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关于印发全国蚕茧收烘工作研讨会纪要的函

国茧协办函[2006]3号

颁布时间:2006-04-17 09:37:07.000 发文单位:商务部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

  由商务部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主办、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承办的2006年全国蚕茧收烘工作研讨会,于4月6日至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会议内容纪要如下:

  一、会议情况

  国家茧丝办王北鹰副主任,农业部种植业司封槐松调研员,国家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胡国强处长,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汤咏副总经理出席了此次会议并讲话。来自全国14个蚕茧主产省(区、市)茧丝办、协会、公司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在分组讨论中,各地代表通报了去年的蚕茧收烘情况,对蚕茧流通体制和企业改制经验进行了交流,并对今年春茧的生产形势和全年的茧丝产销形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做好今年收烘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王北鹰副主任作了会议总结。

  二、有关部门讲话要点

  (一)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汤咏副总经理在讲话中总结了2005年的蚕茧收烘工作情况,分析了茧丝产销形势,并对2006年的收烘工作提出了建议。他指出,2005年蚕茧生产及收烘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蚕茧产量稳步上升,蚕茧质量较往年有所提高,收购价格提高较快,蚕农实现增收,收购秩序基本良好。根据对全国20个省市区截止2006年3月底的最新统计,2005年全国的桑园面积为1160.46万亩,同比减少0.96%;发种量为1705.76万张,同比增加8.93%;蚕茧产量为61.61万吨,同比增加12.00%;收购量为50.57万吨,同比增加18.13%;收购综合均价为977.71元/50公斤,同比提高22.64%.2005年茧丝产销的总体情况为:国内外贸易大幅增长,但生产量增幅有限,茧丝供应紧张。据测算,2005年内外销用丝量在12万吨左右,茧丝供应量约为10.52万吨,供丝量存在缺口。2006年丝绸出口将继续增长,但增幅将可能低于2005年,全年茧丝供应量将有所增加,但因2005年原料不足造成的缺口,将使2006年特别是上半年茧源供应偏紧,供不应求局面仍将持续。面对目前茧丝价格起伏较大的形势,大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分析供求关系,提出合乎实际的鲜茧收购价格,同时合理安排好2006年的蚕桑生产,加强蚕桑基础建设。特别是在春茧收购中,要下大力气维持好收购秩序,防止爆发“蚕茧大战”。

  (二)国家农业部种植业司封槐松调研员着重从发种和桑园建设方面介绍了2005年的情况。他认为2005年较高的茧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蚕种供应数量足、质量好。这些成绩与较好的政策引导和龙头企业发挥的作用密不可分。但同时存在蚕种生产经营能力薄弱,蚕桑生产相对其它农作物成本较高,地区间的生产水平差距较大,蚕业人才匮乏,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着蚕桑行业的发展。2006年的工作重点除引导农民搞好生产外,还要加快制定蚕种管理办法,加强蚕种原种生产基地建设(拟安排4个省)等。各收烘单位2006年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西部地区应合理安排收烘网点,防止出现无人收茧现象。蚕茧价格要保证稳中有升,不要下降。如出现有关蚕桑生产的问题要及时与当地农业部门沟通。此外,桑蚕产业化进程要进一步加快,这方面龙头企业要发挥带动作用。

  (三)国家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胡国强处长作了《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切实维护蚕茧市场秩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讲话。他主要谈了以下几点意见:一是充分认识茧丝绸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二是严把蚕茧收购主体准入关,严厉查处非法收购蚕茧的行为;三是大力扶持蚕茧收购加工龙头企业,促进蚕茧生产加工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四是积极引导蚕茧收购加工企业实行品牌战略,严厉查处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五是实施信用分类监管,提升蚕茧收购加工企业信誉。

  三、国家茧丝办王北鹰副主任讲话要点

  1、在大会上,王北鹰副主任回顾了2005年所作的工作,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1)国家宏观调控成果突出。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农业部、商务部等部委联手,形成了联合工作的机制,从各方面保证了行业的正常运行。此外,中国丝绸协会、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等单位大力配合,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厂丝储备制度的效果显现,这些都使对行业的宏观调控形成机制,对行业的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行业运行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行业运行更加规范,全国蚕茧产量、收购价格、工业产值、利润等都有了明显的增长。

  (3)各地加快区域调整步伐,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有的地方将茧丝绸作为本地支柱产业,发展很快。部分省市丝绸业正向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发展。

