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会计网校--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会计资讯

会计移动班
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滁州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2009-09-27 15:52 来源: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滁州固定资产投资取得了显著业绩,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投资规模快速扩大,投资结构明显优化,拉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投资效益硕果累累,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60年来,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372.7亿元,新增固定资产价值815.7亿元,投资规模年平均增长17.7%,显示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下面我们分四个阶段来回顾全市固定资产建设成就。

  一、从无到有的创业阶段(1958—1978年)

  从新中国成立到“二五”期间,全国经济发展开始起步,我市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也获得一定成效,并从此开始规模建设。

  1958—1978年,我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年平均增长2.5%。工业部门完成投资1.1亿元,占全社会投资额的28.4%;农林水气部门完成投资2.1元,占5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0.7亿元,占19.6%,其中商业财贸在三产中投入较大,为0.3亿元,占全社会投资额的7.7%。

  随着工业投入的加大,使得工业企业单位数从1957年的300多家增至1978年的1191家,化肥、纺织、冶金、农机机械、建材等行业和以烟厂、酒厂为主导的轻工业迅速成长,累计新增生产能力:合成氨4万吨,3.5万伏及以上的输电线路397公里。农业方面形成水库总库容14.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15万亩。三产方面形成冷藏库近0.2万吨,粮食仓库2亿斤,商业营业用房3.3万平方米,新增小学面积16万平方米,中学8.8万平方米,医院床位5182张,面积4万平方米。

  二、改革开放后的快速提升阶段(1979-1995年)

  1979-1995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3亿元,是建国29年来的18.6倍。工业投资完成41.2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55.5%。巨额的投资,极大地改善了滁州基础设施、生产生活、开放开发条件和环境,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强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

  1978年,我市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仅为2059万元,而到1993年投资规模突破十亿元,达到12.2亿元,1995年,我市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7亿元,年平均增幅达到30%,是新中国成立后投资建设规模快速提升的时期。

  “六五”时期,随着改革开放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行,我市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投资规模增幅快速提升,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8亿元,年平均增幅达45.7%。

  “七五”时期,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4.77亿元,比“六五”增长2.1倍,年平均增幅有所放缓,为20.1%。

  “八五”时期,特别是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在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全面发展,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城镇集体、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房地产开发、农村集体和其他投资高歌猛进,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98亿元,分别是“六五”和“七五”的11.3倍和3.7倍。其中工业投资完成30.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6.1%。),分别是“六五”和“七五”的29.8倍和4.3倍。

  由于工业投资的快速扩张,有效投入形成有效产出,到“八五”末,工业企业单位达到2656家,比1978年,净增1465家,平均每年净增近90家。人口占全省1/15的滁州,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1/9,柴油机和冰箱产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饮料酒、卷烟,水泥和食用油产量占全省8%以上。部分主要产品从无到有,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形成了扬子品牌的系列产品,产能较大,如空调23万台,冰箱108万台,电风扇117万台,电视机100万台,奠定了我市家电产业集群的基础。部分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合成氨能力增至12.1万吨,柴油机增至242.6万千瓦,白酒、啤酒、电力电缆、大米、饲料等产能也显著增强。农业已建成大量的防洪、排涝、灌溉等工程设施,水库总库容22.2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80万亩,分别比1978年增长50%和52.4%,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均得到了很大提高。交通运输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方式共同组成的综合运输网。

  三、改革开放后的稳步增长阶段(1996-2005年)

  “九五”时期和“十五”时期是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成长阶段。两个时期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2.2亿元,占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总额的41%。特别是200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努力扩大投资需求,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分别于“十五”时期的2001年突破50亿元大关、2005年突破百亿大关,达114.2亿元。

  其间,城市基础设施增长较快。1996-2005年,城市基础设施累计投资13亿元,是撤地设市以来投入最多的时期,2005年市区道路长度达191公里,桥梁22座,排水管道241公里,路灯1.6万盏,绿化覆盖面积达到2642公顷,园林绿地面积2110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00公顷,公园面积56公顷。

  四、改革开放后的迅猛扩张阶段(2006-2008年)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纵深推进“东向发展、城镇化、工业化”三大战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飞猛进。2006-2008年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2.4亿元,占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总额53.4%,年平均增长52.2%。每年都上新台阶,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亿元大关,达236.7亿元,2008年突破300亿元大关,达346.2亿元。2008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大投资项目谋划力度,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增长势头,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在推进全市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0.7、216.5和118.8亿元,结构表现为“3.1%:62.6%:34.3%”。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94.7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6.2%。

  另外,滁州房地产开发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阶段。1991年以来,全市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达95亿元,年均增长32.6%。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已成为拉动全市投资的重要力量。以山水人家、水石广场、会峰园等为代表的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生活方便、环境优雅的住宅小区相继建成,标志着全市房地产开发已进入一个全面提高品质的新的发展阶段。在房地产业的带动下,全市城市人均居住面积逐年上升。城市居民人均建筑面积到2008年的29.13㎡/人,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60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取得了巨大成就。各行各业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改善,积累了雄厚的“家底”,大大促进了各时期的经济增长。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一批标志着工业实力的工业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壮大;投资23亿元、容量60万千瓦的华东蓄能电站投入运营。农业已建成大量的防洪、排涝、灌溉等工程设施,其中建成水库1056座,总蓄水容量29.4亿立方米;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520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交通运输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路共同组成的综合运输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529公里,“村村通”工程相继完成,改善了乡村交通条件;高速公路也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合宁、宁洛、宁连相继建成通车。邮电通信建成包括光纤、数字微波、程控交换、移动通信等覆盖面广的公用电信网,并建成了业务种类齐全、网点密布的邮政网。

  回首历史,在60年的奋进历程中,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业绩辉煌,令人振奋不已。展望未来,在跨世纪的发展中,我们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令人信心满怀。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在保持投资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着力于加强重大建设项目储备,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注重投资质量及效益,拓宽投资融资渠道,以及加强对房地产投资的宏观调控,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产业必将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为把一个繁荣富强的新滁州带入新时代而添砖加瓦,增添光彩!滁州的今日很精彩,滁州的明天更辉煌!

责任编辑:暖阳
正保会计网校名师高清课程免费试听
相关资讯:
热点专题:
 初级会计职称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资产评估师指南动态大纲试题复习
 中级会计职称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高级会计师指南动态试题评审复习
 注册会计师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会计基础知识指南动态政策试题复习
 税务师指南动态查分大纲复习 ACCA考试指南动态政策 试题复习

听过来人谈会计面试的九大经验

  对刚踏入社会的应届生来说,面试是陌生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不知道将要面临什么问题的情况下……[全文]

中级会计职称妈妈级考生经验分享

中级通过考生经验分享

我们同事都是在网校听课学习,很自然的我就选择了网校……[全文]

大学生职业规划移动学习完整体系
网校活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