,把现金流量表信息放在首位。资产负债表最关键的是“结构”和“风险”问题,而利润表最重要的是“规模”和“收益”问题。但是能够总览公司“结构”和“风险”,“规模”和“收益”问题的却只有现金流量表,只有现金流量表才能提供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从整体上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合理预测。经营者不把握现金流量表的内在信息,就不可能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企业财务状况做出快速和准确的判断,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从这个角度分析,目前公司经理人对净利润、主营业务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了对现金流量指标的关注,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第二,惟有现金流量才能提升企业价值。通俗地说,企业价值是指企业本身值多少钱,来源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现有资产创造收益的能力。利润及现金流量作为评价企业经营业绩、衡量企业财富增长状况的指标,自然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标准。由于利润代表企业新创价值的一部分,因而,利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企业价值的增长。但是,企业价值不仅仅包括新创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还包括其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因而,以利润作为指标衡量企业的价值,其局限性十分明显。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企业价值主要由其每年自由现金流量和贴现率决定,现金流量的增加代表着企业价值的增长。例如,企业任何投资项目,都应考虑其未来现金的回收能力,而不是该项目的账面盈利能力,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影响的现金净流量成为评价项目可行性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说,只有净现值为正的项目才是企业可接受的项目,而冷现值增加同时意味着企业价值的增长。可见,企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现有资产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最终形式则表现为一系列现金流量。企业现金流量的数量和速度决定了企业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价值最大化即是现金流量最大化。

  第三,在短期决策与业绩评价中,引入“现金性利润”概念,以提升公司收益质量,防范盈余操纵。我们强调现金和现金流量表,只是提醒利润表的局限性,账面利润可能异化公司决策和歪曲经营业绩。比如,一个公司如果通过价格战。广告战实现了销售额和市场占用率的迅速提高,在短期内很容易形成一种“欣欣向荣”的增长景象,但是如果这些景象没有现金流入作支撑,很难说这种景象不会因“贫血”而昙花一现。这类只在市场上“潇洒走一回”的企业并非个案。由此可见,没有现金性收入的增长其实并不是财务理念上追求的增长。因此,公司经理有两项职责:一是获得利润;二是将利润尽快转换成现金。在公司内部业绩评价中,收益性指标如果单纯从利润表取数,尽管用“主营业务利润”来计算,也不能真实反映收益质量,因为极有可能生营业务利润也是以“应收账款”为基础的。目前在考核评价中广泛推崇的EVA(经济增加值)指标也明显地具有权责发生制特征。在企业内部业绩评价中应该提倡使用“现金性利润”来计算考核收益性指标,以达成财务目标。财务决策和财务评价的一致性。

  第四,现金流量规划是经理人配置公司资源策略的主体内容和防范风险的基本手段。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追求收益的强烈愿望与客观环境对流动性的强烈要求,使两者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企业发展规划一般都反映其经营战略,以获利为目标,通常包括更高的经营规模、市场占用率和新的投资项目等内容,其实施需以更多现金流出为前提,一旦现金短缺,其发展规划无疑就成了“无源之水”。因而,企业规划、战略风险都必须以现全流量预算为轴心,把握未来观主流量的平衡,以现金流量规划作为其他规划调整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对资本性支出应该“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基本原则。公司发展与扩张也应该负债经营,但是负债经营的规模,也应该以未来现金流量为底线。突破底线必然会导致财务风险的扩大。所以,维持增长也罢,控制风险也罢,现金流量规划是关键制约因素。

  综上所述,现金流量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犹如企业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器”。公司经理通过对现金流量规模与结构等的密切关注,能够正确分析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支付能力,客观评价企业经济实力,优化企业决策行为,从而达到未雨绸缪,防范和化解破产风险,提升企业价值。在现代理财环境下,关注现主流量应该成为公司经理入关注经营运行的重点。

  (作者:汤谷良(教授) 李晓明 孙晓清 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 京ICP证0304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