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82 苹果版本:8.6.82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本科生精英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常宇 轩艳娇 马新蕊 高斌 宋淼 李承杰 钟儒刚 编辑: 2010/09/21 16:27:17  字体:

  摘要: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尤其要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方面,经过长期的摸索和探讨,形成了,以实践促进教学的模式,通过导师制的实行为培养大学本科精英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和氛围。

  一、重视教育改革,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传统教育的弊端表现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加趋,向功利主义,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束缚,甚至是畸形发展。有些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局限于课本知识内,通过各种机械的学习和训练来获取考试成绩的高分,但作为现代人应有的素质却非常贫乏,手拿高分成绩单,缺少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

  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够宽、学术基础不牢;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学生经过“赶鸭子”到“填鸭子”到“烤(考)鸭子”,变成了呆头呆脑的“板鸭子”,无创新可言。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说过:人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对教育而言,这个火把需要点的就是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曾引用过这样一句俏皮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换句话说“忘不掉的才是素质”。素质教育尽管在国内吵的沸沸扬扬,但是面对应试教育,一路坎坷,很不乐观。我们看到了问题的所在,更看到了解决问题的艰难,必定传统教育的模式已经根深蒂固,教育的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奏效。为此,作为每一位教育者应该勇于探索,不断探索教改新路。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为我们的社会创造更多的人才。

  (二)人才培养的着眼点

  人才培养不仅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创新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并通过接近或参与一定的创新实践工作,增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才能培养和造就出适应科技发展迅猛、企业更新快速的高级创新型人才。

  作为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尤其对工程学科的学生更加重要。同时,实验室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是高校本科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生们在本科阶段接触实验室的机会是很少的,只是在课程安排下进行为数不多的几次试验,并不能使他们真正了解科研的真面貌,更没有机会更多的展现自己的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为此我们需要创造条件,引导他们,更有效的开展科研实践活动。

  (三)培养新型人才,我们如何做

  大学生“导师制”是当今高等教育应对素质教育的挑战而进行的一种教学上的改革和探索。借鉴国内外一些高校的做法,结合我院的特点,在2002级、2003级与2004级推行了本科生高年级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有利于学生专业思想的提高,有利于专业课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解决,如怎样对本科生加以适当的引导,使本科生在三四年级适时进入实验室,并在实验室中利用自己有限的知识,锻炼自己的科研素质等。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并与学生班级教育管理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事专业领域的科研实践,提高毕业生的综合水平是本课题的研究出发点。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

  (一)本科生实施导师制的意义

  导师制在我国高校主要用于研究生教育,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高校开始尝试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其积极的作用在于:一是因材施教,充分提高高校教育的效率。“教学”就是“教”与“学”的结合,需要教师与学生充分配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要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能够使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二是符合我国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高校的目标是培养“宽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复合型人才,本科学习阶段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不善思考,缺乏创新能力,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能够使学生们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积极面对社会的不断高速的发展形势。

  我国传统教育常常不知不觉把“教书”和“育人”看作是两种独立的教育实践活动,如专业教师注重传授专业知识,而“两课”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以致学校的德育工作得不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和参与。形成了“教书”与“育人”的两张皮现象。而事实上专业教师的在学生思想工作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专业教育几乎覆盖了大学教育的方方面面,而专业教师在高校中占据较高的比重。他们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频繁在广泛的群体。身为教育者,专业教师在确定教学任务,讲授课程内容,控制教学过程,评价学生行为等教学活动中,其个人行为起着教化和示范的作用。因此专业教师的价值观、人格、意志倾向等始终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实行导师制有助于实现“教书育人”和“全员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有助于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变,在学生知识能力转化过程中可以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和催化作用。

  作为一种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教学辅助模式,导师制集双向互动,参与式,启发式教育于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学习的目的性,激发专业兴趣、拓展知识面,同时也有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此外,导师制重视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造能力。由于专业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富有特色的研究领域使得感兴趣的同学能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参与一定的科研活动,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增强创新意识,学会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开阔思路,提高专业兴趣。

  (二)导师制之——本硕合作性学习

  在我院,导师制的实施方案为:导师在一定时期内,对少数本科生进行个别指导。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强调学生参与研究探索的亲身体验,由科研骨干教师担任导师,由少数本科生和硕士生组成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导师引导为平台和载体,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开展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研究进行全面指导的教学方式。

  本科生自进入实验室后,慢慢熟悉科研环境,然后在研究生的帮助下为定位自己,最后循序渐进地参与科研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科研任务,在和研究生的交流中获得知识的提高和兴趣的培养。在一种相对开放的

  学习环境中,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并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形成。