  (4)新产品的应用领域得到拓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桑蚕丝在医药、化工、装饰等领域得到综合开发利用,如人造皮肤、药用醋、彩色丝等产品已拥有了十分成熟的工艺和技术。

  (5)丝绸品牌继续拓展。如浙江凯喜雅、江苏苏豪、广东丝丽等品牌已开始推广,并有了较大的知名度。高档丝绸标志的宣传和运用,也使带其标志的产品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6)我丝绸产品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一些国内标准我国正在与有关国家探讨国际化进程,我行业标准正向国际化迈进。

  他指出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1)茧丝价格自去年以来一路走高,但在茧丝供应仍然偏紧的情况下,近期却出现了急速下跌的拐点,从历史上看,高价位的合理回归,有其正常的因素,要特别注意人为炒作。人为炒作历来是与行业发展背道而驰,从社会主义荣辱观看,人为炒作就是损人利己甚至到头来不利己。嘉兴市场2005年风波是个教训。建市场是建立“指数”,不是搞“地震”,市场不能给人为炒作提供“超”利润空间,不能反行业发展而行,如果内部总是失控,国家从行业发展大局出发,要进行监管性干预。

  (2)过高的茧丝价格已经出现了抑止需求的现象。由于承担不了过高的成本,目前有些丝绸加工企业已经停产。今年2月在香港召开的中国丝绸交易会客户到会较少,成交额大幅下降。

  (3)由于茧丝供应偏紧,出现了部分丝绸产品质量下降的现象。个别厂商给蚕丝被用丝掺假,还有的人为加大蚕茧的回潮率,增加重量以骗取利润。对各种造假行为应予以严厉打击。

  今年茧丝办的工作要点是:

  (1)实施“东桑西移”工程,落实扶持政策。

  (2)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保持行业平稳发展。

  (3)加强法制建设,整顿交易市场。

  王北鹰副主任还通报了茧丝绸行业“十一五”规划的八项任务。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二是突出弘扬中国丝绸文化;三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贸工农一体化进程,优化东部、提升中部、大力发展西部;四是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开发;五是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六是推进市场规范化进程;七是增加自主创新,加快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八是加强对外交往,树立丝绸强国地位。

  2、在总结会上,王北鹰副主任首先肯定了研讨会交流信息的作用,认为这种交流形式,今后还要继续下去。他根据分组讨论中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当前的工作谈了以下几方面的意见:

  (1)正确认识目前的产销形势。东部地区因蚕种等因素限制,不可能大幅增产;广东、广西的增产因素对全国的产量影响有限,因此蚕茧供应略紧的状况短时间难以改变。今年形势比较严峻,茧丝价格波动较大,出口增幅回落,数量开始下降。各地要认真抓好出口,防止出口下滑,否则负面影响巨大。

  (2)做好龙头企业工作。龙头企业对维护蚕茧收烘秩序、指导农民理性养蚕、蚕桑基地上台阶发挥良好的作用。各地茧丝办要重视龙头企业的作用,使其成为产业链的带头人。

  (3)制定合理的茧丝价格。经讨论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厂丝23-27万元,最好稳定在25万元,太高或太低就会对市场产生负面作用。特别要注意防止对茧丝价格的人为炒作。各地茧丝办要将拟定的春茧收购价格上报国家茧丝办,以便尽快制定全国春茧收购指导价。

  (4)关于鲜茧收购资格认证的问题。这次会上部分省市对《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许多意见,主要是针对农村合作组织能否取得收茧资格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各地情况不一,意见也不同。大家要从本地出发提出修改方案上报,以便统筹考虑。

  (5)要下大力气抓好出口,同时要采取措施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如果产量上去了却没有销路,就会对行业产生损害。

  (6)各地茧丝办要“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现在有些问题大家说不清楚,就是“家底”不清楚,从而影响到政策的制定。各地主管部门要把本地茧丝绸行业的桑园面积、蚕茧产量、企业数量、生产、销售、品牌等情况认真排查、弄清家底,对于当地茧丝绸的历史脉络及发展情况也要有详细材料。

  (7)2006年春茧收购价格牵动市场,与会者非常关心,建议各地企业特别是有规模的企业结成联合体,共同呼吁倡议,如提倡不要炒作等,甚至可以采取经济手段影响价格。有企业带头做这件事,就可以打开新的局面。

二〇〇六年四月十七日

回到顶部
折叠