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0 苹果版本:8.6.90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论金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来源: 许莉 编辑: 2004/10/10 09:24:45  字体: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金融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金融企业强化内部管理与控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共识。笔者认为,目前内部控制的着力点应是: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会计控制有效性的界定

  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字面上看,似乎表述了会计的一种职能,其实反映了现代会计的实质——即运用会计方法和手段,将业务经营过程中差错与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以实现经营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随着现代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会计控制方法也逐步增多,如何结合金融业务特点,结合银行经营实际,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以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这就是会计控制的有效性。任何技术、方法只有为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才是有效的,而制度、规章、措施及一系列控制机制怎样才能发挥出应有效用,这是内部控制问题之关键。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为了实现其稳健经营的目标,必须将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防范风险上。银行会计是实现银行业务的重要环节,相对于金融企业内部控制整体而言,会计控制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就会计控制本身而言,它也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整体的控制环境相关,因此,要充分发挥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的系统,这一系统涵盖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建立既能防范风险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各项会计内控制度和程序;其次,要保证有称职的人去执行内控制度和程序;再者,要建立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体系;第四,要有科学的会计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指标。这几个方面必须相辅相承协调运作,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才能使内部会计控制真正发挥效用。

  二、金融企业会计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1、认识上不充分,理解上有偏差。

  金融企业内部控制还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对会计控制认识还不充分、不确切、不完整,存在着这样几种倾向:一是以为内部控制就是整章建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忽视了内控是一种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二是以为内部控制是稽核、审计或管理层的事,与会计无关或关系不大,对会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认识;三是以为内部控制就是相互牵制,对内部控制方式、方法与手段没有整体认知。上述认识上的不充分、不完整是导致内部控制措施难以落实、会计控制难以发挥应有效用的重要原因。

  2.未形成完整的内控制度体系,制度建设滞后。

  一是有关金融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指导意见原则性较强,操作性不足;二是有关内控制度建设的具体要求散见于有关会计制度中,既缺乏完整性,也弱化了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三是制度建设上存在滞后性。从总体来看,金融企业内控制度对新技术、新问题研究不充分,在会计制度中所体现的内控措施落后,如:电算化条件下如何防范风险,在“柜员制”劳动组合下如何实施有效控制尚缺乏制度规定。更有甚者,有些行是先开展业务后进行制度补救,这给金融业埋下了巨大隐患。

  3、核算程序未形成刚性约束,存在薄弱环节。

  多年来,银行会计无论是手工操作还是电算化处理,都遵循“双线核算”的原则,相互联系、相互牵制,有着一套较完善而系统的核算程序。但是,在银行中间业务的不断拓展和新技术手段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内控制度却未及时跟进,现行核算程序中也暴露出了逆向操作、“一手情”等隐患。如结算制度规定,先收妥款项再签发银行汇票、本票,但有些人却是而且能够先签发汇票、本票再收款;又如制度规定:商业银行跨系统的转汇应通过人民银行,但有些行就是通过其他商业银行转汇等。这就涉及到一个会计制度与操作规程的关系问题,会计制度应是操作规程设计的理论依据,操作规程应该是会计制度的具体化,同时又是会计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技术手段与保障。而目前的操作规程未对会计制度的执行形成刚性约束,必须按制度执行的硬性规定变成了凭良心凭习惯办事。由于技术保障措施的不得力,核算程序本身又留有违规操作的隐患,以至于核算过程中屡有违反会计制度的事件发生。

  4、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弱化,缺乏评价指标。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多年来,一直很重视会计监督与金融监管,有专门的储蓄事后监督、会计稽核、内部审计等部门,应该说机构较健全。但随着新业务、新科技的发展,监督重心已由一般的业务工作差错转变为金融风险防范,现行一些监督方法与控制手段已显得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一是侧重于事后监督,事先与事中的风险防范不够。如前所述,属于事中控制范畴的核算程序其相互牵制弱化,属于事前控制范畴的制度建设滞后等。二是对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往往被一般性工作差错的查纠所取代,没有及时适应监督重心的转移,缺乏对内控运行情况的深入考核,未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三是监督手段相对落后,尤其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下的风险防范措施执行情况如何,不仅在监督手段上,而且在监管人员素质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强化会计控制有效性的举措