  导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是整个教学的基础。其主要职责是对被指导小组学生的思想发展、道德修养、学业进步进行全面影响。通过导师课和主持开展学习小组会议等方式,在与学生的交流与指导过程中实现导师的引导教育功能。导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为教学核心,注意把积极发展学生合作能力和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相结合,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

  在我们定期开展的组会上,导师会协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确定分组和指导小组的任务分配:检查学生研究合作学习进展情况,并给学生们展示学习收获和心得的机会,使小组成员都能够有意外的收获,如科研和学习上的启发等。导师还会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与指导:检查小组学习成果:对小组与个人的成绩进行总结和评价。

  (三)以人为本,锻炼学生全方位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爱好、性格和特长等,如果这些特质得不到承认和开发,很多人才就会被埋没。而好的资质需要好的引导,以人为本就是要发现人才,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质展开教育培养,使学生们更有效的将自己的能力展现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所以导师们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在学生们参与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和激发他们展现自己的能力,给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自己”的领域。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一定要努力创造条件,拆掉那些无形的“墙”,给学生以广阔的天地。

  但是因材施教不代表学生们只能得到单方面的培养和发展,恰恰相反,因材施教正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案,殊途同归,最终都是为了培养全方位人才。即便是提倡个性的发展,全方位的人才首先应该拥有“共性”。我们的“全方位”体现在六个能力的培养——1学习能力,2交流能力,3执行能力,4创新能力,5合作能力,6协调能力,在这些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不断了解学生们诸如自信,意志,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质疑的兴趣和水平,事业心,理想,以及责任感的建立等。

  在实践的过程中强调职业道德、诚信、合作和严格的操作规程,让学生有疑问,能提出自己的问题,熟练地掌握搜集资料的手段或途径,学会处理资料的方法,学会分析比较,动手实验,得出结论。要求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不盲从、不想当然,敢于怀疑、善于怀疑的习惯。这些都是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基础。

  此外,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导师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理想和主观能动性,不会给他们过分的压力,而是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不断探索的激情,以及永不退缩的勇气。给他们创设崇高真理,积极进取的学术环境,切实注重培养新能力的基础和形式的具体落实。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未来的的前途。面对大学教育的严峻现状,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和信念,在工作中关注人才发展,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不断总结经验,实施开展有效的人才培养策略,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全方位能力的接班人。

  (四)我院实验室导师制成果

  2004级的五名同学于三年级进入了我院导师制学习。经过三年级一年的观察了解与知识储备,在四年级时进行了分工。其中,三名同学从事人工心脏的周边工作,两名同学从事经颅磁刺激的研究。研究人工心脏的三名同学中,一名同学改进了血泵的控制系统,一名同学利用压力传感器实现了对泵一些工作参数的测量,另外一名同学对泵在实验中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简单地分析。通过与戒毒所的合作,使两名研究磁刺激的同学有机会接触到临床病例和专业的脑电测量设备,充分锻炼了独立思考及动手能力。

  五名同学毕业的去向如图1。导师制过程中所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分析数据的能力,无论对于就业还是深造,都有不同程度的帮助。

  五名同学在导师制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

  1、Bin Gao,Linxl Shi,Yu Chang,Xinrul Ma,Ling Li。Ningning Che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System for Artificial Heart Surgery,

  APCMBE 2008。IFMBE Proceedings 19,pp,47—4g,2008

  2、己获得星火基金:宋淼,高斌,马鑫蕊 人工心脏控制系统。

  项目批号:XH-2008-10-01

  3、Ni ngni ng Chen,Yu Chang,Bin Gao,Linxi Shi,Ling Li,XinruiMa Performance Comparison betweenTwo Types of Miniature Axial FlowPumps for Children,APCMBE 2008,IFMBEProceedings 19,pp,44-46,2008

  4、软件著作权:常宇,马鑫蕊,李玲,师林溪。基于PC6通道生理参数监护软件。登记号;2007SRBJ2763

  鉴于导师制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切实有效性,我院对06本科生实行了大范围的导师制培养方案。很多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找到了学术研究领域的兴趣,并积极投入到科研活动中,得到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方位提高。很多本科毕业生都能够更好地和企业接轨,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三、结语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对素质教育的呼唤,教育侧重点围绕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素质的培养。中国高校要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大批具有丰富个性的创新人才,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完善教育管理体系是一种很好的途径。立足学院、学科进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改进和完善,都会对我们的高等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创新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多模式探索,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体系的健全。实行以本科生导师制,完善辅导员与班主任、导师的工作体制的协调合作机制,有助于中国高等教育逐步走出“学科中心论”的历史局限,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育人功能,牢固树立创新人才培养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本科生导师制的施行,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恰当定位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完善相关的制度,保证充足的导师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本科生导师制制度完善的要求,是确保本科生导师制取得实效的关键。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lcl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 京ICP证0304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