  1、建立多层次会计控制体制,明确各层次会计控制的具体目标。

  控制系统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根据内外部的各种变化而进行调节,使系统保持某种特定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控制是一种联系与调节,是保证系统在变化着的外部条件下,完成某种目标的行为。因此,目标是控制的前提,是先决条件,也是促成内部控制的要件,没有目标,就谈不上控制。金融企业有着自己的经营目标。也有着明确的内部控制目标。《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中明确提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目标是“有利于查错防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证业务稳健运行,确保将各种风险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确保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为了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应在统一认识、明确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细化,确立各层次会计控制的具体目标,形成一个明确、具体、完整的目标体系;建立多层次的会计控制体制,使每个群体和个人的行为都处在他人的监督之下,同时以利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关注企业内控的不同方面,使内部控制目标具体化,以保证总体控制目标的实现。

  2.按照相互制约原理,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体系。

  内控制度是内控目标得以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建立相关的内控制度,健全有效的内挖运行机制是实现内控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各金融机构管理层的基本职责。目前,各行应加大整章建制的力度,应根据人民银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及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按照分工牵制、授权制约原则,结合自身经营的规模和业务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并制定内控制度实施细则,使内控制度形成体系。

  内控制度无论是单独设置还是继续在会计制度中体现,设计时均应充分考虑制度的严密性、有效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并充分发挥“四性”之间的能动作用。制度建设时,在思想上要树立三个观念:一是要以防止业务人员工作差错为主转变为以防范金融风险为出发点;二是要树立信息安全观念,使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成为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三是要有全局观念,各项制度既相对稳定,又能随环境与业务的变化能动应变,形成有机整体。

  3、分析重点控制环节,完善会计核算程序。

  会计是银行业务的基础,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核算程序是内部控制系统的中心。要按照银行业务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分析核算程序中的重点控制环节,尤其对联行。结算等要建立一套严密的、呈刚性约束的会计操作程序和账务处理系统,以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的约束力,其基本思路是:

  (1)规范会计核算流程,提高控制技术。如联行核算方面,要设置好不经过三个相互独立的操作就无法实现该业务的会计流程,并进一步完善其对账系统,使联行对账由事后账务核对转变为事前风险防范;对银行汇票业务,可将收款、记汇出汇款卡片账与签发汇票三权分离,改变现行的汇出汇款卡片账与银行汇票凭证套写的方式,增加一道“防火墙”,强化会计核算流程的硬性约束。

  (2)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强化科技控制约束力。目前,银行会计电脑软件程序主要是仿手工的,遵循“双线核算”的原理,符合当今会计理论,但其缺憾是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随着银行电子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大,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改变软件编程的“仿真性”,不断提高其科技含量,不仅是电话银行、网络银行、电子商务等业务发展的需要,也是内部控制的客观要求。

  4.按照自律、激励与控制原则,强化人员素质和行为准则。

  一切好的内控制度与方法最终还是要由人去执行,否则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效用,对金融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就目前情况及案例看,一些行出现问题的关键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制度不落实。因此,一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强化会计人员行为准则,形成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机制;二要运用激励与约束原则,在人员配置上,一方面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积极性,另一方面合理分工、相互牵制,强化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的过程控制;三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可采用对会计人员信用等级评估等方法,变对会计人员的事后监督为事先预警,做到事后、事中、事先三管齐下使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得以有效运行。

  5.建立风险测量机制,健全内控评价指标。

  (l)建立风险测量预警机制。金融风险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完全没有风险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将风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的可预见、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要建立风险测定机制,在业务开展之前,应先测定风险指标或比例,在业务发生之后,也应对其风险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并在定量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制订应对措施,规避或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

  (2)健全内控评价指标。内部控制评价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的检测。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应该执行哪些评价程序、遵循什么样的评价标准,用什么样的评价形式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内部控制制度在实践中才能有现实的可运行性和有效性。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 京ICP证0304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